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资源开发谋转型 文化产业新跨越
Culture industry leaps forward in Shanxi

 
Comment(s)打印 E-mail 太原新闻网  2012-08-05
调整字号大小:

循环经济,资源开发谋转型

四轮驱动,文化产业新跨越

《 人民日报 》( 2012年08月03日 06 版)

山西省有两种资源最为丰富:地下的煤炭资源,地上的文化资源。

多年来,高强度的资源开发伴生着矿产资源的高浪费、生态环境的高代价。能源大省、资源大省,也成了污染大省。

华夏宗祠、三晋风情……当文化资源已成为不少地区“聚宝盆”的时候,山西省丰厚的文化资源仍在默默等待开掘,令人惋惜。

转变发展方式刻不容缓!山西人以科学发展的思路,以改革创新的勇气,重新谋划、开发利用这地下、地上的宝贵资源。

——用循环经济,将山西的矿产资源吃干榨尽。山西省资源转型的力度、跨度和成果,令世人刮目相看。

——以“四轮驱动”,把文化资源优势变为产业优势,让“大文化”助力山西转型跨越发展。山西文化产业的创新、探索,正风生水起。

延伸煤炭产业链

资源利用率高了,污染物排放少了

在潞安集团循环工业园的煤制油合成车间内,劣质高硫煤经过精加工,摇身一变为无硫、无杂质的高品质柴油,以及尿素、重油、硫磺等精细化工产品。

“这些俗称‘臭煤’的劣质煤,过去被人们当成废物扔掉,现在都有了用场。”潞安集团工作人员介绍说,集团以煤为基础,延伸煤电化、煤焦化、煤油化三条主产业链,建设煤电、煤油、焦化、电化四大循环经济园区,把循环经济作为资源型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最佳路径。

晋煤集团加速构建“煤—气—化、煤—焦—化、煤—气—电”三条循环经济产业链,去年非煤营业收入占总营业收入的70%以上,煤炭自主转化率60%,企业经济规模和效益再创历史最好水平。阳煤集团延伸“煤—电—铝”产业链,年消耗煤矸石100万吨,既利用了劣质资源又提高了产品附加值。

不仅劣质资源“身价”高了,循环经济让原来生产过程中的“下脚料”也成了“香饽饽”。

“所谓废物,不过是放错位置的资源。”同煤集团负责人告诉记者,集团在塔山引入循环经济模式,原煤开采出来后,全部进入配套选煤厂,经洗选后的精煤作为优质商品煤出售;洗选产生的中煤、煤泥以及排放的部分矸石,输送到综合利用电厂和坑口电厂发电,剩下的矸石和电厂排出的粉煤灰,作为水泥厂的原料生产水泥,水泥厂排出的废渣,进入砌体材料厂用于生产新型砌体。采煤“伴生”的煤矸石中的高岭岩,能制成高岭土系列产品,可广泛用于造纸、化妆品、陶瓷、医药等行业。

“废物利用”还大大降低了污染物排放。在塔山矿区,用煤矸石发电的坑口电厂用发电产生的热能为附近居民供暖,仅这一项就“拆掉”了300多座锅炉房,“拔掉”了300多根烟囱。

近几年来,山西累计投资1600多亿元,建成20多个煤炭循环经济园区,煤、焦、冶、电四大传统产业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初步形成,煤炭资源利用率迅速提高。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底,全省资源综合利用率由2005年的不足20%提高到了50%左右。每年减少煤矸石、粉煤灰、冶金渣等固体废弃物排放量2700万吨以上,矸石砖、粉煤灰砌块等利废建材生产能力达到150亿块标砖。通过以煤炭资源为“原点”发展循环经济、延伸多条产业链,全省煤炭工业体系已经基本实现了煤炭与其它非煤产业的相互融合,煤炭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得到明显增强!

今年5月28日,山西省审议通过了《山西省循环经济促进条例》,将于2012年10月1日开始实施。这标志山西循环经济的发展步入一个新阶段。

放胆创新文化体制

产业更有活力,服务再上台阶

“要像做好煤炭资源的开发延伸一样,做好文化这篇大文章。”近年来,山西省委省政府从科学发展的高度出发,果断决策,制定了文化产业改革与发展“五大战略”:“大片大作大戏表现、大集团运作、大景点支撑、大会展集聚、大服务引领”,拉开文化产业开发的恢弘大幕。

文化体制改革放胆创新,探索出了领导决策、政策保障、舆论造势、督导检查这“四轮”并驱,强有力地促进了“以一带三”:市县以组建文广新局为龙头,带动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机构建设、电台电视台合并为独立的事业单位、电影管理职能划转。

为确保文化体制改革顺利推进,各市均由市委书记或市长亲自协调指挥,各相关部门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同时,省委省政府连续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投入5000万元支持五大集团转企改制;每年拿出1亿元专项资金,大力扶持重点文化产业项目。

目前,山西全省488家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完成转企改制任务,广电网络统一“规划、建设、运营、管理”的格局基本形成;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实现三局合一。

为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市、县、乡广播电视村村通、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农村电影放映、农家书屋等重点文化惠民工程全面推进。全省建成博物馆、纪念馆131个,乡镇综合文化站1197个,村级文化活动室2.8万个,农家书屋2.1万个,基本实现了县县都有图书馆、文化馆,乡乡都有文化站,村村都有文化室的目标。

5大特色文化产业园区蓬勃兴起,北部佛教与边塞文化产业区、中部晋商文化产业区、南部根祖文化产业区、东南部太行红色文化产业区、西部黄河风情文化产业区齐头并进、异彩纷呈,重大文化产业项目纷纷落地。

改革激发了产业活力、释放了生产力。山西出版传媒集团转企改制后,总收入由23亿元增加到68亿元;太原、晋城、朔州等地文艺演出院团经济效益屡创历史新高;省属6大骨干文化企业集团收入突破80亿元,今年预计突破100亿元。“十一五”期间,山西文化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速达25%以上,去年文化产业增加值近380亿元,占GDP3.4%;山西省最近连续3年被评为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先进地区。

做大红色旅游、做强绿色生态农业、做新煤产业——

“三色”发展看武乡(走基层 看发展)

《 人民日报 》( 2012年08月03日 06 版)

盛夏时节,在山西省武乡县砖壁村,到处机声轰鸣,车辆穿梭,一个个项目建设正如火如荼;而在八路军游击战体验园、百团大战指挥部旧址等景区,车水马龙,游人如织,农家乐家家爆满。

武乡县是著名革命老区之一,红色资源丰富。如何把革命老区、红色资源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武乡坚持文化为魂、旅游为体,文化旅游共生共融的理念,努力建设全国最大的八路军文化产业园、打造全国红色文化产业龙头和红色旅游目的地。全县投资5亿多元实施了八路军文化园、游击战体验园、《太行山》大型实景剧等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先后举办两届八路军文化研讨会;成功举办首届八路军文化旅游节,八路军文化品牌在全国打响叫亮。

“如今,红色文化旅游产业已成为老区武乡实现转型跨越发展、强县富民的强大引擎。”县委常委、宣传部长、副县长魏书文介绍,去年全县共接待游客165.8万人次,同比增长27.6%;旅游综合收入达11.6亿元,增长78.6%,有力带动了现代物流、餐饮、住宿等服务业发展。

武乡还是全国100个重点产煤县之一。在推进工业新型化过程中,武乡县按照以煤为基、以煤兴产、以煤兴业、多元发展和“新”在镁都、化在规模的思路,在循环经济上大做文章。目前,以蟠洪、和信两大工业园区为载体,初步形成了煤—电—镁、煤—焦—煤化工、镁渣—粉煤灰—新型建材等产业链,产业水平、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得到显著提高。

“作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山区农业县,全县21万人口有18万生活在农村,农民脱贫致富是我们的首要任务。”武乡县县长阎新平介绍,以农民增收为核心,以脱贫翻番为目标,全县已建成18个特色种养基地,新发展干果经济林3.5万亩;新建标准化规模养殖场2个,初步形成了优势特色农产品区域化布局;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743个,实现了377个行政村全覆盖。

武乡县狠抓绿色生态建设成效明显。“能住上这漂亮的新楼房,俺心里甭提多高兴了!”这些日子,家住阳光小区C区的困难群众张先菊逢人就乐。眼下,生活在老区这片红色热土上的21万人民,真切地感受到了由外到内的“变”:城市变美了、道路变宽了、生活变好了、市容变靓了……

“坚持打好革命老区一张牌,以建设全国最大的八路军文化主题公园、全国镁合金终端产品制造中心和周边地区的现代服务中心为引领,走出一条革命老区、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转型发展的路子。”武乡县委书记周涛说。2011年,武乡地区生产总值、财政收入、一般预算收入、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等六项主要指标均呈现两位数增长,实力在山西县区排位大幅提升。

本报记者 刘鑫焱

心声

医院进社区

大家心里好踏实

太原市滨河社区居民 李桂芬

医改启动以来,城里社区陆续建了卫生服务中心。在中心,我们只要填张居民医疗检测单,就能测血压、血糖,10分钟就能做一套简易的全科检查。我们小区有好几位老人在中心发现了高血压、糖尿病的早期症状,没有耽误病情。

不光是城里,如今太原市很多乡镇卫生院也有了X光、超声、心电“三位一体”远程诊断系统,检查结果与大医院联网,可以让大夫做远程诊断。我听说,下一步还能实现体检结果与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的对接,方便咱求医问药。

教育均衡化

村里上学照样棒

晋中市北田村农民 郝巧根

我们村里的初中,原来每年考上重点高中的只有几个人。为了不耽误娃娃前程,我早早就把女儿送到城里读书,在学校附近租房“陪读”。费钱不说,还贴进去一个整劳力。

这几年市里搞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做了“千校达标”、教师“万人交流”、“阳光招生均衡编班”等好多事情。我们村的初中也有上好高中的指标,还交流来十几个城里的好老师,分来10多个名校大学生。我来回跑了几次考察,真是觉得跟城里一样,就把孩子转回来了。去年孩子考上了市重点高中,全家甭提多高兴了!

新农保“发钱”

老有所养无忧愁

朔州市朔城区南关村 肖润林

每到人保局干部来发“新农保”这天,我就特别高兴。没想到活了这么久,也和城里的工人、干部一样,能按月领“工资”了。我今年82岁了,做了一辈子农民,5个孩子都孝顺,老两口的积蓄再加上养老金也不算少了。

对我们这些腿脚不便的老姐妹,工作人员走家串户挨个把钱送到大家手上,大伙儿都说这“新农保”比养个儿子还强!听电视里说咱朔州已经实现了新农保全覆盖,像我这样的60岁以上老人有15万多人都能按月领取养老金,真是老有所养、无忧愁啦。

合作社牵头

乡亲致富有靠山

长治县东贾村村民 贾存仁

我家原有3.4亩地,种玉米、谷子、豆子,都是自家吃。3个劳力出去打点零工,年收入也就2万元多一点,只能维持日常生活,哪还提生活质量?2008年我们加入红都生态种植专业合作社,在合作社的帮助下建成2个蔬菜大棚,种植西红柿、北瓜、黄瓜、茄子,每个大棚年收入3万多元,全家年收入7万多元。合作社实行了大棚建设、种子采购、技术标准、销售和维护基地的“五统一”,让我们致富有靠山,年底还派给我们土地入股的红利。如今的日子嘛,说句高级点的话:生活富裕了、家里和谐了。

连锁店进村

质优价廉真方便

方山县横泉村村民 郭红红

以前的农村商店,东西品种不多、质量不高,还有三尺柜台拦着。你要买啥,到了店里先向店主说,人家再拿给你看,你挑换人家还不乐意。现在不一样了,农村便民连锁商店就建在家门口,也像城里那样开架售货。随用随买,咱农民的购物习惯也改了。

更重要的是,连锁店的商品是全县统一配送的,质量有保证,价格也不贵。不进城也能买到货真价实的东西,还能享受到跟城里一样的消费环境,真好。

记者 冀 业整理 刘鑫焱

分享到:

Go to Forum >>0 Comment(s)

No comments.

Add your comments...

  • User Name Required
  • Your Comment
  • Enter the words you see:   
    Racist, abusive and off-topic comments may be removed by the moderator.
Send your storiesGet more from China.org.cnMobileMobileRSSRSSNewsletterNewsle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