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展“藏迹”:李小可与藏地的不解之缘

 
Comment(s)打印 E-mail 中国网 2018-08-17
调整字号大小:

中国网8月17日讯 (记者 周静)展览“藏迹——李小可写生之路”于8月9日至9月30日在李可染艺术基金会美术馆展出。在京开展一周以来,上百位艺术界人士参观了展览。

此次展览展出了艺术家李小可先生自1988年8月首次进藏之后的三十年里,三十四次进入藏区体验、采风所创作的水墨、写生、版画和摄影作品百余幅,全面呈现李小可与藏地、藏人之间的特殊情感。

图为8月16日的“藏迹——李小可写生之路”展览现场。 【中国网 周静 拍摄】


李小可在展览序言中说:“这块神圣的大地和人,使我触摸到生命最本源的状态和那不灭的灵魂;感悟到真切、敬畏、感恩的美好和自然的圣洁、瑰丽、博大与苍茫的震撼 … 藏地为我的生命注入了特殊的情感。”

8月16日开展一周之际,李可染艺术基金会秘书长、李小可夫人刘莹女士为青年艺术爱好者进行导览,期间多次提到李小可对大自然的敬畏和感恩,及其在艺术作品中的体现。

刘莹着重介绍了李小可在2016年7月期间先后在西藏色拉寺(4日)、哲蚌寺(6日)、布达拉宫(7日)、帕崩卡寺(9日)、白居寺(11日)、扎什伦布寺(12日)写生期间创作的作品。她说,在李小可的藏地题材作品中,人物在整个画作中所占的比例极小,“人(的地位)永远是在自然之下的,人对自然充满着敬畏”。

8月16日,李可染艺术基金会秘书长、李小可夫人刘莹女士为青年艺术爱好者进行导览。【中国网 周静 拍摄】


刘莹认为李小可作品的看点还在于大幅画作中的细微之处,比如藏族民居屋檐下的布幔,有风吹过时帆布轻摆的流动感;民居窗台上的一盆或几盆植物,有房屋主人用心呵护的生活感;画作中的粗细树苗、高矮花草、大小动物形态各异、各自成趣,这些细微的刻画,都能表现出李小可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

李小可自幼受家庭影响喜爱中国画,上世纪70年代开始协助其父亲、中国近代著名画家李可染先生创作,并在父亲的指导之下系统研习中国山水画。80年代起先后三十余次深入西藏、青海、长江源头、黄河源头、甘肃等西部藏族地区体验生活,进行写生及摄影创作。

近年来,李小可多次赴黄山、太行山、燕山等地写生。他的艺术创作在继承中国画传统和李可染艺术精神的同时,以开放的态度,注重吸取外来艺术的营养,深度地直面生活、时代,从对生活的强烈感受中寻找自己个性化的绘画语言,在重体验的基础上重表现,形成了特殊的水墨表现风格。

《西藏写生—圣地》 2016年 69x138cm 【图片:李可染艺术基金会】


藏地始终是李小可最钟情的写生之地。三十年来,除了创作山水画之外,李小可还创作了近万张“藏迹”摄影作品及与摄影相结合的版画作品,真实地记录下雪域高原的自然本体与藏人真实质朴的生命。

创作之外,李小可多年来积极参与公共美术事业的推广普及,坚持中国山水画的教育,培育出一批中青年山水画画家、学生。他策划了很多具有重要学术性的美术展览,并且特别关注西藏美术事业的发展。2005年以来,他赞助、策划了《雪域彩练》、《大美西藏》西藏当代绘画展,为推动西藏当代绘画发展做出努力。2015年8月因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阅兵仪式,李小可为天安门城楼创作巨幅山水作品《众志成城》。他的水墨及版画作品被诸多美术馆、重要机构、海内外藏家等收藏。

1   2   3   4   5   6   7   8   >  


分享到:

Go to Forum >>0 Comment(s)

No comments.

Add your comments...

  • User Name Required
  • Your Comment
  • Enter the words you see:   
    Racist, abusive and off-topic comments may be removed by the moderator.
Send your storiesGet more from China.org.cnMobileMobileRSSRSSNewsletterNewsle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