王自健:一个北京相声演员在上海的脱口秀

中国网8月4日讯(实习生 黄富友)王自健,北京地地道道的80后,相声师从侯耀华,在多年舞台磨练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幽默风格,其相声多以点评事实为亮点,广受相声听众的喜欢,相声迷尊称其为小王爷!

一个活在当下的相声演员

王自健作为一个北京土著,不用担心买房子,工作无聊、没太多压力时就想去干点儿别的。于是大学毕业后,当过电视编导、广告公司文案,后来决定辞职做相声 ,一方面是排解生活的压力,另一方面源自舞台强烈的迷恋感。

三年级就上过电视台表演相声,直至28岁才拜侯耀华为师,让大家对此充满了不解,在他看来,相声圈太陈旧了,一起学的人,就算是80后,平时也跟老一辈一样玩些手把件儿。自己的兴趣不同,特别难以融入。后来再回去说相声时发现,自己是唯一一个活在当下的相声演员。

广茗阁茶楼负责人康卫东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王自健有理想,也和“愤青”沾点边,看他在台上是很有激情的。大部分人说相声是盯着观众的脸,但不琢磨自己,王自健能成功就是因为他既考虑到观众,也把自己呈现出来。

人物配置成为节目创新的特点

王自健和东方卫视长期合作,《今晚80后脱口秀》是东方卫视于2012年重力打造开办的一档娱乐节目。以“冷面笑将”王自健为核心,节目风格辛辣讽刺,言论犀利。“用锵锵的模式,说80后的话”,从热点话题的讨论中了解80后的态度,感受80后的生活这档每周深夜播出的脱口秀,冠名广告价格堪比黄金档节目。而在以80后白领为主的收视人群中,王自健的粉丝并不局限于上海和北京,每一个在大城市工作的年轻人,都能在他的段子中获得共鸣和欢笑。

作为一个脱口秀艺人加主持人。他认为脱口秀的技巧是要对段子进行思考,而不是简单地靠本能地说出来,喜剧幽默是精确的,慢一个字,都不会有人笑。在他了解相声圈普遍受教育程度较低、缺乏创新力、恶性循环的情况下,他曾亲自去美国拜访脱口秀大师大卫.莱特曼的著作团队,从中学习经验,保持创新能力,希望自己能像莱特曼一样能把脱口秀做得更久。

脱口秀中经常提到的小伙伴蛋蛋、赖宝、建国,都是真实存在的人,用虚构的事情将编剧工作人员联系在一起,这样做有两种考虑:一来希望大家能够记住背后的编剧;二来需要人物配置,将情景喜剧化。将这些发生在普通人身上的故事用喜剧的形式表现出来,非常贴近观众。

朋友眼中的有理想的“愤青”

社会背景和生活环境也决定了一个人的性格和表达方式,舞台上不同于聊天,要有控制从内脱口秀或相声人士等业内人士角度来看,其实和王自健在同等技术层面的有很多人。而作为经营者,一是考虑上座率,二是考虑演出内容。康卫东当初还是非常希望他火起来,但其实火不火不是最重要的,票房和火完全是两回事。

有人说王自健“投机取巧”,康卫东觉得说这话的人无非两种,一种是非常了解王自健,但赶不上他的,他们觉得他也就每天看看报纸上个网;二是完全不了解这个行业的人,他们完全不了解人家的付出。

年轻人多读书锻炼自己为脱口秀做准备

王自健定义自己是一个不纯粹的读书人,还是有现实人的痕迹,没有读书人不满的情绪,也没有现实人那么不憧憬。他也为爱好脱口秀的年轻人提供了自己的建议,脱口秀要做好,得把成本更多消耗在编剧身上。年轻人如果在大一时就确定想做脱口秀,大学四年里可以多看书作储备,有意识锻炼自己,等到工作几年以后,也许就作好准备了。但电视节目的版面非常有限,大多数电视台的这类节目是靠低成本在做,所以这不是一个短期内就能蓬勃向上的行业。

中国网     2014/0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