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翻译人才发展国际论坛/2015国际翻译家研修活动

“2015国际翻译家研修活动”在京启动

发布时间:2015-12-15 09:47:35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李潇

2015年12月14日,中国外文局前副局长、中国翻译研究院副院长黄友义出席“2015国际翻译家研修活动”。[中国网 周静 摄]

中国网12月15日讯(记者 周静)12月14日,由中国外文局、中国翻译研究院主办的首期专门以翻译家为主体、以中外翻译工作坊为基础的“2015国际翻译家研修活动”在北京内蒙古大厦开幕。

来自国内外的知名翻译家,包括以英语、西班牙语和法语为母语的外国翻译家和长年在英语国家工作生活的华裔翻译家参与研修。

14日上午,来自联合国秘书处、美国明德大学蒙特雷国际研究学院、美国贝兹大学,以及中国外文局、中国翻译研究院的翻译家们一起讨论了中国对外翻译与出版现状。

中国外文局前副局长、中国翻译研究院副院长黄友义指出,目前是中国对外翻译出版最活跃的时期。中国约有600家出版社,其中有上百家在出版外文作品。

黄友义表示,外译中一直是中国翻译的强项,特别是文学翻译。十九世纪以来的外国名家作品,包括英国、美国、俄罗斯、法国等,几乎全部被翻译成中文在华出版。即使现在,中国对外出版的总量仍远远小于把外文引进中国的数量。比如与美国的交流,每年引进的翻译成中文出版的美国图书大约有1500种。而在美国出版的中国作品,就文学方面来说,每年平均只有10种左右。

谈到中译外面临的挑战和机遇,黄友义说,中译外作品的受众在发生深刻变化,随着中外交流的加强,关注中国的人越来越多,机遇也越来越大。对翻译市场的调研结果表明,2011年,中译外的工作量首次超过外译中的工作量,比例是54%比46%。2014年该比例达到60%比40%。

研修交流中,美国翻译家埃里克•亚伯拉罕森(Eric Abrahamsen)分享了个人经验。他谈到,自己目前主要做推广发行,认为发行本身非常关键,它可以让更多人看到更多好的作品。他一直在思考和实践更合适的宣传方式,以期让读者对中国文学产生兴趣。

亚伯拉罕森认为,很多外国读者不是出于对中国的好奇或是为了学习的目的来阅读中国文学,而是从“我要读一本好看的书”的心理层面进行选择。因此,不能因为某些读者喜欢哪一部作品就判定外国读者喜欢某位中国作家的作品,或是中国某方面社会文化。

14日的研修活动由美国明德大学蒙特雷国际研究学院高翻学院前院长鲍川运教授主持。大多数与会专家在讨论中认为,中国翻译事业目前面临的主要挑战包括中译外难度大,翻译人才缺乏,以及出版困难等。他们希望研修活动能够激发更多人了解中译外,吸引更多人参与中译外工作。

首期国际翻译家研修活动将于12月20日闭幕。研修活动包括翻译工作坊、专题对话、公共论坛和文化感知等环节。

1  2  3  4  5  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