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后设站单位群策群力 避免学术近亲繁殖

 
Comment(s)打印 E-mail 中国网 2017-12-22
调整字号大小:

中国网12月22日讯(记者 李潇)在近日广东省珠海市横琴新区举办的首届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简称“博新计划”)工作座谈会上,来自全国各大高校的博士后设站单位人事部门代表就“博新计划”资助学科范围、学科申报比例限制等操作层面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博新计划”于2016年正式启动实施,结合国家实验室等重点科研基地,瞄准国家重大战略、战略性高新技术和基础科学前沿领域,每年遴选200-300名应届或新近毕业的优秀博士,进入国内博士后设站单位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国家给予每人两年60万元的资助,其中40万元为博士后日常经费,20万元为博士后科学基金。


《全国博士后管委会办公室关于开展2017年度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申报工作的通知》中明确规定,申请进入本单位同一个一级学科的人员、申请由博士导师继续担任博士后合作导师的人员的总比例不超过20%。


复旦大学人事处处长钱飚


复旦大学人事处处长钱飚提出,入选“博新计划”并不同于一般的博士后进站。对一般的进站博士后进行学科申报比例限制,促进学科交叉融合提升是有必要的;但“博新计划”的入选者是通过全国层面的选拔遴选出来的,从比例上看是真正的“百里挑一”,主要考察的是青年人才的科研潜力。如果再在同校、同学科比例上进行限制,就会促使部分申报者在某种程度上不必要地去挂一个学科来申报“博新计划”,导致其失去本学科的优势,不利于他后续的发展。


中国科学院人事局地质与地球物理所人事处副处长常中华则认为,关于顶尖人才是否有必要换学科换单位尚值得商榷,然而对于大部分博士后来说,同学科同单位极有可能会造成学术近亲繁殖。他说:“我们所有300多名科研人员,其中60年代出生的这批人的学术水平在国内是非常知名的,70年代则明显偏弱,等到80年代出生的优秀人才陆续走上科研岗位,因为做了一些人才引进,水平会比之前好一些。因为70年代出生的这批科研人员,大部分都是本所留下来的人。如果学生从硕士、博士、博士后都在同一家单位学习、进行科研工作,你很难再冲破这个导师的思维圈子。所以我们所里已经在限制本所博士毕业生在本所做博士后。”


浙江大学人事处处长刘继荣建议进一步扩大“博新计划”资助学科范围。他指出,从前两次的评选情况来看,“博新计划”资助学科主要集中在化学、生命科学、材料科学等方面,希望工程类学科能得到更多关注,这与国家的发展战略也是十分吻合的。


钱飚也提出,2017年“博新计划”重点支持六大研究领域22个学科,比前一年有所增加。是不是能够进一步扩大学科支持的范围,将人文社科这个领域也逐步纳入考虑?这对于国家治理能力、治理水平的提高,国家智库的建设,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术体系的发展是很有必要的。

 

分享到:

Go to Forum >>0 Comment(s)

No comments.

Add your comments...

  • User Name Required
  • Your Comment
  • Enter the words you see:   
    Racist, abusive and off-topic comments may be removed by the moderator.
Send your storiesGet more from China.org.cnMobileMobileRSSRSSNewsletterNewsle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