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东单菜市场九月重张

留住记忆

正申报“老字号”

东单菜市场见证了北京的历史变迁。

在东城区档案馆里,一份《历史久远的北京菜市场》的资料这样记载:“东单距离皇宫和早年的外国使馆区东交民巷较近,周围居住着许多王公贵族、官僚政客,以及外国使者和驻华机构的人员。为供应这些消费者的需求,从1902年起,这里商贩云集,摆摊成市,贩卖鸡鸭鱼肉、干鲜果品等商品。其中,较大的摊位有四合顺、德茂长2户鸡鸭鱼摊。平日接纳顾客二万人次。”

东单菜市场原经理姬光给记者介绍了菜市场的发展历史。

1917年,法商看到临近“使馆区”的东单菜市场有利可捞,插手了这里的集市管理,并设英文名称“EastMarket”(东市场)。1938年起,东单菜市场由日本人管理。日本建筑师二松亲自主持了菜市场的整修。“当时,协和医院、北京饭店等都在这里采购。抗日战争胜利后,日商退出菜市场。新中国成立后,东单菜市场经过公私合营,国家将摊商收归国有,东单菜市场也就成为了一家国营菜市场。” 姬光介绍,“菜市场经营品种最多时达到了8000多种,分18个大类。90年代初期,菜市场营业时间从早7点到晚9点。”

北京东方奥天资产经营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振淮介绍,“东单菜市场不会简单地恢复原有菜市场的商业模式,而是与当今时代社会经济发展的趋势、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格局和消费人群的实际需求相结合,进行有机地延伸,形成‘天上有云、地上有网、体验有店、供货有流、服务有点’的新型商业便民服务综合体模式。”

目前,东单菜市场正在申报“北京老字号”,为的就是能把这份记忆和情怀传承下去。“旧城内老菜市场都消失了,这已经是近20年以来一个不可逆转的事实。申报‘北京老字号’,不仅要把东单菜市场恢复,还要永远留下老北京人的记忆,留下老北京的特色和文化。”刘健介绍,东单菜市场正在规划创立自己的品牌产品,通过种种方式留住老北京人的记忆。

北京日报     2015/08/25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