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科技味儿”调进美酒、香茗中——中国科协院士专家工作站精准对接一线生产需求见闻

 
Comment(s)打印 E-mail 中国财经报 2019-07-23
调整字号大小:

山东省日照市茶叶科学研究所研究员段永春展示用于盛放绿盲蝽性诱剂的诱捕器部件。[中国财经报记者 惠梦 摄]

一壶酒、一杯茶,见证了中国科协设立在一线企业、基层科研单位的院士专家工作站,精准对接一线生产需求,与地方科技人员协同科研攻关,将科技成果成功转化落地,为地方经济提质增效、转型升级、绿色发展输送源源不竭的科研力量。

青岛琅琊台酒厂出品的海洋风味白酒独特成分的神秘面纱,在院士团队介入下被徐徐揭开,将在提升口感、放大特色等方面发挥大作用;日照茶园用上了院士推荐的数字LED杀虫灯等绿色防控产品,茶叶的质量安全水平获得了大提升。

一壶酒、一杯茶,见证了中国科协设立在一线企业、基层科研单位的院士专家工作站,精准对接一线生产需求,与地方科技人员协同科研攻关,将科技成果成功转化落地,为地方经济提质增效、转型升级、绿色发展输送源源不竭的科研力量。

生物科技解开白酒醇香“密码”

■短短一年多的时间里,孙宝国院士团队多次来到生产一线,了解企业发展的问题需求,对生产工艺流程问诊把脉,并向企业技术团队传授生物工程技术在白酒生产的应用。

提起“科技”这两个字,浮现在人们脑海中的往往是高铁、大飞机、互联网,很少有人会将科技与白酒挂上钩。实际上,遵循古法酿制千年的白酒,在引入生物科学技术后,影响其风味的各种微量生物成分的神秘面纱被徐徐揭开。一杯白酒的科技含量高低,越来越成为其抢占市场的核心竞争力。

2018年夏,青岛琅琊台集团的琅琊台青峰2018、小琅高、海派原浆等作为指定用酒,摆上了青岛上合峰会的国宴餐桌。山东白酒品牌众多、名酒荟萃,琅琊台白酒何以脱颖而出?

青岛琅琊台集团位于山东省青岛市西海岸西区,是全国少有的坐落于海边的白酒企业。“酒厂三面环山、一面向海,窖池离海不足千米,地理位置优越,适合多种海洋微生物菌种的培养。我们联合科研单位开展研究,成功将海洋微生物菌种融合在酒曲、窖泥中培养,并在2017年给予了琅琊台白酒新的品牌定位——中国海洋生态白酒。”集团战略规划部经理徐建春说。

白酒中有2000多种微量成分,除了水和各种醇类以外,还有1000余种微量成分,影响着白酒的芳香气味和营养功效。而体现琅琊台海洋生态白酒特色的特殊海洋微生物代谢物,就在这1000多种成分之中。

“以前我们只知道基本原理,但是如何探明微量成分的具体种类和含量,增加对人体有益成分,减少有害成分,满足市场对于白酒轻柔淡雅等新口味需求,以及凸显海洋生态特色的技术能力,这些方面我们并不具备优势。”集团白酒研究所所长孙慧彬说。

为解决这个问题,在中国科协的帮助下,青岛琅琊台集团2018年引入了我国食品科学领域三院士之一的中国工程院院士孙宝国,在企业设立院士专家工作站,开展“中国海洋生态白酒风味解析研究”。短短一年多的时间里,孙宝国院士团队多次来到生产一线,了解企业发展的问题需求,对白酒生产工艺流程问诊把脉,向企业技术团队传授生物工程技术在白酒生产的应用,具体生物成分的种类、数量、相互比例协调关系如何影响酒的口味,等等。

“和院士团队接触之后,我们的眼界开阔了,研究方向明确了,理论水平提高了,对于实际工作帮助很大。”孙慧彬说,在院士团队的帮助下,他们通过对不同香型白酒的挥发性成分、原酒的分析,掌握了白酒的特色成分和特殊量比关系,建立了风味物质数据库,提出了风味品质控制指标,实现了对白酒的“定制”优化。

实际上,孙宝国院士是企业工作站最新引入的一位院士。从2012年开始,中国工程院院士高从堦和美国医学与生物工程院院士张学记就先后“入站”,瞄准生物科技前沿技术,以微生物发酵技术为核心,孵化出国家863计划、中国制造2025、国家循环化等大批重大研究成果,帮助企业在白酒、海洋生物、有机酸、胶原蛋白肽等8大产业抢占发展高点。

绿色防控呵护茶叶质量安全

■近年来,日照市高度重视茶叶的安全生产,经常举办科技交流及技术培训,茶农们用上了绿色防控物品……越来越多的日照茶人发现,一杯绿色安全的“好”茶里,是浓浓的科技味道。

日照市是山东省茶叶主产区,也是我国高纬度地区面积最大的优质绿茶生产基地。得益于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越冬期长等得天独厚的地理和气候条件,日照绿茶具有叶片厚、滋味浓、耐冲泡等特点,入口有一股独特的“板栗香”,深受消费者喜爱。

除了品质、价格外,茶叶的绿色安全越来越受到消费者关注。近年来,日照市高度重视茶叶的安全生产,经常举办“茶园有害生物无害化防治”“茶园绿色防控”等科技交流及技术培训,茶农们用上了生物农药、粘虫板、杀虫灯、性诱剂等茶园绿色防控物品……越来越多的日照茶人发现,一杯绿色安全的“好”茶里,是浓浓的科技味道。

给日照茶调入这股“科技”味儿的,正是日照市茶叶科学研究所院士专家工作站——2016年,山东省首个茶叶院士工作站,日照市茶叶科学研究所院士工作站正式挂牌。这家院士工作站引入的是我国茶业界唯一一位院士、长期开展茶叶农药残留控制和茶园昆虫化学生态学研究的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宗懋。

“陈院士和4名博士组成的科研团队,与我们研究所的12位研究人员联合开展茶叶技术创新研发,示范推广了一系列茶园绿色防治技术。”日照市茶叶科学研究所副所长丁仕波介绍说,其中一个重要成果,就是总结出了一套针对绿盲蝽的高效绿色防控技术。

丁仕波说,绿盲蝽是北方茶园的主要害虫,主要危害春茶。相对于其他害虫,绿盲蝽的个体较大,迁移能力强,不好防护。“传统的做法是在出现危害症状后开始防治,但喷药后按规定要经过一定安全间隔期才能采摘鲜叶,会降低茶园的经济效益;而直接采摘又会导致农药残留,危害茶叶质量安全。”

“要不是得到陈院士的指导,我们可能会继续专注在‘春防’上开展诸如农药改良等研究。”丁仕波说,从2015年开始,在院士的指导下,他们彻底转变防治思路,把绿盲蝽防治的主战场从春天挪到了秋天,扎扎实实地提高了研究水平。

日照市茶叶科学研究所研究员段永春打开了一份PPT,向记者展示绿盲蝽防治研究情况。段永春的普通话虽然不太标准,但一张张图表、大量的数据和实验照片,真实记录了他们扎实的科研工作。在2015-2017年,段永春和同事们持续开展了绿盲蝽越冬卵分布、孵化条件、春季田间危害规律、秋季防治对春季虫害发生程度等长期定点跟踪调查,掌握了绿盲蝽秋季返回产卵的准确时间和科学防控方法。

除了针对绿盲蝽的防治研究,在陈宗懋院士的带领下,日照市茶叶科学研究所还筛选出了适宜茶园间作的茶树害虫趋避植物,推行了环境友好型色板、天敌友好型数字LED杀虫灯、害虫性引诱剂等茶园害虫绿色防控技术。“院士工作站的成果为市政府采用,从2017年开始,市、县两级财政安排专项资金,统一招标采购茶园绿色防控物品,免费发放给茶农,大力推广绿色防控技术,实现了全市茶园绿色防控全覆盖。”丁仕波说。

院士工作站让科技成果落地生根

■在具体合作中,企业负责提供科研经费,科研团队负责具体内容的研究,有利于把基础研究与实践创新紧密结合,既实现了理论创新,也为公司培养了技能操作人才。

院士专家工作站以企业自主创新的重大需求为基础,围绕企业亟待解决的关键技术,引入院士及其创新团队的科研力量,通过签订具体的技术开发、合作合同,帮助科研成果在建站企业落地生根,带动企业科技创新能力提升。

在经济发展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时期,企业对于科技创新愈发重视,纷纷加大与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合作,加大先进技术的引入力度。但实际情况是,科技成果转化往往存在着一定风险,由于实验室的理论与实际生产之间存在的差距,导致技术在转化落地过程中会遇到很多不可预见的问题。

“有些科研成果在实验条件下是成立的,在小试阶段按照严格的生产条件、标准要求也行得通。但到了进一步放大产能,在接近实际生产条件的中试阶段,由于实际生产条件达不到实验室标准,例如实验室采用电加热,而实际生产是蒸汽加热,温度浮动过大,就会导致技术无法应用,而企业按照技术转让合同支付的先期款项也就‘打了水漂’。”徐建春说。

“企业与科研团队合作的形式有技术转让、股权合作、建站联合攻关等形式。”徐建春说,以院士专家工作站形式开展长期合作,有利于帮助企业解决生产实践中出现的问题,让科技成果真正服务一线。

“团队的主要目标是为甲方的长远发展提供科学指导,协助制定发展战略及方针;协助甲方解决有关技术难题,提供技术支持;协助甲方培养科技人才,搭建技术创新平台……”在青岛琅琊台集团与孙宝国院士团队成员的合作合同中这样写道。孙宝国院士团队成员、北京工商大学教授黄明泉说,在具体合作中,企业负责提供科研经费,科研团队负责具体内容的研究。按照具体合同的形式开展合作,目标明确、分工清晰、责任明确,有利于双方合作的顺利进行,也有利于把基础研究与实践创新完美融合,既实现了理论创新,也为公司培养了技能操作人才。

除了企业自主投入,中国科协、各地科协也对院士专家工作站提供一定的经费支持,并在人才引进、管理服务、项目引导、表彰奖励等方面积极争取地方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和资金投入。

分享到:

Go to Forum >>0 Comment(s)

No comments.

Add your comments...

  • User Name Required
  • Your Comment
  • Enter the words you see:   
    Racist, abusive and off-topic comments may be removed by the moderator.
Send your storiesGet more from China.org.cnMobileMobileRSSRSSNewsletterNewsle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