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疑校园剧《青春最好时》亮相春推会 反鸡汤代言95后

影视
Comment(s)打印 E-mail 中国网 2017-03-23

别人秀颜值青春拼智商 [中国网]

别人秀颜值青春拼智商 [中国网]

中国网3月23日讯 昨日,2017春季北京电视交易会在北京会议中心落下帷幕。作为本届“春推会”上展出的原创精品剧目,《青春最好时》备受行业关注。《青春最好时》由芒果娱乐和腾讯视频联合出品,是国内首部讲述95后欢乐中二生活的原创校园悬疑喜剧,摒弃“怀旧”“伤痛”青春,以反鸡汤代言95后青春,亮点十足。

壹 青春

青春不是回忆杀 是无畏的傲娇与疯狂

由芒果娱乐、腾讯视频联合出品的悬疑校园剧《青春最好时》,讲述了一个专属于95后的热血故事,由张雪迎饰演的双胞胎姐妹初音音和夏儿阴错阳差互换身份,由此引发了一连串的待解之谜。该剧由周远舟担纲总导演,张雪迎、曾舜晞、王博文、小小蕾等一众95后荧屏人气新生代领衔主演,高颜值的演员阵容和活力满满的热血正能量,诠释“鲜”气十足的的青春滋味。

国产剧市场青春片层出不穷,但大多打着怀旧、情怀、遗憾、回忆等旗号,而这其中多为热门网文IP改编。在国产IP剧大行其道的今天,专注于做原创优质内容的《青春最好时》显得尤为可贵。《青春最好时》励志打造真正属于当下年轻一代的原创热血的故事,同时传递出青春正能量,让观众通过对教育的探讨,思索青春真正的内涵。国产青春剧的受众越来越年轻化,生活环境、思维方式、行为模式等都和上一代观众有了很大的区别。“青春不是回忆杀,是无畏的傲娇与疯狂”,《青春最好时》另辟蹊径展现了95后欢乐中二校园生活,同时在剧情的发展中通过两种截然不同的教育方式和理念的深度碰撞、对比以及探讨,让观众去思索青春真正的内涵——青春不只有亮闪闪的成绩,还有集体、友情和温暖。

贰 悬疑

别人在拼颜值的时候 我们已经在比智商了

《青春最好时》除了校园、青春,还融入了贯穿始终的悬疑线、危机重重的真相揭秘等元素,如此反小清新,可谓青春界的一股泥石流!剧中,由张雪迎饰演的双胞胎姐妹,一个是就读名校的学霸女神,另一个则是负债累累的野生少女。从小失散素未谋面的双胞胎姐妹因为一次意外阴错阳差互换了身份。学霸姐姐失踪且失忆,流落到郊区的职业学校,而学渣妹妹来到精英学校,在成绩和心机室友之间周旋。奇怪的失踪事件、危机重重的身份错位为《青春最好时》蒙上了一层扑朔迷离的悬疑色彩。

《青春最好时》突破以往校园剧的限制,在青春活力的校园生活中融入了别出心裁的“悬疑”元素,谱写充满悬疑性和喜剧性的青春旋律,而这恰恰是充分结合了95后的特性。《青春最好时》制片人张月华称:“95后注重探索、注重深度思考,热爱烧脑和快节奏的感官刺激,同时又对世界有着充满个性化的见解,他们的思考和结论更希望是从探索中自主获得,而不是被动灌输。所以《青春最好时》设置了快节奏、层层递进的悬疑线,不仅节奏紧凑、情节扣人心弦,引人入胜,更能在推理过程中引起观众反向思考,当观众深入推理之中的时候,往往得出了‘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结论,这种触动也会让观众如镜子般反观、思考自己的青春状态,这种正能量的思考正是《青春最好时》所追求和传输的。”

叁 网生

95后生活圈 电视剧与社交媒体玩合体

《青春最好时》着眼当下,立足两大截然不同的校园生活和教育方式讲述青春成长,真实还原95后生活状态。“95后青春”这一现实题材不单具有话题性,也非常具有时代性。剧中“如何定义学霸”、“快乐学习和未来前程该怎样平衡”等这些热议话题都是当下社会的真实写照,剧中每个正青春的角色都透露着这个时代的印记。

张月华坦言:“当下电视剧行业正在经历颠覆的时代,青春剧主力观众正在更新换代,其中95后网生代已经成为了荧屏、网络的收视、点击主力军,他们活跃在社交媒体上,具有消费力和话语权。”《青春最好时》贴合95后审美需求,题材新颖、制作精良,还未播出就已受到了新生代网生力量的追捧。为了更好的结合网生代的社交属性,《青春最好时》也将在营销上首度尝试与社交媒体的合体,打造“网台双互动”。据悉,该剧的出品方芒果娱乐和腾讯视频也将发挥强内容和强平台的最大化优势,尤其会在当下年轻群体最为活跃的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平台加强互动性投放,释放和挖掘“95后青春”话题,在真正意义上实现全民参与和深度体验。

95后的演员演95后的故事。除了张雪迎、曾舜晞、王博文、小小蕾几位主演,左其铂、宫政、王亮、吕小雨、李林蔚、吴静怡,包括前来客串的王一博、大左等年轻演员撑起了“最青春阵容”,尽情在剧中表达青春主张。同时,该剧还请来何中华、胡彩虹、王秋紫、张莉、王艺禅等实力派演员坐镇,“老戏骨”们的精彩表演和年轻演员碰撞出火花,可谓是看点十足惊喜连连。

据悉,《青春最好时》目前正在紧张的后期制作中,预计将于今年暑期档与观众见面。

1  2  3  4  5  6  >  


分享到:
Send your storiesGet more from China.org.cnMobileRSSNewsle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