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袋斜街的前世今生

烟袋斜街的买家

当时居住在北城的旗人,大都嗜好抽旱烟或水烟,烟叶装在烟袋中。由于烟袋的需求与日俱增,所以斜街上一户一户开起了烟袋铺,经营烟草生意。但是当年的旗人贵为八旗子弟,都属于“有钱人”。提笼架鸟吃皇粮的贵族,以满族人为主,烟袋斜街是典型的为贵族官宦服务的高档商业区。比如会贤楼、庆云楼之类,很有气派,档次也高。一般百姓根本消费不起。自身的收入水平和贵族也是有较大差距。所以烟袋斜街的主要客人还是来自于京城各处的旗人。

烟袋斜街景色

  烟袋斜街景色

烟袋斜街里的“观”

现烟袋斜街中段路北有广福观,为明天顺三年(1459年)彭姓太监舍宅始建,应为此地现存的早期建筑。明代,管理天下道教的“道录司”曾设于此观。清雍正年间重修,改名孚佑宫。光绪九年(1883年)改建山门,民国后(1912年)又复称广福观并一直使用至今。

广福观

  广福观

烟袋斜街的“今天”

烟袋斜街从元代到现今一直被作为一条大名鼎鼎的商业街而被人们熟知,这里面的买卖也从未断过。时至今日,随着年代的变更仍然是什刹海旅游风景区重要的商业街,只不过那些明清两代有名的酒楼已经不复存在了。取而代之是各种旅游纪念品、小型酒吧、小型创意商店等等。时代的更替,赋予了烟袋斜街新的历史意义。

北京电视台     2016/01/08
     1   2   3   4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