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位于金陵东路的私人影吧装修温馨舒适,强调居家风格。[文汇报 袁婧 摄] |
私人影院 也需承载文化底蕴
与私人电影院的红火相对的,一些老字号传统影院却渐渐离人远去,四川路海宁路一带由3家老牌影剧院胜利、解放、国际构成的“铁三角”,如今只有国际仅存。老闸北记忆中鼎鼎大名的星火、山西、泰山3家老电影院也成过去。
业内人士说,这类设备简陋的“私人电影院”能够吸引顾客,原因还在于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地点靠近“目标人群”——商务楼的上班族,便于他们午休;二是观众不多,每场不过数人,简直是以最少的钱享受VIP待遇;三是片源丰富,无论老片新片,只要有需求就有供给,甚至包场还可以自带影片。而这些特色,有的是正规影院目前无法做到的。
文化部统计数据显示,国内录像厅的数量峰值曾达150万家,这个数据还不包括数量众多的非法经营场所。由于历史的原因,录像厅后来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但是,广泛的市场观影需求也蕴含了巨大的商机。“填补这一市场需求空白,如同发掘一座储量惊人的金矿,前景看好。”相关负责人表示。
根据2002年2月1日起施行的《电影管理条例》,国家允许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社会组织以及个人投资建设、改造电影院,但应向电影行政管理部门提出申请。政策虽好,操作起来却有难度。正如上海市文化广播影视管理局广电处的一位负责人所言,“开设‘私人影院’,不仅要通过主管部门的审批,在消防、卫生、治安等硬件条件上也有严格的要求,放映的影片一定要有电影版权”。
此外,“私人电影院”虽异军突起,但电影院所承载的文化底蕴、艺术氛围特别是电影经营所需要的专业人才还很欠缺,“私人电影院”中专门定位于文化、知识阶层的艺术电影院几乎没有,而这恰恰是老电影院所长。
记者观察 >>
私人电影院正在上海兴起。有人预测,未来国内将可能出现10万家私人影院,甚至可能颠覆传统电影院模式。
作为传统院线的“补充者”,近几年来,私人影院越来越频繁地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之中,并迅速在电影市场占有一席之地。版权商利用这种模式将渠道拓展到终端播放,同时也在尝试着壮大规模建立电影院线,以提高自己在版权交易上的话语权。他们充分发力“互联网+”,打算将私人影院跨界成为交友平台。
从2014年开始,这些影院以一个独立放映包厢搭配私人定制服务,既解决年轻人对观影私密性需求,也解决电影爱好者们对点播心仪电影的要求。2015年,各地正在大规模兴起这种私人影院模式。
私人影院为何能够从传统电影院虎口中抢食?
经常在影院看电影的朋友,难免会遇到同场观众打电话、讨论剧情、或者小朋友满场飞奔的“糟心事”。近日更有网友总结了影院看电影的几大“陋习”:迟到、大声吃零食、小情侣亲热等,引发网友共鸣以及吐槽。
相比之下,私人影院更加注重服务细节与体验。记者发现,私人影院的出现更能吸引90后观影。他们看电影的目的很明确,有的人一定得看刚上映的电影,有的只是为了打发一下时间,还有的人认为去私人影院看电影会更过瘾(例如恐怖片)等。此外,除了打造私密空间外,私人影院还在“互联网+”战略中发力,建立O2O社群,以陌生人社交为未来线上、线下的主攻方向。
不过,在房租较高、上座率难以保证的情况下,私人影院的高投入是否能够收回投资还是一个问题。虽然有关人士表示目前的盈利状况不错,但是否具有可持续性,还有待进一步观察。(记者 祝越)
Go to Forum >>0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