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片人莫瑞兹:《密室逃生》和《速度与激情》一样适合在大银幕观看

 
Comment(s)打印 E-mail 中国网 2019-01-21
调整字号大小:
《密室逃生》终极海报 [索尼哥伦比亚影业 供图]

中国网1月21日(记者 张锐)好莱坞金牌制片人尼尔·H·莫瑞兹近日在接受中国网记者专访时表示,目前在全国上映的《密室逃生》和他担任制片的另外一个卖座系列《速度与激情》一样,非常适合在大银幕观看。

“如果你喜欢《速度与激情》这种电影,你也会爱上《密室逃生》,”莫瑞兹说,“里面有很多动作戏和惊险刺激的场面,足以让你屏气凝神。这也非常适合叫上朋友,很多人一起去看。你们可以一起大笑,一起尖叫,一起感到紧张和害怕,一定会非常开心。”

由导演亚当·罗比特尔执导的《密室逃生》讲述了六名陌生玩家受邀参加一场密室逃脱游戏,最后的获胜者将获得奖金。然而在游戏开始后,一切都失去了控制,每一个关卡都充满了致命危机。究竟最后谁能逃出这个致命迷宫,密室背后是何人操纵,每个人心底又藏着什么黑暗的小秘密,这些悬疑贯穿始终。

颠倒酒吧 [索尼哥伦比亚影业 供图]

莫瑞兹自称也玩过密室逃脱游戏,本片的主创团队和工作人员也有许多玩过这种游戏,因此他们就在一起讨论为什么这个游戏这么受欢迎,以及怎么根据这个游戏做出一部好电影来。很快,年轻编剧布拉吉·F·舒特撰写提交了第一版剧本,莫瑞兹看后深受震动。

“这就是那种让我揪心的好剧本,让我不停翻到下一页想看接下来发生了什么,”制片人说,于是他拍板要拍这个片,而美国索尼哥伦比亚影业也予以了全力的支持。“这是我人生中最棒的经历之一。何为最棒的经历?那就是当你把电影呈现给观众时,观众热爱它。作为电影人,这就是最大的赞誉。”

《密室逃生》的一个亮点是对密室的整体设计,每一个密室都制作精良特点明显。“烈焰密室”看似是个会客厅,但当高温模式启动后会客厅中从饮水机到桌子这些常规摆设都立即成为了解谜的关键。“寒冰密室”则打造出一种仿真的假象,危机设置在冰面上,线索则混迹于自然中。正是这份精致的打磨让整部电影的紧张气氛更加突出。电影后半段则越来越让人紧张,玩家们从开始的团结一心逐渐走向分崩离析。

迷幻密室 [索尼哥伦比亚影业 供图]

当然,密室逃脱类型的电影并非首创,之前也有许多经典诞生,包括《心慌方》、《移动迷宫》和《电锯惊魂》,不过莫瑞兹表示,尽管他也很喜欢这些经典作品,但他觉得《密室逃生》和它们相比,更少血腥,“这是一部很有沉浸感的电影,观众会和片中角色一起历险、解谜、逃生,从一个密室到另一个密室,整个过程非常有趣。这个创意真的太棒了。”

他也强调,本片并非是一部血腥的恐怖片,“有的时候,你看不见得东西才让你更加害怕。因为你不知道背后的主脑,不知道如何逃离,不知道谁是朋友谁是敌人,这趟疯狂旅程中让观众不断猜测。也因此,观众和角色建立了联系,跟随他们一起心惊肉跳。”

颠倒密室 [索尼哥伦比亚影业 供图]

《密室逃生》在直入主题的同时也没有疏忽对角色的刻画,片中每个角色都个性鲜明,女兵、宅男、精英、小职员、学生、游戏能手……这六个人有着不同的背景。虽然演员们都不是知名大影星,但他们在不少美剧中有过出色表现。

该片的主演包括来自热门美剧《迷失太空》的女演员泰勒·拉塞尔、出演过《真爱如血》等的黛博拉·安沃尔、《行尸走肉》中的洛根·米勒、《猩球崛起》主演泰勒·莱伯恩等。

“我们需要真正厉害的演员来出演,而且我们需要他们能代表不同的人群。角色在各自的人生中都有不同的经历,并有自己的小秘密。而正是这种小秘密将他们联合到了一起,”莫瑞兹说,他表示这一众大银幕上的新面孔着实让人兴奋。

计时密室 [索尼哥伦比亚影业 供图]

该片自1月4日在北美等市场上映以来,已经取得了超过5370万美元的全球票房。而周五在中国上映后,首周末也拿下了5744万元人民币的票房,在所有新上映影片中最高,在猫眼和豆瓣也拿到8.7和7.4的高分。

莫瑞兹表示,由于制作过程中的愉快经历和观众的热烈反响,制作续集自然也会在他的考虑之中,“观众热爱这部电影,我当然愿意制作续集,而且我们在续集里还有许多可以作为的事。”另外他也知道密室逃脱游戏在中国有广泛的受众群体,所以他说,如果将来真决定做续集的话,征召中国的杰出演员,甚至移师中国拍摄,也是有可能的事。

分享到:

Go to Forum >>0 Comment(s)

No comments.

Add your comments...

  • User Name Required
  • Your Comment
  • Enter the words you see:   
    Racist, abusive and off-topic comments may be removed by the moderator.
Send your storiesGet more from China.org.cnMobileMobileRSSRSSNewsletterNewsle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