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海出版社10月份出版了《丹青颂丰碑》大型画册,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台湾光复80周年。画册中有一幅中国画《台湾光复庆典》引起比较大的关注。这幅作品由汪明华于2024年10月创意并策划,交给军旅画家袁鹏飞绘画完成,为纪念台湾光复80周年而创作。这幅作品以宏大的叙事视角,通过四个富有象征意义的板块,艺术再现了台湾回归祖国怀抱的历史性时刻。整幅作品既是对过往的深情回望,也是对民族复兴的铿锵注脚。
一、庄严定格:军人列队与历史牌匾
画面右上方,军人整齐端坐于"台湾光复"牌匾前合影的场景,是取材于真实历史影像的再创作。这一构图极具深意:牌匾象征着被殖民历史的终结,军人挺拔的身姿则昭示着国家主权的恢复。他们如磐石般稳坐的姿态,既是对过往屈辱的告别,更是对和平未来的坚定守护。
二、时代先声:青年演说与民众启蒙
画面右下方,爱国青年正振臂高呼,以其充满激情的演说唤醒民众。这一形象代表着新时代的思想启蒙,其"铲除日毒、光复台湾"的呐喊,不仅是对殖民残余的清算,更是对台湾美好未来的呼唤。青年与倾听民众构成的互动场景,展现了光复后台湾社会的思想觉醒。
三、文化重生:舞龙舞狮与传统复归
中景处喧闹的舞龙舞狮队伍,是整幅作品的情感高潮。作为中华民族的图腾,龙的形象重新舞动在台湾的天空,标志着中华文化在宝岛的回归与复兴。这一传统民俗活动的盛大场面,既是对殖民时期文化压迫的彻底否定,更是两岸文化血脉相连的生动体现。
四、祥云新天:民众欢庆与时代启航
背景处缭绕的祥云,隐喻着阴霾散尽、新时代的来临。画面中怀抱孩童的妇女、欢呼的百姓、威武的军人,共同构成了一幅全民欢庆的图景。特别是孩童形象的出现,象征着希望与传承,预示着台湾光复后生生不息的未来。
整幅作品通过冷暖色调的强烈对比、红色基调的运用既烘托出庆典的热烈,也暗喻着民族新生的希望。构图疏密有致,人物虽众而不乱,每个细节都承载着深刻的历史寓意。
这幅作品的创作历时100多天,汪明华和袁鹏飞查阅了大量的资料,几经商量,几易其稿,反复修改,确保作品创作的政治性、政策性和历史性。这幅作品超越了个别场景的简单记录,成为民族集体记忆的艺术结晶。它告诉我们:台湾的光复不仅是地理意义上的回归,更是文化血脉的重新联通。八十载光阴流转,这幅画作依然向我们传递着这样的真理——国家的完整、民族的团结,是全体中国人永恒不变的追求。(陈超)

Share: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734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