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成为小乡村连接大世界的窗口

 
Comment(s)打印 E-mail 中国网 2018-08-03
调整字号大小:

中国网8月3日讯 如果说,村路的硬化,是给农村农民铺设了一条通往小康的扎实之路,那么电话、手机、电脑、互联网,则是为农村农民开辟了一条信息时代发展的高速公路。无论是硬化的村村通路,还是增速的网络之路,农村基础设施的扎实推进,是在为乡村振兴夯实基础。

“千村调查”是上海财经大学自主创立的大型社会实践品牌。

基于对上海财经大学千余学生“走千村、访万户、汇民情”调研回来的万余问卷的分析,再结合上财“千村调查”项目十年来积累的相关大数据的深入挖掘,近日,上海财经大学隆重发布《2017中国农村互联网应用报告》。

“千村调查”是上海财经大学自主创立的大型社会实践品牌。自2008年起,每年组织在校师生“走千村,访万户,读中国”,深入全国各地开展相关农村、农业、农民问题的主题调查。2017年上财”千村调查”的主题是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中国农村互联网应用状况。”

“千村调查”是上海财经大学自主创立的大型社会实践品牌。

报告认为,当前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存在明显的“二元结构”问题,这种二元结构表现在中国城乡之间、东西部之间等多个方面。城乡之间的二元结构不仅仅存在于传统的社会经济领域,也存在于互联网发展领域。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移动互联网应用已经成为农民生活、生产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重视和加强农村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及其应用发展,不仅能有效地缩小城乡“数字鸿沟”、消除城乡之间的信息壁垒、化解二元结构的诸多矛盾,同时也是以数字化助推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

调查显示,虽然作为基本通讯工具的固话普及率在农村地区并不高,仅为29.24%,但移动通讯给予了农村地区弯道超车的机会,92.98%的家庭拥有手机,尤其是原来固话普及率最低的西部地区赶超最为明显。农村地区的家庭电脑拥有率平均为44.37%,农村家庭互联网普及率为62.19%,且地区差异不明显,说明移动通讯、手机普及给农村地区带来了进入互联网大家庭的机会。4G网络已覆盖88.43%的被调研村庄,其中西部地区相对较低。调研数据显示,村委会可以通过专线/wifi上网的比例为85.15%。

调研数据显示,“不会使用互联网”是村民不上网的最主要原因。智能手机是农村网民上网主要设备,手机已成为小乡村连接大世界的窗口。统计结果表明,农村网民的手机资费主要集中在10-50和50-100元区间段,两项占比达72%,相比农村家庭收入水平,村民认为上网费用过高。

在农村互联网各类应用中,高居榜首的是社交应用,有95.9%的网民使用微信、QQ这类社交软件。从交流沟通类应用的地区比较看,基本无地区差异。其他使用率在50%以上的应用还包括:影视、新闻、购物、音乐、信息查询。调研数据表明,互联网络就如其“信息高速公路”的美誉,已成为农村网民传递和满足物质与精神需求的主要载体。

(本文图片来源:上海财经大学)

1   2   3   4   5   >  


分享到:

Go to Forum >>0 Comment(s)

No comments.

Add your comments...

  • User Name Required
  • Your Comment
  • Enter the words you see:   
    Racist, abusive and off-topic comments may be removed by the moderator.
Send your storiesGet more from China.org.cnMobileMobileRSSRSSNewsletterNewsle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