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首个创新创业社区落地回龙观

劣势转眼变优势

社区里长出“迷你创业生态”

“我和儿子的创业方向是机电一体化,虽然我体力不如年轻人,但我人老心不老,可以提供点子!人,就得有梦想!”今年年初,回龙观创业大会上,73岁高龄老人郭凤岐的路演表现吸引了众人注目。

在回龙观,老年人青年人,有经验的没经验的,都开始投身创业。除了全国兴起的创业热潮推动力,回龙观这座昔日“睡城”有何异禀,诞生首个“双创”社区?

地理特征是一大原因。西邻京新高速,北有北清路,南有地铁13号线,东有地铁5号线这几条交通要道,既为回龙观提供了与外界联系的通道,又客观地将回龙观这个地处近郊区的社区隔成一个相对独立、聚集度颇高的生活社区。

过去,由于回龙观的这一地理特点,造成了潮汐流动压力大、居民与外界联系时间成本高等不利于产城融合的结果。如今,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热潮兴起之际,这一独立、聚集度高等特征明显的生活社区,迸发出了前所未有的需求潜能,将“劣势”变“优势”,孵化出了“e社区”等聚焦社区O2O领域的创业项目。

更为重要的是,海淀北部地区百度、联想等诸多大企业的多数员工在昌平居住,使得回龙观周边聚集了大量工程师、科技公司人才资源。随着创业服务逐渐丰富,相比上地、中关村西区住宿、办公成本都更低的回龙观,对本地人才就近创业的吸引力也越来越强。

双创社区5年建成

提供45万平方米创业空间

“招商情况比我们预想的要火爆得多。”苏贵光介绍,目前创新创业社区核心区一期已建成10万平方米,其中由清华大学运营的首个对外试运营众创空间,1万平方米的空间20天就全部招满。在创新创业社区里,创业者将能享受孵化加速,投资服务,国税、地税、工商政务服务等各种服务。此外,集装箱地推街、O2O体验空间的设置,还将在创业项目大规模推向市场前,提供小范围的市场反馈体验。

核心区外环是回龙观双创社区扩展区,由各主题产业孵化器及企业加速器构成,总规模约29万平方米。三一产业园、北京农学院科技园、青年创业示范园、华北电力大学科技园等现有的创新创业资源也在其中。按照发展规划,整个社区45万平方米的空间整理升级将在2019年全部完成。

“北京地区之前有一些自发形成的创业社区,像海淀的华清嘉园、锦秋国际、长远天地等等,但像这样大型的、有产业平台支撑的,这还是头一个。”中关村管委会主任郭洪介绍,这也代表着本市今后创新创业的一个新动向。创业与生活相融合,市民的创业空间会越来越广。

北京日报     2015/11/09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