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轰炸》上海首曝幕后特辑 主创历经曲折为荣誉而战

 
Comment(s)打印 E-mail 中国网 2018-06-18
调整字号大小:

中国网6月18日讯 (记者 张锐)历史战争题材电影《大轰炸》于6月17日在上海国际电影节期间举办“愈炸愈强”主题发布会,现场以主持人谭江海与主演们以时空对话的形式再现了大轰炸期间真实历史画面与平民英雄的故事,同时新预告、海报和首支幕后制作特辑的发布,也揭秘了大量幕后故事。

《大轰炸》主创大合影

当天,总编剧陈枰、执行制片人王丁,主演车永莉、张钧甯、耿乐、张帆、李庆誉等出席了发布会,而主演刘烨、宋承宪、陈伟霆、范伟、马苏、吴刚、冯远征,以及导演萧锋、监制江海洋、艺术总监梅尔·吉布森/李前宽、摄影顾问维尔莫斯·齐格蒙德、摄影指导杨述、美术指导毛怀清、动作导演罗礼贤、特效总监金钟弼、特效摄影康纳德·温切斯特、3D总监文森特·托托等主创则以影像的方式向嘉宾还原了《大轰炸》的拍摄经历。

“‘重庆大轰炸’作为二战四大轰炸之一,虽然很多影视作品中有提及,但始终没有真正完整和详实地以电影的形式展现在公众面前,”总编剧陈枰介绍说,“电影《大轰炸》则是首部以‘重庆大轰炸’为主线拍摄的电影,也是一部完全以小人物视角讲述这段历史,在长达6年零10个月的轰炸中,他们用烟火气的日常生活践行着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以及特有的乐观与坚强。”

随后,演员车永莉、张钧甯、耿乐、张帆、李庆誉在台上畅聊起戏里戏外的故事。戏中,他们是一群乐观的百姓,在各自的生活中坚守着“不屈”的信念,枪炮、拳头、笔、相机、粮食,甚至生命都是武器。戏外,他们是一群专业敬业的演员,所有演员不惧危险,亲自跑炸点,坚持不用替身。

“最怕的不是大场景轰炸的戏份,而是被日军飞机扫射的戏份,听到后面的爆炸声还不能跑,快炸到身边了才可以,心都要跳出来了,”耿乐回忆道。

电影《大轰炸》对抗版海报

在最新曝光幕后特辑中,通过主演的自述,人们可以了解到电影《大轰炸》既反映中国人骨子里的抗争精神,也是与其他战争片不一样的电影,并且每个角色都带着希望。而无论是为求“经得起拍”1:1还原历史场景,还是为求真实设置连续炸点,都让人看到了创作者们对品质内容的不断苛求。电影拍摄中关于每个场景的设定和制作细节的呈现,也让摄影顾问维尔莫斯·齐格蒙德惊叹不已,更让艺术总监梅尔·吉布森由衷感叹:“在这里见识到了高水准的史诗级电影制作。”

因此,不少业内人士直言《大轰炸》是一部值得尊敬、充满情怀的作品。上海电影家协会副主席、上影艺委会副主任汪云天先生在现场动情地说:“很多电影拍的过程都很难,这部尤其难。因为这不是一个少数人的电影,这是我们民族的电影。”

《大轰炸》由萧锋执导,江海洋监制,凝结了国内外优秀的团队与技术,全片采用3D实拍完成,同时还有多达2300个特效镜头。影片制作方还邀请了世界一流的伦敦交响乐团演奏原声音乐。而演出阵容更是让人惊艳,其中包括刘烨、布鲁斯•威利斯、宋承宪、陈伟霆、范伟、马苏、车永莉、吴刚、冯远征、张钧甯、耿乐等。此外,奥斯卡影帝阿德里安•布劳迪、以及谢霆锋、范冰冰、陈道明也有特别出演。

小演员李庆誉

不过,这样一个各方面都让人看好的优质制作,却因各种打击而遭遇挫折,幕后故事颇为让人玩味。4月19日,导演萧锋庆祝生日时百感交集地写了一篇长文,详述自己一路走来的超现实经历,从2010年被原中影董事长杨步亭委任为《重庆大轰炸》的导演,到2014年被误诊为癌症,到2015年投资方撤资,中间历经艰辛。且自2016年2月起,剧组就已“分文没有断粮停炊”。特别是在2016年3月,《叶问3》票房造假事件引发快鹿集团全线坍塌,而《大轰炸》当时却是快鹿董事长施建祥手上的“重头产品”,因此命运堪忧。困难时,剧组只剩一万五千元人民币苦苦支撑,连布鲁斯•威利斯入住酒店的定金都付不了。

执行制片人王丁也在昨天的发布会上坦言,主创们即使面对质疑也要为荣誉而战。“拍摄过程中就不断遭遇很多现实问题,”他说,“不仅面临天气、档期等困扰,还由于剧组拍摄资金时常不能按期到位,我们常常面临无米之炊的困境。在进入后期制作时,由于资金链断裂,导演等主创不得以四处举债,才将电影制作完成。当时我们看了都泪流满面,现在过去的事都过去了,这个电影是我们的梦,是导演的命,还好这几年我们坚持下来了。”

《大轰炸》已定档8月17日全国上映。

分享到:

Go to Forum >>0 Comment(s)

No comments.

Add your comments...

  • User Name Required
  • Your Comment
  • Enter the words you see:   
    Racist, abusive and off-topic comments may be removed by the moderator.
Send your storiesGet more from China.org.cnMobileMobileRSSRSSNewsletterNewsle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