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宝钧:逝去时光的修补者 传承老照片记忆

和蔼的袁宝钧老人

中国网9月9日讯(实习生黄富友 刘佳伟)“暑假留的三张图片作业都做完的请举手,做完两张的请举手……”,此时,正在检查培训班学生暑假作业情况,说话声音洪亮的是一位精神矍铄的白发老人,他就是天通苑著名的“修复历史”老人袁宝钧。

一个放大镜、一台扫描仪、一台电脑,借助这些工具,3000多张老照片在袁宝钧手中起死回生,恢复了本来面目。这些老照片,大多数已经泛黄、褪色,边角起毛,有些画面模糊不清;有些相纸斑驳开裂;还有些影像残缺破损。不管年代多久远、破损多严重的老照片,都能在他手中“复活”。

年过七旬,他几乎每天仍在电脑前工作,为不同的人修复老照片。他说每一张老照片都记载着一段历史,每一张老照片后面都有一段难忘的家国记忆。因此,修复老照片,就是凝固瞬间历史、延续历史、定格人物事件。民族的历史就是人民的历史,修复人民的老照片,就是呈现民族在时代潮流中的记忆。

贫寒子弟结缘制钞名师

袁宝钧于1933年4月13日出生于北京,父亲于抗日战争后期死于日本侵略者的细菌战。由于家境贫寒,1946年,不到16岁的袁宝钧,进了北京颐昌照相馆当学徒。三年里,他用心学习照相技术和残破照片修复技术。解放后,袁宝钧到北京印钞厂当起了制版工人,师从新中国印刷界赫赫有名的柳浦庆。柳浦庆是当时中国人民银行制钞总工程师,当年跟邓小平、周恩来留法时就抱着寻求拯救民族的决心,一心为国家的前途呕心沥血。

“1950年,厂总工程师柳溥庆发现我手艺不错,就拿来一张褪色、磨损的底片,让我用当时通行的红墨水修版法进行精修。”袁宝钧说:“我非常认真仔细地将人脸修亮,去掉斑点杂质,最终使照片基本上恢复了原状。柳溥庆看后非常满意,便用自己从国外带回的柯达相纸洗印了10张。”

转眼间到了国庆10周年,袁宝钧在博物馆展览中意外地发现了这张经自己精修过的、如今放大了的老照片。这时,他才从柳溥庆口中知道,这张下端注有“一九二四年摄于巴黎”字样的老照片,竟是中国共产党建党史上一张重要的文献照片。

袁宝钧对中国制钞事业的发展付出了不懈的努力,人们熟知的第五版1元人民币,其中一面的图案是三潭印月,这是袁宝钧在西湖用绳子拴住小船,在摇摇晃晃中无数次拍摄,并进行艺术加工后完成的成果。

老骥伏枥雄心在 勤耕不辍十几载

袁宝钧说:“很多人不知道,照片最多存放100年,百年后照片都将褪色成白纸一张。”

“60岁退休后,我就跟着儿子学电脑,看到Photoshop能修复老照片,我特着迷,抽空用他的电脑学会了Photoshop软件。学习用电脑修复照片,是因为这比用手工在底板上修照片方便得多,效果也好得多。”袁宝钧用退休金置办了扫描仪、打印机等专业设备;又翻箱倒柜找出家里所有能找到的老照片,在电脑上反复练习修复技术。

袁宝钧开始在家里为身边的人免费修复老照片,他的头一个顾客是邻居家的小保姆。小保姆当时拿来一张破旧泛黄的祖母照,照片上祖母的容貌模糊不清。几天后,经过袁宝钧的手,其祖母的容貌一下子变得栩栩如生,突如其来的惊喜让小保姆一时激动得说不出话来。接下来的日子,袁宝钧开始为街坊四邻修复老照片。“照片里有亲情、友情和爱情。”袁宝钧说。

2003年,一位唐山的夏先生找到袁宝钧求助,并说出原委。早在1976年,夏先生之父在唐山地震中遇难,没留下照片。由于姐姐和父亲长得很像,他希望能够借姐姐的面容修复父亲的照片。袁宝钧听完,硬是凭借多年功底,经过悉心磨合修改,终于还原出了夏先生父亲的照片,让他可以重拾记忆,追忆亲人。

四天修复黄豆大的人脸

在袁宝钧修复的照片中,最小的一张照片上人脸只有黄豆大小,照片是烈士范廷桂家属慕名带来的。“这是舅舅生前留下的唯一一张照片。”范廷桂的家人翟女士说。这张照片从范廷桂生前毕业照上剪下,为了给东北抗日纪念馆提供资料,家人曾拿照片去大北照相馆修复,但照相馆不收,因为照片太小没法修复。

袁宝钧用了四天时间,一手拿着放大镜看照片,一手点击鼠标在电脑上修改,完成了照片初稿。照片上烈士耳朵部分都已经毁坏,为了还原真实人像,他参照了烈士家属的照片后,又对照片作了修改。“如果不是袁老师,总有一天我们会失去舅舅这张唯一的照片,纪念馆里也将缺失这个史料。”翟女士说。

技艺高超齐称颂 百年照片展新容

翻开袁宝钧的影集,可以看到多年来他修复的每一张照片。有我国文字学家陈光尧之父1932年和连战之父连震东的合影,这张照片被赠送给前来大陆祭祖的国民党名誉主席连战先生;有我国航天奠基人钱学森和蒋瑛1948年结婚照;有齐白石1953年收徒评剧艺术家新凤霞合影;有京韵大鼓艺术家孙书筠1946年黑白小照等。

袁宝钧修复的3400多张照片中,有1900年清朝时期的道台,也有民国1929年的人,还有近现代结婚纪念照,在时间上已经跨越百年。这期间,民族有兴衰,人民的苦乐,尽收眼底。经袁宝钧修复的很多照片,现在展放在军事博物馆、井冈山博物馆等地,成了珍贵的历史见证。

41年的修版工作练就了他高超的素描功底和修版技术,也大大提高了他修复老照片的技艺。通过修复老照片,他结识了许多朋友,也被照片背后的故事所感动。曾有人写诗表达对他的尊敬:“身怀绝技古稀身,事迹拜读感至深。多年心血凝大爱,三千照片旧翻新。功德无量人敬仰,口碑载道读藏深。修复历史圆残梦,千万家庭泪沾巾。”

坚持免费修复照片 留存历史感恩老师

谈到自己为什么义务修复老照片,袁宝钧说:“现在修一张老照片太贵了,我到照相馆问过,损伤严重的需要花400元到2000元,还要数人头加钱,普通人谁承受得了?如果我不去做这个,有些老照片可能就会永远消失了,我们将失去对一段历史的记忆和见证。”

“当初我学手艺时没有付给老师一分钱,师傅全心全意、毫不吝惜地把技术交给我,可从没教我怎么收钱。义务修复民间老照片,这是我一辈子的志愿。”

现在,袁宝钧还有着多重身份,他是有60年党龄被群众评选出的优秀党员;是北京市首都社区志愿者终身荣誉奖获得者;是老照片修复领域的专家;是中国老摄影家协会会员;是北京广播电视报社摄影俱乐部顾问;是身边雷锋最美北京人……

名气越来越大,找上门来的居民也越来越多。年事已高的袁宝钧前不久和昌平区民政局合作,办起了免费的老照片修复培训班,定期对学员进行培训讲解。他希望更多有电脑基础会PS、有美术基础、有志愿者爱心的人加入到这个队伍,参与到修复老照片、抢救历史记忆的队伍中来。

中国网     2014/09/09
1   2   3   4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