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椅上裁剪精彩 助残障自强自立——“蜗牛妈妈”杨萍助39个残障“孩子”实现自我

 
Comment(s)打印 E-mail 中国网 2018-03-29
调整字号大小:

她被称为“蜗牛妈妈”,教会39个残障“孩子”生活技能和劳动技能,带着“孩子”们游青岛逛北京,让“孩子”们学会自食其力赢得尊重。这位“蜗牛妈妈”就是青岛同沐阳光残疾人辅助性就业中心主任杨萍。她所带领的“孩子”的年龄从18到45岁不等,多为自闭症和心智障碍者,平均智力也仅相当于五、六岁的孩子。杨萍一直习惯称呼他们为“孩子”,她笑着说,上帝交给她一个任务,就是牵着这些“蜗牛”去成长,带着这些“蜗牛”去看看外面的世界。  

杨萍从小患有麻痹症,身残志不残的她用自己的智慧和坚韧不拔的意志,最终把自己的磨练成了青岛最牛“国际打版师”(从设计师的图稿变成样衣),坐在轮椅上为国际知名大品牌服装打版。

出发前的默契

这位“蜗牛妈妈”也用自己的特长,给孩子们带来了一条“出路”,这些“孩子”们每天八点半到位于青岛市市北区同沐阳光残疾人辅助性就业中心上班,除了例行晨练和学习之外,会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服装制作的辅助性工作,例如剪线毛、包装衣服、贴标签、穿弹力绳等。

升国旗爬长城第一次畅游北京

杨萍和同沐阳光的老师们牵着这些“蜗牛”,几乎走遍了青岛。他们第一次学会爬山,第一次看到海底世界的鱼,第一次去奥帆中心参加健身跑……杨妈妈说,她心里还有很多“疯狂”的想法,她想带着“蜗牛”们走得更远。

2017年11月中旬,在媒体和一些爱心人士帮助下,杨萍牵着她的“蜗牛”们逛了北京城,看升国旗,爬长城,逛故宫,畅游清华园。这是孩子们第一次出远门、第一次坐高铁、第一次去北京……

杨萍笑着说,三年前,她随口跟“孩子”们说,如果好好工作就带他们去北京看升国旗。于是,“孩子”们每天见到她的第一句话就会问:“杨妈妈,什么时候去北京?”,有的“较真”的孩子甚至两年前就买了旅行箱。

杨萍提前一个月就开始准备这次“疯狂之旅”,考虑到一些“孩子”的肢体协调性不佳,以及体力较差,每天早晨增加了跑操、练拳以及蹲马步等体能训练。学国歌,备国旗,练队形,等待去北京的日子,“孩子”们的笑容就像花儿一样绽放。

杨萍说:这期间发生了很多令人感动的故事。因为他们的身体原因,平时站队半小时也很难站好,但在去北京的强烈愿望的驱使下,只要老师们喊一声“集合”,他们39个人竟能在1分20秒站好队形。在杨妈妈看来,这就是奇迹,“孩子”们进步得有点不可思议。

11月17日清晨,北京天安门广场,五星红旗冉冉升起,“蜗牛”们高声唱响国歌。这一刻,杨妈妈激动得泪流满面。

等等他们会有奇迹

“他偷吃你的咸菜了”,宋炳叡向同沐阳光残疾人辅助性就业中心的老师“告状”,就是这个告状,让老师和杨萍妈妈兴奋了半天。老师告诉记者,除了早晚打招呼,在来中心两年半的时间里,患有自闭症的宋炳叡都没有和别人说过几句话。

还有一位患有自闭症的“孩子”关欣,来到中心后的两年,呆在生产车间里一句话不说,突然有一天,她看到新下线的衣服乱七八糟的堆在了一起,她就主动把衣服全部抱了过去,按照衣服的尺码、颜色、货号,整整齐齐的整理了出来。不仅速度非常的快,而且丝毫不差,这一点让她和所有的人都震惊了。

……

说到这些小“蜗牛们”,杨妈妈如数家珍。谁是什么性格,谁会耍小聪明,谁喜欢恶作剧,谁的日记写得好,谁有管理能力,还有谁舞台表现力特别强……说到动情处,杨妈妈眼里是满满的温柔。“我们发现,这些孩子的思维方式很简单,只要发掘出了他们某方面的才能,只需要给他们一个模板,一个模式,他们比常人干的还要好。”杨萍说,“当时我就想到了一个词,这些孩子就像一个小小蜗牛一样,需要慢慢来,和这些孩子相处,不能急躁,要有牵着蜗牛散步的心态和耐心,他们也有自己的蓝天。”

生活技能的基本培训:杨妈妈带我们去买菜

这三年里,杨萍妈妈见证了孩子们创造的太多奇迹,他们已经成功地突破了100多个第一次。如:第一次学会了系鞋带,第一次学会了擦地,第一次学会了摘菜,第一次学会了倒茶,第一次学会了使用智能机等等。这一个个的“第一次”对于健全人不能再简单的事情,可是对于这些孩子而言,可能需要重复教几十次、甚至上百次。

杨妈妈说,心智障碍的孩子是终身学不会自学的,这就意味着,很多方面的知识,需要不停地有人带领、不停地教。因为智障和自闭的孩子自小就行动缓慢,他们才被称为“蜗牛”,这是一个缓慢的群体,只是需要不断重复,再等一等就会发现奇迹。

“狠心的妈妈”训练生活技能

“心太狠!”,当杨萍妈妈让孩子们自己学着接热水时,有家长背后如此评价。“当你老了不能伺候孩子了,他自己都不能接一杯热水,他以后怎么生存?”家长会上,杨萍现身说法,当孩子们失去了依靠的那一天,他不知道怎么去生活,所以他们必须提前“断奶”,抛弃呵护,学习独立生存。

“他们都叫我妈妈,但是我比他们的妈妈严厉多了。”谈到让这些孩子干一些扫地、擦地板的累活,杨萍说,很多家长最初是不理解的。他们觉得杨萍“太狠了”。杨萍理解家长们的心疼,也经常语重心长地开导他们。用实际行动告诉他们:“如果有一天,你们老了,不能照顾他们了,他们的那种痛苦你们是体会不到的,而我体会过,所以把他们当成正常的孩子,让他们慢慢学习,这就是无声的尊重,虽然现在很苦很累,当你们老了,他们能照顾自己。”

由于中心场地较小,只能容纳劳动技能的培训使用,为了让孩子们更系统地学习生活技能,2017年4月杨妈妈找到了爱心单位,中美青年旅社,利用旅游淡季的时间空暇,设立了青岛首个心智障碍者生活技能实训基地——蜗牛的快乐驿站。在那儿,孩子们完全脱离父母每周住两天。杨妈妈继续“狠着心”,锻炼孩子们的生活技能和生存能力。孩子们学会了炒菜,蒸米饭,发面,做花样馒头,包大包子和包水饺……,洗漱,就寝,买菜,购物……,杨妈妈说着孩子们的进步,脸上洋溢着无尽的幸福。

“因为我也是残疾人,我要让“孩子”们用自己的双手去劳动,去获得别人的尊重,获得社会的尊重,收获有尊严的生活!”杨萍说。

相关资料、图片来源于同沐阳光残疾人辅助性就业中心

分享到:

Go to Forum >>0 Comment(s)

No comments.

Add your comments...

  • User Name Required
  • Your Comment
  • Enter the words you see:   
    Racist, abusive and off-topic comments may be removed by the moderator.
Send your storiesGet more from China.org.cnMobileMobileRSSRSSNewsletterNewsle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