抖空竹的快乐老头:空竹技艺传承人李连元
2014年8月25日,北京,来自孔子学院夏令营的国际留学生来到北京空竹博物馆参观,空竹博物馆馆长李连元为大家讲解空竹的构造、分类以及发展历史,并为大家现场表演。他娴熟的技艺得到洋学生的阵阵掌声,一些留学生还在李馆长的指导下,在不到一个小时的时间里也抖得有模有样。中国网宋一安 摄
中国网8月25日讯(实习生黄富友 记者宋一安)在北京报国寺西侧有一个小星胡同,拐进胡同,一个静谧而又充满了浓郁京味的四合院出现在眼前,这就是北京空竹博物馆。在这个200平方米的四合院中,共设有三个展厅,全面展示了空竹的历史、工艺、技法,并提供了现场演示和互动的场所,令参观者乐在其中。它展示了几百件空竹,装载了空竹文化的传承。而这座小院的管理者李连元,正是空竹文化的传承人。如今他已成为广内空竹协会会长、广内空竹文化艺术团团长、北京空竹博物馆馆长。不过对他而言,最好的职务却是做一名教授空竹的老师。
抖空竹代表性传承人李连元自称是个“快乐的老头”,这个年近60岁的老人精通各项空竹表演的绝技,他把空竹绝技带到了悉尼街头,被当地人誉为“了不起的行为艺术”。
昔日空竹抖营生
李连元的奶奶是抖空竹高手,据说,她不仅能把空竹抖得声震如天,还能把锅盖、壶盖抖得上下翻飞。李连元的空竹绝技是奶奶亲传。四五岁的时候他便开始接触空竹。李连元回忆,上世纪五十年代初,爷爷带着父亲多数的时间在天桥三角市场做生意。为了聚拢人气,聪明的爷爷想出了抖空竹吸引路人的方法。一老一小的表演挺招人喜欢。空竹一响,声响人聚,生意就好做多了。每当这时,爷爷和父亲做生意的劲头儿可大了。李连元认为,抖空竹是一项表演技艺。“三分自己练,七分在人看,易学难精。”抖空竹集娱乐性、游戏性、健身性、竞技性和表演性于一身。
放弃高薪为空竹文化传承不断努力
2002年,李连元退休,放弃了高薪的外企工作,他选择了担任老墙根社区的文体委员。“当时社区想活跃居民的业余生活,征求我意见时,我提议发展空竹文化。”为了把抖空竹技艺发扬光大,2003年,李连元同北京市宣武区老墙根第三小学达成协议,成立一个兴趣小组,李连元在课外活动时间教孩子们抖空竹。起初,兴趣小组只有8个人,现在几乎全校的学生都参与了抖空竹的学习活动。
李连元把记忆法运用到教授空竹技法中,他编了抖空竹6字诀。在学校教孩子们抖空竹时,他通过6字诀,教孩子们快速记住抖空竹的技术动作。不仅教孩子们抖空竹,他还把自己积累的学习记忆法传授给孩子们。李连元从中挑出几十个抖空竹抖得好的孩子组成了儿童空竹队。现在儿童空竹队一直坚持练习,每逢节庆日,他们都会进行抖空竹技艺表演。
几年来,在李连元的带动下,广内街道成立了18个空竹队,带动了1000多人参与到抖空竹这项全民健身活动中来。广内街道正式注册成立“广内空竹文化艺术团”,李连元担任团长。从组建时的18个队员发展到如今的100多名队员,从空竹艺术团到组建空竹协会的42个健身活动站,抖空竹的学员达3000人之多,遍布全市十几个区县以及河北保定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