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东一号”三大发现:出水文物均指向致远舰

 
Comment(s)打印 E-mail 新华网 2015-10-09
调整字号大小:

发现二:出水120多件文物 包含丰富历史信息

2014年8月,“丹东一号”进入第一期重点调查阶段,通过抽沙,清出长达50米、宽10-11米的舰体,表面的外部轮廓大部分出露,并发现一门十管格林机关炮及少量弹药、部分陶瓷器及主炮炮管残片。

2015年8月,国家文物局水下遗产保护中心与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开始对沉船进行重点调查和打捞,海上历时67天,大批文物陆续出水,对解开这艘沉舰的身份谜团起了重要作用。

周春水介绍,此次对“丹东一号”水下考古调查,共发现水下文物60余个种类,计120多件,还包括60多枚铜钱,涉及船上构件、武器、个人物品三大类。

“我们还发现了一段皮带、鞋垫、梳子这样的物品。”周春水说,这些物品都损坏严重,已经无法判断所属的主人,但120年后仍能够重见天日实属不易。

在2014年的水下调查中,考古人员对这艘沉船的身份锁定在“致远”和“超勇”之中。这次水下调查中发现的152毫米、57毫米、120毫米炮弹是致远舰所有而超勇舰没有的。

发现三:一些文物归属待考证 能否打捞出水尚不确定

一枚刻有“云中白鹤”的印章从“丹东一号”出水重见天日,吸引了各方关注,有人认为这就是致远舰管带邓世昌的私人物品。

周春水告诉记者,“云中白鹤”印章尚不能被认定为邓世昌的私人物品,确定其所有者仍需进行严谨的考订工作。

崔勇说,致远舰上的将士素质都很高,许多都有留学经历,不排除是其他将士的印章。

致远舰能否打捞出水重见天日呢?“目前只是进行考古调查,还没有进入发掘打捞阶段。”周春水说,打捞一艘沉船,有着严格复杂的程序,目前所做的仅仅是开始。

“南海一号”从发现到打捞出水,其间耗时长达四五年时间,方案也多次修改。崔勇说,打捞致远舰不是技术或是资金的问题,打捞的整盘计划并不在此次考古调查工作当中。

“我们知道致远舰在中国民众心中有着特殊的心结,虽然很想将其打捞出水,但现在仍然无法确定。”崔勇说。

由于致远舰就在丹东港航道附近,今后如何保护避免盗捞,也成为了人们关注的一个焦点。丹东港集团执行总裁黄梅雨说,丹东港已经与公安机关密切合作,制定了保护预案,做好了充分准备,并安排了巡防用的船只,防止出现盗捞情况。

崔勇说,此次考古调查结束后,也将采取回填等办法,防止有人故意潜水到致远舰内。

一些专家指出,致远舰承载着重大历史意义,其悲壮不屈与英勇顽强,值得景仰与铭记。如果能够重新打捞出水,可以更好地还原那段历史,警示后人。(记者 徐扬 赵洪南)

<  1  2  


分享到:

Go to Forum >>0 Comment(s)

No comments.

Add your comments...

  • User Name Required
  • Your Comment
  • Enter the words you see:   
    Racist, abusive and off-topic comments may be removed by the moderator.
Send your storiesGet more from China.org.cnMobileMobileRSSRSSNewsletterNewsle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