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4月15日讯 日前,清华大学社科学院中国社会调查与研究中心、中国医师协会人文医学专业委员会联合发布《2021医师调查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显示,百分之七十的医师会考虑患者的心理和精神等情况。
报告指出,医师若要根据患者的个人情况进行诊断、给出治疗方案、选择沟通方式等,就必然要考虑病症之外的其他因素。另一方面,医师们也必然会因陌生而保持交流距离。
调查发现,70%左右医师会考虑患者的心理和精神情况、经济状况、医保类型、社会背景、生活习惯、文化习俗等,1/3 以上的医师会因为“不便询问”而难以充分将这些因素考虑进来。83.78%的医师会有意识地避免与他人讨论病人的隐私。
在问诊治疗过程中,绝大部分医师认为,没有对患者病情与生活习惯的清楚掌握,即使有再好的医疗设备、再多的医疗经验,治疗效果也可能只是事倍功半。因此,医生总是尽力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
报告显示,90%的医师明确同意治疗疾病首先是要获得患者的信任与尊重,57.2%的医生认识到治疗过程中重要的是患者感受到医生做到了什么,而不在于医生自己已经做到了什么。
医患关系是时下最牵动人心的议题之一。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我国数百万医务工作者投入到“抗疫”中,他们在危急时刻义无反顾地担当起病毒的对抗者、人民的守护者,得到了全社会的认可和赞誉。
然而,就在医务工作者舍生忘死全力“抗疫”之时,暴力伤医甚至杀医等极端事件仍不时曝出。这种违和的两极现象,正是我国医患关系所真切面临的困境。
为探索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的医患关系,了解医师群体的基本情况以及诉求等,清华大学社会学系在中国医师协会人文医学专业委员会的支持下,于2020年12月针对医师群体开展问卷调查。
据介绍,由于疫情期间医生群体工作繁重,并基于“抗疫”要求无法组织大规模入院调查,此次调查采用网络调查的方式对医师群体相关信息和诉求进行采集,覆盖我国28个省份,共回收问卷12930份。
Go to Forum >>0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