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输水100亿立方米

 
Comment(s)打印 E-mail 中国网 2017-10-11
调整字号大小:

        中国网10月11日讯 10月4日,从南水北调中线建管局获悉,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输水100亿立方米,沿线北京、天津、河南、河北四省市5310万人喝上南水。

        截至10月4日8时,向北京供水26亿立方米、天津供水21亿立方米、河南供水34亿立方米、河北供水10亿立方米。受水区覆盖北京、天津、石家庄、郑州等沿线19座大中城市,工程效益不但达到预期,并且要好于预期。根据设计规划,中线工程只作为沿线城市的补充水源。由于南水北调水水质好、口感甘甜,目前已成为北京、天津等多地的主力水源和社会经济发展的生命线。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在缓解受水区水资源供给矛盾、提高供水保障率、改善水质、保护生态环境、促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有效减少自然灾害等方面,正在发挥不可或缺的战略性基础作用。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有效缓解受水区水资源供给矛盾。受水区人均水资源量远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北京、天津、河北仅为全国的十分之一左右。仅靠本地水无法满足日益增长水资源需求。南水北调中线建成通水,有效缓解受水区水资源供给矛盾。

        北京市南水北调工程已基本沿西四环和东、南、北五环建成了一条输水环路,并建设了向城市东部、西部输水的支线工程以及密云水库调蓄工程,连通了地表水、外调水、地下水和各大水厂,形成三水联调、环向输水、放射供水、高效用水的安全保障格局,每年可接纳南水10.5亿立方米以上,为中心城区及城市副中心、房山、大兴、门头沟等新城打通了新的水源输送通道。

        天津全市14个行政区市民用上了南水北调水,形成了一横一纵、引滦引江双水源保障的新供水格局。南水北调通水后,天津在引滦工程的基础上,又拥有一个充足、稳定的外调水源,中心城区、滨海新区等经济发展核心区实现引江、引滦双水源保障,形成了引江引滦相互连接、联合调度、互为补充、统筹运用的城市供水体系,为天津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提供了强有力的水资源支撑。

        河南省依托南水北调构建一条蓝色大动脉,纵贯河南省南北,配套工程共39个分水口门,输水线路总长约1000公里,将分别向南阳、平顶山、漯河、周口、许昌、郑州、焦作、新乡、鹤壁、濮阳、安阳11个省辖市、34个县(市、区)的83座水厂供水,直接受益群众2000多万人。

        河北省南水北调配套工程廊涿、保沧、石津、邢清四条大型输水干渠已全部建成通水,构建起河北省京津以南可靠的供水网络体系。已建成的南水北调配套工程水厂以上输水工程2056公里线路,覆盖7个设区市、92个县(市、区)。新建成南水北调地表水厂102座。随着水厂建成,沿线市县陆续用上长江水,在广袤的冀中南大地形成一条稳定优质、助力发展的绿色水网。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提高供水保障率。2015~2016调水年度,中线工程分别向北京、天津两市的供水量已超过规划设计的调水规模。其中,向北京市供水11.0亿立方米,向天津市供水9.1亿立方米,均超过规划设计的多年平均净供水量(北京市10.5亿立方米、天津市8.6亿立方米)。

        北京市属于资源性缺水的特大城市。目前,南水占北京城区日供水量的73%,全市人均水资源量由原来的100立方米提升至150立方米,供水范围基本覆盖城六区及大兴、门头沟、通州等地区。中心城区供水安全系数由1.0提升至1.2,不仅为生产生活提供了必要的水源,也为城市副中心、首都新机场等关系到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项目提供了水资源保障,极大提升了城市水资源承载能力。

        南水北调通水前,天津市作为特大城市生产生活主依靠引滦单一水源,农业和生态环境用水靠天吃饭,风险很大。天津全市14个行政区市民用上了南水北调水,形成了一横一纵、引滦引江双水源保障的新供水格局,城市供水“依赖性、单一性、脆弱性”矛盾得到了有效化解,南水北调已经成为天津市经济社会发展的生命线。

        郑州市长期依赖黄河水,南水北调通水后,形成了双水源保障,南水北调已经成为郑州市的主力水源,10个水厂用上南水,每天有100多万立方米的南水流入百姓家,680万人受益。

        河北省水文部门资料表明,2016年和2017年汛期,河北省太行山上游地区降水量偏少,向石家庄、保定、邯郸市供水的岗南、黄壁庄、西大洋、岳城等水库蓄水比常年同期偏少二到四成,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及时为沿线大中城市供水,保障了城市供水安全。

        南水北调工程中线工程改善沿线居民饮水水质。在受水区,水质改善更为明显。北京市自来水集团监测显示,使用南水北调水后自来水硬度由原来的380毫克每升下降至120~130毫克每升。市民普遍反映自来水水质明显改善,水碱减少、口感变甜。天津中心城区的两次水质变化给老居民带来了深刻感受:一次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引滦入津后由又苦又咸的海河水变成滦河水;再一次就是南水北调工程建成通水后,喝上甘甜的长江水。平时喜欢喝茶的人们更能真切体会到饮用水口感的变化。河北省城市供水逐步切换为南水北调水源后,沧州、衡水、邢台、邯郸等市将彻底告别祖祖辈辈饮用苦咸水、高氟水的历史,预计到2020年将有3000多万人喝上优质的南水北调水。河南省受水区城市不少家庭净水器具下岗,家里养殖对水质要求较高的观赏鱼也不再使用桶装水,直接使用自来水。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保护生态环境。水是维系经济社会发展和良好生态系统的基础和命脉,建设生态文明、确保生态安全离不开水资源的支撑。南水北调工程通过调水在生态文明建设和保障生态安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北京市抽引南水北调水入密云水库,使密云水库蓄水量自2000年以来首次突破19亿立方米,提高了首都水安全的战略储备。南水北调通水后,通过优化配置每天向城市河湖补水17~26万立方米,增加城区水面面积约550公顷,城市河湖水质明显改善。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通水前,天津河道大多断流,河湖水域面积萎缩,河道水质难以保证。引江通水后,城市生产生活用水水源得到有效补给,替换出一部分引滦外调水,有效补充农业和生态环境用水,同时变应急补水为常态化补水,扩大水系循环范围,环境水质明显好转,中心城区4条一级河道共8个监测断面全部达到或优于V类水,实现100%达标。

        河北省利用南水北调工程向滹沱河、七里河以及滏阳河、李阳河、汦河、午河等河流生态补水,累计达8000多万立方米,使这些区域的缺水状况得到有效缓解,提升了生态景观效果,为市民休闲娱乐提供了良好的水环境。

        河南省利用南水北调工程向郑州市西流湖和鹤壁市淇河进行生态补水。邓州等14座城市地下水水源得到涵养,地下水位得到不同程度的回升。许昌市借助南水北调水实施水源置换,开展生态补水,进行水系连通工程和水生态文明建设,南水北调向淇河生态补水为鹤壁市“海绵城市”建设提供了水资源保障,发挥了明显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促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南水北调工程通水以后,一方面,使北京、天津、石家庄等北方大中城市基本摆脱缺水的制约,为经济结构调整创造机会和空间。另一方面,有力促进受水区节水工作的开展,带动发展高效节水行业,淘汰限制高耗水、高污染行业。各地大力推广工农业节水技术,逐步限制、淘汰高耗水、高污染的建设项目,实行区域内用水总量控制,加强用水定额管理,提高用水效率和效益。此外,南水北调工程实行两部制水价,且按成本核定水价,可助推受水区水价改革,通过价格杠杆促进节水型社会建设。

        据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提供数据显示,目前天津、北京等地综合用水效率和工业用水效率处于世界先进水平,其中万美元GDP用水量在100立方米左右,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和城镇管网漏损率优于全国平均水平,节水优先的理念正在深入人心。

        此前,南水北调工程在建设期间对沿线地区加大治污环保力度,投资数百亿元进行水污染治理和生态环境建设,按照治污环保要求,各地加快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关停并转了污染严重的企业,培育发展了一批新型生态环保产业。

        随着南水北调水进京,多年来超采严重的密云、怀柔、顺义水源地,遏制了地下水水位下降趋势。2017年4月,平原区地下水埋深比2016年同期回升0.36米。同时,向密怀顺水源地试验性补水0.84亿立方米,补水区域地下水位明显上升,局地最大升幅达8.08米。

        南水北调通水以来,天津加快了滨海新区、环城四区地下水水源转换工作,减少地下水许可水量1010万立方米,回填机井近200余眼,地下水在全市总供水量中所占比例明显降低,使地下水位累计回升0.17米。

        河南省在南水北调供水范围内,严格压采地下水,计划到2020年,全省受水城区地下水压采总量为2.7亿立方米,以受水区城区、开发区、工业聚集区、园区等为重点,实施地下水压采。许昌市中心城区和郊区浅层地下水位较2014年回升约2.6米。

        河北省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试点范围扩大到9市115个县,通过采取“节、引、蓄、调、管”等综合措施,累计形成农业压采能力22.3亿立方米,关停南水北调受水区自备井3954眼、超采区灌溉机井2401眼。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有效减少自然灾害。2014年,河南省遭遇63年来最严重夏旱,部分城市出现供水困难,特别是平顶山市,主要水源地白龟山水库蓄水减少,已低于死水位97.5米,供水水源不足,已严重影响到城市供水安全,百万市区人口面临断水危机。针对严重旱情,中线工程从丹江口水库向平顶山市和许昌市应急调水5800万立方米,为平顶山市和许昌禹州市缓解两个多月的“水荒”。平顶山也因此成为河南段首个受益城市。

        2016年“7•19”特大暴雨后,中线工程紧急向河北石家庄、邯郸市区调水,保证了城市的用水紧急需求。南水北调工程还向河北衡水紧急调水5000万立方米,减轻了衡水市的旱情。促进了当地经济发展。

分享到:

Go to Forum >>0 Comment(s)

No comments.

Add your comments...

  • User Name Required
  • Your Comment
  • Enter the words you see:   
    Racist, abusive and off-topic comments may be removed by the moderator.
Send your storiesGet more from China.org.cnMobileMobileRSSRSSNewsletterNewsle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