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影节开幕片《音乐家》讲述冼星海鲜为人知的经历

 
Comment(s)打印 E-mail 中国网 2019-04-16
调整字号大小:
《音乐家》定档海报

中国网4月16日讯(记者 张锐)战争音乐史诗《音乐家》是今年北京国际电影节的开幕影片,也将参加天坛奖的竞争。这是中国、哈萨克斯坦两国的首部合拍片,根据中国著名音乐家冼星海一段鲜为人知的经历改编而成。

《音乐家》讲述了苏联卫国战争期间,中国传奇音乐家冼星海在莫斯科参加后期制作工作,突然爆发的战争使得他流离失所,几经辗转来到阿拉木图。在极端寒冷和饥饿的残酷环境下冼星海幸得哈萨克斯坦音乐家救助,在此期间他创作了《神圣之战》、《阿曼盖尔达》、等经典作品并修改完成了《黄河大合唱》,用音乐治愈了战争中百姓苦难的心灵,激励人们为抗击法西斯而战。

“八十年前,《黄河大合唱》在中国的大地上响起,之后又在哈萨克斯坦回响。冼星海用音乐让人类共同的命运在激昂乐声中唱响,”导演西尔扎提·牙合甫在周一举行的发布会上说,他希望通过冼星海这一伟大形象,传递普世的价值观与情怀。对于执导《音乐家》的经历,他表示这是一次难忘的过程。冼星海的精神不仅影响着中国人民,也震荡着哈萨克斯坦人民。

冼星海对绝大部分中国人来说都十分熟悉,其创作的《黄河大合唱》更被称为“中华民族的史诗”,然而他在生命中最后几年孤身一人滞留哈萨克斯坦,那短暂而传奇的经历,却很少有人提起。今年恰逢《黄河大合唱》延安首演80周年,电影《音乐家》获得冼星海女儿冼妮娜授权,特别选取了此段历史,为观众带来《黄河大合唱》的完整修改过程,揭秘冼星海的那段艰难经历。

从左至右:哈方制片人谢里克·朱班迪科夫,导演西尔扎提·牙合甫,出品人、总制片人沈健,演员袁泉、胡军、别里克·艾特占诺夫,艺术指导萨比特·科曼贝科夫,中方制片人王晓燕

该片由胡军、袁泉、阿鲁赞·加佐别可娃、别里克·艾特占诺夫等中哈两国知名演员联袂出演。胡军在电影中饰演冼星海。

“冼星海是我父亲的偶像,《黄河组曲》、《到敌人后方去》等经典合唱曲目,父亲那一代人都唱过。当他得知我要出演的消息时,他非常激动。”胡军分享道。据他表示,《音乐家》能够让观众更加了解冼星海是如何度过后半生的。为更加靠近人物原型,胡军重新学起小提琴。

胡军坦言自己在拍摄过程中遇到的最大难题就是语言关,大量的内心独白或对话都需要使用俄语。而饰演作曲家拜卡达莫夫的别里克·艾特占诺夫,在与胡军对戏时,曾耐心帮助其解决语言难题。两位男演员在发布会上也分别向对方表达了自己的敬意。

袁泉则在电影中饰演冼星海的夫人钱韵玲。虽然戏份不多,但袁泉表示自己深刻理解了角色身上所承载的思念、希望和家国情怀。她形容电影中的很多片段都像散文一样,富有诗意又传递着信念与力量。

2017年6月8日,中哈两国签署了电影合拍协议,《音乐家》就是其中的启动项目,因此自开拍以来就受到了多方瞩目。据悉,为了最真实地还原冼星海对中哈友谊做出的伟大贡献,整个拍摄团队曾耗时两年在中哈两国实地走访,收集与冼星海有关的许多一手资料。摄制组辗转中哈俄三地拍摄,历时近五年,先后有300人参加剧组,两万人参与拍摄。

中方制片人王晓燕回忆说:“我们与哈萨克斯坦的同事日日夜夜生活在一起,即使有语言挑战、生活习惯和工作方式的不同,但都能融为一体,为了电影去创作。”而哈方制片人谢里克·朱班迪科夫评价道,《音乐家》为中哈两国日后的电影合作打下了基础,为文化交流开辟了更广阔的道路。

本片出品人、总制片人沈健也感慨能够有这样的机会重新诉说冼星海的故事,并透露说,他在阿拉木图拜访过最后一位见过冼星海的老人。当时老人唱起了冼星海教过他的歌,并对《音乐家》的上映充满了期待。

本片已宣布定档5月17日全国公映。

分享到:

Go to Forum >>0 Comment(s)

No comments.

Add your comments...

  • User Name Required
  • Your Comment
  • Enter the words you see:   
    Racist, abusive and off-topic comments may be removed by the moderator.
Send your storiesGet more from China.org.cnMobileMobileRSSRSSNewsletterNewsle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