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巨变与光荣】爱与使命:村官夫妻的乡村振兴路

 
Comment(s)打印 E-mail 中国网 2018-11-15
调整字号大小:

【编者按】2006年,王涛和妻子张宇响应国家号召,扎根北京昌平郊区兴寿镇,成为北京市第一批大学生村官,将满腔热情与平生所学奉献到农村建设中。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中国网记者来到王涛和张宇位于昌平区的家中进行专访,并重新走访二人曾经工作过的兴寿镇,听他们讲述乡村振兴之路上的点滴变化。

中国网11月15日讯 2006年,王涛第一次来到位于乡村小院的办公室,院子的破旧程度让他震惊不已。褪色的油漆、破败的门道和斑驳的墙壁,院子旁边还有一座臭牛棚。他笑着回忆说:“看到这些的时候,我和同事们都在纳闷,难道这就是我们要待三年的地方吗?”

然而,在担任村官的三年时间里,王涛和他的妻子张宇很快便投身到乡村工作中。在这里,他们不仅收获了爱情,还开启了帮助村民脱贫致富的人生之旅。

王涛是北京市首批近2000名大学生村官中的一员。2018年4月19日,王涛指着一座村院,向记者介绍他曾经在这里工作过的办公室。[中国网 孙韬 摄]

从象牙塔到村沟沟

在大学毕业之前,王涛从未认真想过农村的生活。2006年,他和同届校友张宇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毕业后,响应国家号召,正式扎根北京昌平郊区兴寿镇,成为北京市第一批大学生村官,将满腔热情与平生所学奉献到农村改革开放的建设中。

然而,超乎预期的现实很快浇灭了年轻人的热情。起初的几个月里,他们两个忙于繁琐乏味的勤杂工作,根本看不到大展身手的机会。王涛说,比起劳累的体力工作还有欠佳的生活条件,自己的心理压力更难以克服。

“我们大学生村官对于未来都有着美好的畅想,但同实际的农村工作相比,这之间还有着巨大的落差。”王涛解释说,自己平时的工作很杂,没有特定的领域,大部分工作感觉都没什么含金量,甚至不被看好。

2018年4月19日,王涛和妻子张宇在北京昌平的家里谈起了他们大学毕业后成为村官的经历。[中国网 孙韬 摄]

在这些略感迷茫的日子里,王涛和张宇相互支持和鼓励,克服了重重困难和挑战。也就是在这期间,二人正式结为夫妻。正如他们彼此承诺的那样,不忘初心,通过扎根农村奉献自己来实现人生的意义。

“这不仅仅是对工作的挑战,也是对我们爱情的考验。”张宇说,“我和他一同经历了各种挑战和困难,也终于寻找到自己的使命所在。”

转机和机遇

2006年的冬天,两个人的工作迎来了一个重要转折点。

张宇得知村民的孩子被诊断出患有白血病,急需资助。那时,政府对农村低收入家庭的帮助还不够完善,父母也拿不出足够的钱去救治患病的孩子。于是,张宇二人捐助了几千元来帮助这个家庭。“尽管钱不多,但村民都非常感谢我们的帮助。”她说,“从那以后,村民也更愿意配合我们的工作了。”

也正是通过这件事,王涛和张宇意识到乡村工作的重心应该放到提高村民的生活条件上来。

兴寿镇的村民曾以种植粮食作物作为主要收入来源,而王涛说这些作物并不能为贫困的村民提供稳定和充足的收入。在他看来,中国所实行的以市场为导向的改革开放,特别是承包责任制赋予了村民更多的权利,他们不仅可以决定种植哪种作物,还能选择种植方式。

经过充分调研,兴寿镇开始转向种植百合、草莓、苹果和坚果,取代大部分的粮食作物。

如今,北京的草莓年产量达5亿公斤,其中大部分产自昌平。[中国网 孙韬 摄]

“一亩地草莓可以带来5万元的收入,相当于好几亩地的玉米。”张凤仪说道,她曾是和王涛一同共事过的南新村村长。

张凤仪已经把自己家里的玉米地全种上了草莓。“种草莓大大节省了我们的时间和人力。住在北京市区的人们周末经常开车来这里买草莓,这也降低了我们的交通运输成本。”

昌平草莓除了为当地村民带来更高的收入以外,还在不断扩大知名度,致力于打造成世界知名品牌。

2008年,昌平成功申办了第七届国际草莓大会,旨在向世界推广中国的草莓文化。为了将草莓种植项目更好地应用到昌平本地,张宇还特地去西班牙学习种植技术并开拓市场。

2008年,包括张宇在内的兴寿镇领导前往西班牙学习草莓种植技术并进行市场开拓,以帮助项目更好落地。[受访者张宇 供图]

现如今,北京的草莓年产量达5亿公斤,其中大部分产自昌平。据官方数据统计,昌平的草莓产量占全市30%的市场份额。

展望未来

除了大力发展农业,兴寿镇以及整个昌平区还致力于推广经济多元化,促进农业与旅游相结合。

该地区充分利用每年从3月开始为期五个月的草莓季,连续六年主办了北京农业嘉年华。每年四月,来自北京、天津和河北周边地区的游客都会来到这里采摘草莓,享受劳作的乐趣,并将新鲜采摘的水果带回同家人朋友分享。

近年来,旅游业已经成为昌平区经济发展的支柱。据昌平农业服务中心负责人介绍,过去五年,昌平区共接待590万名游客,旅游消费达13亿元,在北京郊区中名列第一。

2009年,王涛和张宇村官三年聘用合同到期后,选择了继续留在昌平区工作。虽然不是直接在村里任职,但是二人三年前扎根农村,帮助村民摆脱贫困的承诺一直延续至今。

“兴寿镇的发展是中国农村转型的缩影。”王涛说,“目睹了过去十多年间兴寿镇的变化,我们决定留下来守护这片曾经精心耕种过的土地,期待更好的收获。”

(本文系英文稿件译文,原文链接:http://www.china.org.cn/china/2018-05/17/content_51318255.htm

分享到:

Go to Forum >>0 Comment(s)

No comments.

Add your comments...

  • User Name Required
  • Your Comment
  • Enter the words you see:   
    Racist, abusive and off-topic comments may be removed by the moderator.
Send your storiesGet more from China.org.cnMobileMobileRSSRSSNewsletterNewsle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