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才女林徽因

 
Comment(s)打印 E-mail 中国网 2015-09-16
调整字号大小:

作者:杜承南

林徽因 [资料图]

林徽因 [资料图]

一、书香门第 诗意人生

林徽因(1904.6.10-1955.4.1),福建闽侯人。出生于书香门第,官宦世家。祖父林孝洵,清进士,伯父林觉民黄花岗烈士,父亲林长民北洋政府司法总长,福建大学校长,是早年留学日本早稻田大学的新派人士。林于1916年在北京上培德女子中学,5年后随父赴欧(1921.3-1922.11)就读于英伦圣玛利女校,1924年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攻读建筑,1927年毕业,赴美在耶鲁大学戏剧学院学舞美。1928年8月与梁思成在加拿大温哥华结为连理。

在伦敦求学期间与徐邂逅,徐诗人对林徽因一见钟情,惊为天人,立刻发动猛攻。因徐年长林8岁,初识时徐已是一个两岁男孩的父亲,林还是梳着两条小辫豆蔻年华,情窦初开的少女,差点把徐呼为叔叔。徐英俊潇洒,风流儒雅、才华横溢、风流倜傥。林则风姿绰约、妩媚动人,桃李艳丽,冰雪聪明。

林的端庄妩媚的外表和大家闺秀的气质立即俘虏了多情诗人的心。他乘虚而入,(因林父整日忙于公务)滔滔不绝地向林介绍西方的风土人情,文学诗歌,林也为他的才华与激情所感染和折服。徐志摩充满朝气,像一团火,在阴冷潮湿的伦敦,林徽因实在难以拒绝这团火,只好请老爸帮忙守住情感的防线。徐抓住时机一显身手,施出浑身解数,写出情书与情诗,倾诉自己的爱慕之情,林则把信交给了父亲,请老爸全权处理,林先生早就看出了珠丝马迹,并未怪罪,而表示understandable,并执笔代为作复:“阁下用情之烈,令人感惊,徽感惶惑不知如何以为答,并无丝毫嘲笑之意,想足下误解了。友谊长葆,此意幸亮察。弟长民顿首,徽因附候”。林父的回信表达出对女儿的呵护,也使得还在求学的女儿懂得应慎重对待爱情。林父还告知诗人,做一个天才女儿的父亲,十分不易,你不能居高临下地说教,而应像朋友一样相待以诚。有这样的家庭和父亲,林从小养成乐观开朗、积极进取的性格。林徐这段情是一个无言的结局Wordless and tragic ending。尽管后来各自成家,却依然继续交往,保持密切的连系与真诚的友情,直到徐因空难丧生,魂飞蓝天。

二、一见钟情 聚散依依

亭亭玉立、楚楚可人,情柔似水,貌美如花的林徽因,追求者自然多如过江之鲫。在众多青年才俊中,名列前茅的是才华横溢、风度翩翩的新月派诗人徐志摩,满腹经纶、温文尔雅的学者,哲学大师金岳霖,以及最终结为秦晋之好的建筑学泰斗梁思成。林和金徐各有一段感人肺腑、动人心弦的故事。

林的择偶看重的不是钱财,现在有些漂亮女孩,一心想嫁个大款、老板,向往名车豪宅。广州有30个钻石王老五举办选美party,报名者争先恐后,十分踊跃,短短几天,就有6350人“参赛”,经过初试筛选,共有40位美女进入复试,冒着数九寒风、穿着单薄的霓裳羽衣、猫步入场。30个富商站在两旁进行目测,颇似当年林立果选妃。文体影视界的明星嫁入豪门的屡见不鲜,林青霞、巩俐、章子怡,李湘,许戈辉、伏明霞、郭晶晶、杨澜、王楠、那英、赵薇、王军霞等,名单还可开一长串,好像在进行一场接力赛。其实根据我国史书记载,士农工商,商人排名叨陪末座。那时有志气的女子首选是才,所谓郎才女貌,才子佳人。商人不被看好。有诗为证:商人重利轻别离。“嫁得瞿塘贾,朝朝误妾期,早知潮有信,嫁与弄潮儿”。“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家产万贯的卓文君和一介寒儒司马相如私奔成都,开了个小酒店维持生计,传为千古佳话。

林看重的也不是外表,如果以外貌为择偶标准,那么Mr. 梁就要惨遭淘汰,名落孙山了。因Dr. 金身高1.80,仪表堂堂,徐则眉清目秀,儒雅风流,而梁还不到1.68,面貌像巩汉林,身材似潘长江。如果要问与梁结合原因安在?答曰门当户对,志同道合,志趣相投,是文理结合、相得益彰的典范。

虽说选中了梁,但并未忘情于徐、金。当年林徐二人在英伦谈诗论文,互相赠诗评诗,堪称知己、知音,电影“人间四月天”有所反映。但是当时的徐志摩已是有妇之夫,林徽因不愿意当第三者,破坏别人的婚姻,毅然决然,慧剑斩情丝,离开了英伦,回到了北京。离京前夕,给徐志摩写下了下面这封情文并茂的分手信:

“我走了,带着记忆的锦盒,里面藏着我们的情,我们的谊,已经说出和还没有说出的话走了。我回国了,伦敦使我痛苦。我知道您一从柏林回来就会打火车站直接来我家的。我怕,怕您那沸腾的热情,也怕我自己心头绞痛着的感情,火,会将我们两人都烧死的。

原谅我的怯懦,我还是个未成熟的少女,我不敢将自己一下子投进那危险的旋涡,引起亲友的误解和指责,社会的喧嚣与非难,我还不具有抗争这一切的勇气和力量。我也还不能过早的失去父亲的宠爱和那由学校和艺术带给我的安宁生活。我降下了帆,拒绝大海的诱惑,逃避那浪涛的拍打……

我留下这一封最后的紫信——紫色,这个我喜欢的哀愁、忧郁、悲剧性的颜色,就是我们生命邂逅的象征吧。

走了,可我又真的走了吗?我又真的收回留在您生命里一切吗?又真的奉还了您留在我生命里的一切吗?我们还会重逢吗?还会继续那残断的梦吗?”

而徐为赶到北京听林的周末建筑学讲座,冒险乘小邮政飞机,结果在济南遇雷雨,机毁人亡,年仅35岁。噩耗传来,林昏厥在地,苏醒后亲手制成花圈由梁思成带到济南,并把一块机翼残片携回清华,林把那块碎片悬挂在自己卧室的床头,陪伴自己走完人生之旅。徐的名篇“再别康桥”中的警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他未带走的那片云彩却被林带走了,这片云彩就是徐失事所乘坐的那架飞机的断片残骸。请看Mr. 梁是何等豁达宽厚、大度包容,真达到凡夫俗子无法想象,难以置信的高度。民间流传“嫁人要嫁梁思成”,显然事出有因。

Dr. 金为追林使出了十八般武艺,数十年如一日锲而不舍,终因功亏一篑而未果。决定终身不娶,情愿打一辈子光棍,并长期逐林木而居,保持与梁的友谊,与林的柏拉图式的爱情。

金的厨师烹调西餐技艺高超,做的面包糕点香甜可口,颇得林的好评,金让这位厨师每天早上送一份早点到梁家,梁家做了什么可口菜肴也请金品尝。金梁两家住前后院,Mr. 金有事没事总爱到林家串门,找女主人聊天,两人有摆不完的龙门阵,一来二去,林心中对金也隐隐产生说不清、道不明的情愫。有一年夏天(maybe 1932)梁自河北宝坻回家,林吞吞吐吐、欲言又止。梁问其故,林坦告曰:“我同时爱上了两位男士,不知如何是好?”梁辗转反侧,彻夜未眠,翌晨终于对林表态:“你是自由的,如果你爱上了Dr. 金,你可以跟他过,我衷心祝你们幸福,永远幸福。”说完这番话,两行热泪不禁夺眶而出,这时林也痛哭失声了。后来林把梁的话告诉了金,Dr. 金听后,沉思良久,然后喟然长叹:既生金,何生梁。造化弄人。“老梁这样说表明他真心爱你,不愿你受一点痛苦和委曲,我怎能伤害一个如此爱你的人,让我们还是永远做好朋友吧!”从此,三人了无芥蒂,比邻而居,情似一家,在清华园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林因肺病去世多年后,某日金忽在北京饭店设宴款待众多老友同事,众人未解,问其故,答曰:“今天是徽因生日,让我们祝她生日快乐。”大伙儿恍然大悟,并为Dr. 金的一往情深而感叹不已。这位驰名海内外的哲学家对自己爱慕的女士数十年如一日,坚贞不渝,不因她嫁人而改弦易辙,不因她去世而置之度外,而且把林的子女视若己出,关爱有加,这样的痴情在滚滚红尘中就算不是绝无仅有也是凤毛麟角、寥若晨星吧!梁林结合时金赠喜联:“梁上君子,林下美人”,林不幸病逝,金喃喃自语,放声大哭:“徽因走了!”含泪写了一幅挽联:“一身诗意千寻瀑,万古人间四月天!”金在清华与梁住前后院,在城里梁住总布胡同3号,金住2号,两家永远比邻而居。梁的子女称金为金爸爸,从诫照顾Dr. 金直到1984年老人与世长辞。不知在天国他们是否继续演绎缠绵悱恻,令人荡气回肠的故事。

三、珠联璧合 举案齐眉

建筑大师梁思成有幸娶得才女加美女的林为妻,令众多文人雅士羡慕不已。他俩携手漫漫人生路,总有说不完的知心话语,写不完的学术著作,数不完的科研成果。中国工程院院士关肇邺于“忆梁思成先生对我的教诲”一文中写道:“在先生朴素典雅的书房里,经常可以听到他们对学术上不同观点的争论,双方各自引经据典,言之凿凿,我在一旁静听,大受教益。”“有时两人又会因某一雕塑在敦煌某窟抑或在云岗某窟,某一诗句出于哪位诗人的作品而比赛彼此的记忆力,等翻书查到正确答案后,相视一笑,类似情况,大多以林胜梁负而告终,这一切都使我们重温酷似宋代赵明诚和李清照这对文坛佳偶家庭生活中的盎然情趣。”

梁曾不无幽默地说:“做林的丈夫不容易,中国有句俗话:‘文章是自己的好,老婆是人家的好。’可是对我来说:文章是老婆的好,老婆更是自己的好!”两人合著的论文中,画龙点晴之笔几乎全出于林的润色加工。“我不否认和她在一起有时很累,因为她的思想太活跃,和她在一起必须反映同样敏捷才行,否则就会跟不上。”建筑是他俩携手共创的事业,也是连接心灵的纽带与桥梁,是他俩的精神家园,灵魂憩所。徐梁金林,一代才女,四位精英,一段学苑佳话,一则旷世情缘,一曲人间绝唱,倾心苦恋的传奇不胫而走、历久弥新。

林是我国第一位女建筑学家,清华大学教授,才华横溢的诗人,文笔优美的作家,鞭辟入里、见解独到的评论家,既是才思隽永、妙笔生花的建筑学家,又是研究古建筑、学有专长的女诗人。在建筑领域比不上梁思成,诗文方面稍逊徐志摩,但两者融汇合而为一的组合效应,不同学科的碰撞,互为补偿,溅起了思想的火花,点燃了激情的火焰,拓展了她的视野,使她得心应手,纵横驰骋,左右逢源,自成体系,取得了常人难以企及的成就。

林的评论生动、精辟:写诗一方面要惨淡经营,借助于不经意的准备,信手拈来,下笔有神,忠于情感与意象,乃至一刹那内心的感悟与灵感的闪动。是心灵抒写,是真情实感油然而生,来自心灵深处。愉悦心声,轻灵心画,如清风满月,似啼鸟落花,夹杂着缤纷思绪,泪眼微笑,奔放飘逸,洒落在稿笺,化作精灵动的诗行,美妙的意象。

“萧乾的小说是用情感写作的,这很难得。”真是一语破的,入木三分。

“悼志摩”文中写道:“志摩最动人特点是他那不可信的纯净的天真,对理想的至诚,对艺术欣赏的认识乃至情感的真切,实是难能可贵。志摩认真的诗情,绝不含丝毫的矫饰。他那种痴,那种孩子似的天真,实在令人惊讶,他的写诗态度是诚实、勇敢而又倔强的。”评得何等到位,多么传神。

她的“建筑学专论”因受西方建筑学术熏陶,采用现代科学方法研究中国古代建筑,成为开山鼻祖、奠基人。只有林才能把建筑这门对外行来说显得晦涩乏味的学科写得如此生动优美,充满诗情画意,请看:“无论哪一座巍峨的古城楼,或一角倾颓的殿基的灵魂里,无形中都在诉说,乃至于歌唱,岁月漫不可信的变迁,由温雅的儿女佳话,到流血成渠的杀戮,它们所给的意的确是诗与画的,但是建筑师要郑重郑重地声明,那里面还有超出这诗与画以外的意存在。”

建筑如诗似画,语言精致优美。智商和情商融为一体,智慧与美丽集于一身。

1  2  >  


分享到:

Go to Forum >>0 Comment(s)

No comments.

Add your comments...

  • User Name Required
  • Your Comment
  • Enter the words you see:   
    Racist, abusive and off-topic comments may be removed by the moderator.
Send your storiesGet more from China.org.cnMobileMobileRSSRSSNewsletterNewsle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