轨道交通、通用航空、新能源汽车三大动力产业集聚
中国动力谷——“中国智造”的株洲样本

 
Comment(s)打印 E-mail 中国网 2017-10-16
调整字号大小:

中国网10月16日讯(记者 郑成琼)制造业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中国制造2025”战略实施两年多来,以推进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为中国制造业带来机遇与挑战。

10月12日至13日,中国网记者在全国网络媒体看株洲活动中,探访了我国先进制造业聚集区之一——株洲·中国动力谷,追寻这个老牌工业城市以“智造业”重新崛起、创新发展、转型升级的足迹。

株洲·中国动力谷示意图。[中国网 郑成琼 摄]

党的十九大召开在即,“砥砺奋进的五年”大型成就展正在北京展览馆举办。第二展区中,展示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步伐加快的中国中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组装车间的图片引人驻足。这是湖南省株洲市“中国动力谷”在世人面前的又一次惊艳亮相。

此前,我国首列商业化运营的中低速磁悬浮列车、我国第一型完全自主研制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先进涡轴“玉龙”发动机、国内首条8英寸IGBT专业芯片生产线……来自株洲的核心技术和产品一次次刷新纪录,获得世界瞩目。

株洲是国家“一五”“二五”时期重点建设的8个工业城市之一,诞生了新中国第一辆电力机车、第一枚空空导弹、第一台航空发动机等190多个我国工业史上的“第一”。同时,作为国家工业老城,株洲一度沿袭“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的粗放式发展模式,陷入生态环境恶化、经济增长乏力的困境。

2013年以来,拥有“中国电力机车的摇篮”、“中小型航空发动机特色产业基地”、“新能源汽车制造基地”等标志性名片的株洲,凝聚自主创新力量,汇聚产业要素资源,充分发挥轨道交通、通用航空、新能源汽车三大动力产业优势,全方位转型升级,着力打造“中国动力谷”,成就斐然。

中国中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组装车间。[中国网 郑成琼 摄]

轨道交通:中国制造走出去的“代表作”

当你拎着行李踏上远行的列车,可否想过,是什么带动你乘坐的列车向前飞驰?

牵引电传动系统,是使电力机车持续发力、高速运行的“心脏”。

今年9月,“复兴号”动车组在京沪高铁实现350公里时速运营,我国成为世界上高铁商业运营速度最高的国家。“复兴号”的“心脏”——TQ-625型牵引电动机就诞生在株洲,由中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简称“中车株机”)研制。

“动车、高铁、城轨、地铁、磁悬浮列车,”中车株机牵引电机事业部经理王长江告诉中国网记者,“只要是轨道上跑的,都有我们的产品。”

占地4万平方米,生产全国70%、全球30%的轨道交通的核心零部件,在株洲中车时代电气股份有限公司,记者看到了全球最大的轨道交通电传动生产制造车间。据公司制造中心党总支书记潘自强介绍,这里有国内首条轨道交通智能制造生产线,可以通过批量化定制生产,实现传统作业无法实现的目标。

聚集了中车株机、中车时代电气等300多家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企业,株洲轨道交通产业产值占国内全行业的33%,是我国首个突破千亿的轨道交通装备产业集群。

在马来西亚、伊朗、哈萨克斯坦、南非、埃塞俄比亚以及塞尔维亚等国家,铁路运输的主要牵引力量均来自株洲。

目前,株洲研发生产的轨道交通产品已出口70多个国家和地区,成为中国制造走出去的“代表作”。

1  2  >  


分享到:

Go to Forum >>0 Comment(s)

No comments.

Add your comments...

  • User Name Required
  • Your Comment
  • Enter the words you see:   
    Racist, abusive and off-topic comments may be removed by the moderator.
Send your storiesGet more from China.org.cnMobileMobileRSSRSSNewsletterNewsle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