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虽然我国粮食安全总体形势良好,但对于拥有14亿人口的中国来说,在很长时期内,保障粮食安全仍然是一个严峻复杂的问题,粮食安全理所应当成为中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中一个永恒话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乡“二元”结构现状虽然有了根本性变化,但城乡差距依然较大,这不仅影响到经济高质量发展,而且还带来诸多政治、文化、社会等问题。一方面,伴随着城乡一体化深入推进,我国农业用地短缺局面无可避免加剧,这对耕地、水资源、劳动力、生活方式、消费结构等产生了不利影响,进而影响到粮食安全;另一方面,城乡一体化与粮食安全相互促进,城乡一体化提高了粮食生产技术水平,增加了粮食生产资本投入,为粮食经济发展提供了广阔市场。因此,在城乡一体化背景下探寻国家粮食安全影响机制十分必且重大意义。

近日,由杨军、刘家保、王晓波合著的《城乡一体化背景下中国粮食安全问题研究——以安徽省为例》,从安徽视角深入剖析了我国粮食安全治理的现状、挑战与应对策略,梳理了城乡一体化发展历程与粮食安全水平变化情况,并借鉴国际经验进行了深入分析和研究。
首先,从视野开阔角度来看,《城乡一体化背景下中国粮食安全问题研究——以安徽省为例》不仅关注了中国粮食安全问题,还将视角拓展到了全球范围。书中通过引入日本粮食安全案例分析,对比分析和深入探讨了我国粮食安全治理的主要趋势、制约因素以及面临的挑战。这种跨地域、跨文化的比较和分析,使读者能够全面了解全球粮食安全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同时,书中还深入剖析了土地、水等自然资源利用与保护对粮食安全的影响,以及城乡一体化发展历史进程中发展现状和问题。这些分析不仅有助于读者深入理解粮食安全问题的本质和根源,还能够引导读者从更宽广的视角去审视和解决粮食安全问题。
其次,从分析深入角度来看,《城乡一体化背景下中国粮食安全问题研究——以安徽省为例》通过跨学科的研究方法和多年亲身经验,对城乡一体化背景下的农业投资、科技研发、规则规定、市场信息系统等热点问题进行了深入剖析。书中不仅揭示了这些热点问题对粮食安全的影响机制,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和政策建议。这些分析不仅具有理论深度,还具有很强的实践指导意义。例如,在农业投资财政保障方面,书中提出了调整支农政策目标方式、减轻农民种粮经济负担、创新投资战略提升中国农业投资水平等具体建议;在规则规定方面,书中分析了国际粮食安全规则的制定和谈判实例,并提出了中国如何更有效地参与规则制定的策略。
最后,从对策具体角度来看,《城乡一体化背景下中国粮食安全问题研究——以安徽省为例》针对中国粮食安全面临的挑战,提出了实现可持续性农业发展的具体政策建言。这些建言不仅涵盖了土地、水等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还包括了种植业、畜牧业、渔业和林业的可持续发展策略。同时,书中还强调了科技创新在推动农业发展中的关键作用,以及农民组织和合作在保障粮食安全中的重要作用。这些对策不仅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还能够为中国粮食安全问题的解决提供有益的思路和借鉴。

《城乡一体化背景下中国粮食安全问题研究——以安徽省为例》全文22.7万字,作为中国工程院战略研究与咨询项目和巢湖学院引进人才及博士科研启动基金资助成果,是一部思想性、系统性与可读性高度统一的佳作。它提供了全面了解中国粮食安全问题的安徽窗口,有助于读者深入理解和把握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的精神实质。全书可读性强,既适合专业人士研究参考,也适合普通读者了解粮食安全问题。在当前全球粮食安全形势依然严峻的背景下,这本书无疑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Share: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734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