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7日,由中国宋庆龄基金会、中华翰维文化推广协会(台湾)共同主办,北京市文联、北京书法家协会协办的“书写抗战系列活动:民族浩气 翰墨千秋——2025两岸书画作品公益展”北京展在中国工艺美术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拉开帷幕。
海峡两岸关系协会副会长仇开明、中国宋庆龄基金会副主席张吉明、中华翰维文化推广协会创会理事长陈春霖、文化和旅游部国际局(港澳台办)一级巡视员崔素香、北京市文联副主席白靖毅、中国工艺美术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馆长王晨阳等出席开幕式。

11月17日,“书写抗战系列活动:民族浩气 翰墨千秋——2025两岸书画作品公益展”在京开展。[中国网 陈歆言 摄]
张吉明在开幕致辞中表示,两岸同胞同属中华民族,有共同的历史记忆、文化传统和精神家园。中国书法与绘画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笔墨写意载道,体现的是民族精神。“民族浩气 翰墨千秋——2025两岸书画作品公益展”今年先后在台湾、大陆举办。希望通过展览,激励两岸同胞同忆历史、捍卫成果、守护家园、共创未来。
陈春霖表示,今年是抗战胜利及台湾光复80周年,举办纪念抗战系列活动之两岸书画展具有特殊意义。两岸书画家们的创作从历史取材,兼具可看性与可读性,有助于帮助观众铭记历史、迎向未来。
本次活动以笔为媒,汇聚两岸书画名家、青年代表及各界人士逾百人,现场艺术氛围浓厚,交流互动热烈。
大陆书法艺术家丁谦表示,此次两岸书画展既是对抗战胜利及台湾光复80周年的纪念,也借助于中华传统文化这一共同的根脉增进两岸交流。海峡隔不断两岸的思念,深不过我们的情感,书画交流能更加自然地加深两岸感情,助力两岸文化交流、心灵沟通。
台湾参展书画艺术家李振明表示,作品灵感来自台湾文学家赖德的诗句“愿得春风来”,通过对“春风”这一意象的视觉化呈现,传达人民对和平、安宁的美好生活的朴素向往。
逢甲大学汉字文化中心主任萧世琼作为台湾地区参展作品牵头人,秉持“横跨老中青三代”的原则遴选台湾参展创作者,并亲自创作了一幅作品参展。该作品以台湾作家吴浊流名句“笔可以当刀,文学就是我们的武器”为核心内容,传达出“文人虽不能执枪杆,却可通过文学创作传递理念、彰显勇气”的深刻意涵。为此,萧世琼特别以篆书突出呈现“文学”二字,彰显其精神内核。他表示,“尽管当下两岸交流中偶有杂音,但文化交流的脚步不会停歇。”
此次展览展出大陆61位、台湾39位艺术家的百幅书画作品,以千秋传承的翰墨气象,重温全民族抗战和台湾反抗日本殖民统治时期众多仁人志士激励人心的名言警句,反映了两岸仁人志士勇毅坚韧、团结御侮的民族气节,以身报国的赤子之心以及对故土家乡的深情眷恋和真挚深沉的家国情怀,缅怀为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作出贡献的先辈先贤,发出自强不息、振兴中华的时代强音。
“书写抗战系列活动:民族浩气 翰墨千秋——2025两岸书画作品公益展”北京展将持续至12月7日。台湾展已于9月18日至10月13日在台中逢甲大学成功举办。

观众参观“书写抗战系列活动:民族浩气 翰墨千秋——2025两岸书画作品公益展”。[中国网 陈歆言 摄]

观众参观“书写抗战系列活动:民族浩气 翰墨千秋——2025两岸书画作品公益展”。[中国网 陈歆言 摄]

观众参观“书写抗战系列活动:民族浩气 翰墨千秋——2025两岸书画作品公益展”。[中国网 陈歆言 摄]

Share: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734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