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跨越成为三晋最强音
Transformation is the keynote in Shanxi

 
Comment(s)打印 E-mail 山西日报  2012-08-05
调整字号大小:

世界潮流,浩浩荡荡。九州域内,千帆竞渡。不进则退,小进亦退。

党的十七大以来特别是近两年来,我们欣喜地看到,省委、省政府坚定而执着地高擎 “转型发展、跨越发展”大旗,决心为三晋厚土、为3500万父老乡亲,图一次大事,成一番伟业!我们深切地感受到,山西正以转型跨越的身姿跃入科学发展的快车道,勤劳朴实的山西人正以崭新的思维和大胆的实践,决心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实现新的崛起!

省委省府与大众百姓,两个“决心”结为“同心”,奏响了三晋大地经济社会发展的主旋律——转型发展、跨越发展,再造一个新山西。

转型跨越之源——解放思想 科学发展

“鱼跃龙门,过而为龙”,这是发生在山西土地上的神奇传说。缘此,山西和山西人总有些许“跃龙门、换门庭”的美好希冀。

然而,几十年的发展,累积为难耐的尴尬。山西GDP从2005年全国第16位跌至2009年的第21位,城乡居民收入2009年分列全国的第23位、第22位。发展不足、发展缓慢是我省面临的最大问题。

污染和矿难、暴富神话和一掷千金、考试中不少人答不出山西省会名字,这些看似漫不经心的饭后闲谈,勾勒出一个中部省份令人喟叹的面目,道出了山西人在省外的真实形象。

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一人如是,一省亦如是。苏格拉底说,认识你自己。认识自己,必须清醒、反思、真实、彻底。

山西向何处去?山西的未来在哪里?

2010年7月29日,全省领导干部大会上,履新不久的省委书记袁纯清的演说振聋发聩,几番经久不息的掌声奏响了山西转型跨越的主旋律——全面转型是山西的必由之路,加快跨越是山西的必然选择;表达了三晋儿女共同的心声和渴望:图变求新,富民强省,再造一个新山西,为三晋父老谋福祉。

这就是山西的“鱼跃龙门”。这就意味着,我们必须实现从落后到文明、从封闭到开放、从守旧到改革、从后学到先进、从平庸到崛起的大转型、大跨越。

何谓转型?就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在经济增长的质量上下工夫,在可持续发展上做文章,追求的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好。

何谓跨越?就是追赶型发展、超常规发展,三步并作两步走,奋力赶超争先进位,经济增长的速度要更快一些,追求的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快。

在山西,科学发展是转型发展的源头活水。对于山西这样的资源型地区和欠发达省份,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型跨越是必由之路。不转型,发展没有出路、不可持续、难以为继;不跨越,我们就会永远落在别人后面。

说到底,转型跨越的实质就是又好又快发展,是山西这个能源资源型地区改革创新的脱胎换骨之举,是科学发展观在山西的具体体现和生动实践。

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在整个中国处于社会转型期的大背景下,山西的转型并非孤例。且并不仅仅是经济的转型,还包括社会的转型、思想的转型等。我们更清醒地知道,在山西,发展是第一要务,而发展的第一前提是解放思想。

转型跨越之径——四化战略 循环发展

转型跨越,再造一个新山西,目标宏伟,方向明确。

如何转型跨越?以煤为基、多元发展,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动实施工业新型化、农业现代化、市域城镇化、城乡生态化“四化战略”——符合山西实际,具有山西特色,又自成体系,路径清晰,旗帜鲜明。

山西,在外调近100亿吨煤炭成为“中国动力之源”的同时,也深陷“资源诅咒”,为煤所困、为煤所惑。考察省情可以发现,这条“四化”之路,无一不是针对山西的实际而提出的。工业是传统产业占主导、产业结构单一的困扰;农业是农业产业化水平不高、农民收入低的困扰;城镇化是发展滞后、质量不高的困扰;生态是环境污染、生态脆弱的困扰。

转型跨越之路怎么走?更为直接的回答是:扎实推进工业新型化、农业现代化、市域城镇化、城乡生态化,这就是山西转型跨越的路线图。这个路线图简言之就是“四化”,它高度概括了未来几年我们的发展方向和转型路径,为山西各大产业协调发展、破解城乡二元结构找到了良方妙药。这个路线图,是转型跨越的任务所在,是新山西的希望所在。

山西的“四化”引领,就是从工业、农业、城镇、生态四大领域入手,全面发展,重点突破。其核心是要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即从传统的粗放型向现代的集约型转变;其实质是要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实现包括速度质量效益相协调、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相协调在内的全面协调发展,真正实现经济社会的又好又快发展。

当前,推进工业新型化,主要是提升资源就地转化率、传统产业循环率、新兴产业占比率、节能减排率和提升科技贡献率,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推进农业现代化,重点是发展现代农业,发展县域经济,确保农民收入翻番。推进市域城镇化,重点是支持太原率先发展,加快区域型城市群的建设和融合,增强城市综合承载能力。推进城乡生态化,重点是建设绿化山西、气化山西、净化山西和健康山西,为全省人民创造更加美好的新生活。

省第十次党代会提出,未来几年通过“四化”建设,努力实现“七新”目标。即:经济总量有新提升、产业发展有新体系、区域发展有新格局、民生福祉有新水准、社会管理有新作为、生态环保有新局面、发展环境有新气象。几个核心数字表达,就是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万亿元,城镇化率接近60%,城乡居民收入分别达到3万元以上和1万元以上。

诚如袁纯清书记所言,实现了上述目标,山西就不再是发展滞后的省份,就为2020年建成惠及全省人民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打下决定性基础,将成为山西历史上划时代的里程碑!

转型跨越之果——惠及民生和谐发展

放眼三晋,转型跨越已成为山西发展的主旋律、主基调。大发展、快发展已成燎原之势。转型已成为山西发展的战略支点、投资重点和工作亮点。转型跨越的生动实践正结出累累果实,初绽枝头。

煤炭工业发展是山西转型发展的第一乐章。有人说,山西转型,成也煤炭、败也煤炭。山西的转型,核心是产业转型,首先是煤炭的转型。

2010年,阳煤平朔安泰集团的原任矿老板安满与合伙人以30%入股,由老板变成了股东。安满脱掉“煤老板”外衣,转型投身于现代化蔬菜温室大棚、种猪养殖场、沼气站等新型产业。其实,这只是山西众多“煤老板”在资源整合中实现转型的一个缩影。发展到今天,“煤老板”在山西已由现实概念成为历史概念,更不可同日而语。

2011年,全国高度关注的山西煤炭资源整合煤矿兼并重组圆满结束,山西人民多少年想办的一件大事终于办成了,山西煤炭彻底告别了多小散乱的小煤窑时代,进入了集约化、现代化、多元化、生态化的现代化大矿时期。当年,煤炭整合重组的效果就初步显现,全年煤炭产量和外运量分别达到8.6亿吨、5.8亿吨,创历史新高,上缴税费占财政总收入的比重达到43%。我省煤炭行业效益稳步提高,煤炭产业现代化水平和可持续发展能力进一步提升,为推动转型跨越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诚如王君省长在全国“两会”期间接受省外媒体记者采访所言:“煤炭资源整合这么大的事我们都做成了,还有什么事情做不成!”随后的经济运行亦表明,煤炭资源整合的意义决非仅仅是煤炭资源整合。

最新统计结果显示:今年上半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和国内经济下行压力日益加大的严峻形势,我省GDP仍实现了10.1%的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3个百分点。一方面,面对进口煤炭冲击、煤价连连下滑的不利局面,原煤产量同比增长12.9%,煤炭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2.8%。在此番经济下滑压力不断加大的形势下,整合后的山西煤炭,为全省经济稳中求进较快增长的贡献功不可没。

更让我们欣喜的是,去年以来,一大批标志性转型项目成为投资重点,新兴产业、非煤产业和循环经济快速发展。2011年,非煤产业投资增长40%,新兴产业投资增长57%,为多年来最好水平。装备制造、现代煤化工、新型材料、特色食品等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长20%以上,高于工业平均增幅,成为全省发展一大亮点。

我省第一套甲醇制烯烃项目、山西焦煤山西焦化集团60万吨/年烯烃项目开工奠基,潞安集团投资226亿元的180万吨煤基多联产项目开始布局。

2010年,山西作为国家首次以资源型经济转型为主题设立的综改试验区,成为全国唯一的全省域、全方位、系统性的综改试验区。一年多来,我们大胆探索、先行先试,全面推动各项工作,建设进展顺利。

同在2011年,我省跨入“GDP万亿元俱乐部”、财政总收入突破2000亿元,迎来了放量发展的黄金期。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7300亿元、增长28%。其中,铁路建设完成投资580亿元,排全国第1位;高速公路建设完成投资582亿元,排全国第3位;保障性住房建设完成投资415亿元,开工率位居全国前列。

在山西,民生民乐、和谐发展是转型发展的最终目的。我省连续投资600亿元,启动实施两轮 “五个全覆盖”工程。被农民兄弟誉为“幸福全覆盖”的这“十个全覆盖”,使全省农村面貌为之一新。越来越多的群众分享到了改革发展的成果,感受到了转型跨越给山西带来的巨大变化。

今天,我们肩负着探索资源型地区又好又快发展的艰巨使命,正在推动着转型跨越发展、再造一个新山西的伟大事业。只要我们坚定信心,励精图治,开拓创新,顽强拼搏,山西——就一定能在改革、开放、创新、发展中实现新的崛起!(记者 张临山)

分享到:

Go to Forum >>0 Comment(s)

No comments.

Add your comments...

  • User Name Required
  • Your Comment
  • Enter the words you see:   
    Racist, abusive and off-topic comments may be removed by the moderator.
Send your storiesGet more from China.org.cnMobileMobileRSSRSSNewsletterNewsle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