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雪莲:重视孩子的优点,以人为本做教育

 
Comment(s)打印 E-mail 水立方 2021-03-25
调整字号大小:

突然想跟大家聊一聊“以人为本”这个概念,这两年国内的特教大有雨后春笋的局势,大大小小的机构建起不少,与之相关的公众号也越来越多。但是毕竟特教发展得还不够系统,使得原本最为重要的教育理念被实际能看到的干预方法给挤占了位置。个人认为,不管是作为教育者,还是孩子的家长,你都需要问自己这几个问题:

孩子目前的发展水平是什么样的?

孩子擅长的是什么?

希望孩子能过一个什么样的人生?

就我接触的特教从业老师和家长而言,很少能有可以条理清晰告诉我这几个答案的。他们都在告诉我,孩子哪儿哪儿特别差,有什么什么问题行为,不会哪些哪些东西,描述的全是孩子的不足,神情举止都透着焦虑。然后再看老师的教学计划(很遗憾,并不是所有的机构都有),大体都集中于认知和精细内容的教学,教学内容不连贯不系统不全面,教学目标不清晰,无法测量,与孩子的能力评估(如果准确的话)结果不配套……两方接触下来,最大的感受就是“散”,也就是没有章法,想起什么是什么,而我把这些归结为缺乏教育理念的支撑。

我很少把特教从教育中掰开来看,因为在我看来,归根结底都是对于个体的教育和支持。只是对象特征不同,导致教育的系统、方法和目标有所偏差而已。教育的根本立足是“以人为本”,这个是顺应时代的产物,讲求的是“以学生作为教育教学的出发点,顺应学生的禀赋,提升学生的潜能,完整而全面的促进学生的发展”。这个“以人为本”的概念可以一字不漏的搬到特教的背景中,但是还得另外加上一句,“作为教育者,我们需要重视个体作为一个人(而不是一种诊断或者缺陷)以及个体的优势(而不是缺点;Clark, Knab, & Kincaid, 2005)。”

这是我之前在美国学习特教的时候被灌输的一个最基本的理念:作为教育者,你首先要看到你的学生是与你一般无二的个体,然后才能看到学生的诊断。这个理念首先就体现在表述上,不说“disabled/handicapped people”,而是说“people with disability”或者“people with special needs”,永远强调把“人”放在前面,这是尊重。当然,“以人为本”不仅仅体现在这个表述中,重要的是在实际教育中的执行。

在特教背景中,“以人为本”专业术语是Person - Centered Planning,从发展障碍的领域中萌芽,其目标是通过对个体设定目标和价值来帮助个体过一个有意义的人生(Clark et al., 2005)。那么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我们首先要回答开头提出的第一个问题“孩子目前的发展水平是什么样的?”这个需要对孩子进行综合的评估,对比同龄的正常发展儿童,了解孩子在各个发展领域中的能力水平。

要达到“完整而全面的促进学生的发展”这个目标,阶段性评估是必要的。很多家长的焦虑都在于不了解,总觉得孩子什么都不会,而没有去对比这个年龄阶段的正常孩子其实不会的也很多。而教学不系统的大部分原因也是没有真正去重视评估,把评估作为设计教学计划的基础。我也非常强烈的推荐老师要去学习评估工具(PEP-3, ABLLS, VB-MAPP等等),这些评估都有深厚的理论基础和数据支持,经过了非常多年的领域测试,因而值得参考。切勿凭借经验教学,省去数据和理论,毕竟这已经是个注重科学教育的时代了。

做完评估之后,你还要回答开头提出的“孩子擅长的是什么?希望孩子能过一个什么样的人生?”这两个提问。这两个提问的答案和评估结果相结合才能为孩子设定具体的教学目标。设定目标不能缺少学生家长的参与,老师需要了解对家长来说目前最重要有待解决的问题是什么。举个例子,孩子在家里的情绪问题非常严重,经常在用餐的时候乱摔东西,导致家庭氛围变差,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也受到影响。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协助家长进行问题解决会是老师的首要目标,了解孩子的问题行为,调查行为功能,设计应对策略。因为很显然,这种严重的问题行为或者其他可能的障碍,会严重影响孩子正常的学习进度,也会破坏积极的家庭关系。

再举个例子,如果孩子的评估结果显示具备一定的集体技能和观察学习能力,家长也非常希望孩子能够进入普通幼儿园学习,那么我们的长远目标就会是融合,细分到年目标,季度目标,月目标,再进行每周/天的教学计划设计。了解顺利融合需要哪些能力和技能,朝着这个目标进行有条不紊的系统干预。教学目标要是可观察可测量的,这样才能进行数据分析,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判断目标是否达成。目标也不能设定的过高,要有达成的可能性。因此,像“我就想让孩子像正常人一样生活”这种不可观察,不可测量的话语是不能作为教学目标的。

那为什么回答“孩子擅长的是什么?”这个提问也很重要呢?因为我们提倡的是积极的教学,让孩子感觉到成就感,觉得自己能够完成任务,喜欢学校和老师对于长远的学习非常重要。在设计教学内容的时候,要充分利用孩子擅长的以及喜爱的东西/活动。困难的任务和擅长的任务要搭配进行,任务设立得太难会让孩子产生挫败感和抗拒感,增加孩子做出问题行为来逃避任务的可能性。让孩子喜欢和你进行互动,让你的教学是有吸引力的,擅用表扬和奖励。这里的表扬指的是“具体的表扬”,你会告诉孩子你表扬的是她/他刚刚做的什么行为,比如说,“球球,你帮妈妈推门了,谢谢你,真棒”,而不是简单的“真棒”。这样能够让孩子清晰的了解到你期待的行为是什么,大大增加了下次孩子做出期望行为的可能性。

这样发挥孩子所长,融入孩子兴趣的教学方案出来之后,下一步就是有效的执行了。这个环节中数据是绝对少不了的,只有数据才能告诉你孩子目标的达成情况,是否能够进入下一阶段的教学。如果一个目标学生长时间无法达成,教师首先需要思考教学方法是否正确,如果教学方法正确,学生也没有出现其他偶然事件(生病,家庭引发的情绪问题等等),那么就证明目标的设定有问题,需要重新进行调整。

好的教育向来都是从学生的个体出发的,重视孩子优点的,更是积极的。我非常不希望在特教的背景下这点就被抛开了,好的教育很难得,也很难实现,但是值得追求。知道教育的理念是第一步,不知大家是否迈出了这一步?

(赵雪莲:美国康涅狄格大学特殊教育硕士北京殊心教育创始人、PRT(关键反应训练)中国唯一官方培训平台;翻译并出版了《课堂内的积极行为干预和支持:积极课堂管理指南》、《多动症儿童的正念养育》、《教自闭症孩子开口说话》、《教自闭症孩子主动发起和自我管理》、《自闭症谱系障碍的关键反应训练》等一系列书籍

分享到:

Go to Forum >>0 Comment(s)

No comments.

Add your comments...

  • User Name Required
  • Your Comment
  • Enter the words you see:   
    Racist, abusive and off-topic comments may be removed by the moderator.
Send your storiesGet more from China.org.cnMobileMobileRSSRSSNewsletterNewsle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