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涉帖 出师表
骨肉情 老臣心
《三国演义》英译品读(十一)

 
Comment(s)打印 E-mail 中国网 2020-08-10
调整字号大小:

作者:王晓辉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诸葛亮是智慧的化身,关于他的故事,如草船借箭、借东风、空城计,家喻户晓,妇孺皆知。但是,很少有人关注到,这位蜀汉丞相还是一个文学家和书法家。

诸葛亮留下的作品并不多,文章主要有《出师表》和《诫子书》,书法作品也只有《远涉帖》,不过,从这些文章和书法的字里行间,我们还是能够看到这位政治家和军事家的另一个侧面——文人诸葛亮和常人诸葛亮。

《远涉帖》是诸葛亮写给哥哥诸葛瑾的一封报平安的家书,只有27个字,但书短情长,殷殷切切。诸葛亮早年无子,哥哥诸葛瑾就将自己的儿子诸葛乔过继给他做养子。诸葛亮十分疼爱也格外用心培养诸葛乔,出师北伐时将他带在身边。诸葛亮深知,自己的哥哥是孩子的亲生父亲,一定非常惦记孩子的安危,所以北伐归来,一到褒斜栈道,便马上写信报告平安:“师徒远涉,道路甚艰;自及褒斜,幸皆无恙。使回,驰此,不复云云。亮顿首。”

《远涉帖》

诸葛亮鞍马劳顿,还要日理万机,但他没有忘记写家书报平安;更让人感动的是,诸葛亮在信中没有说父子远涉,而是用“师徒”来指代自己和养子,这明显是为了照顾哥哥的感受。仅从这一点就可以看出,诸葛亮是一个何等细致而温暖的男人。

说回到诸葛亮的书法。在北宋徽宗宣和年间,由朝廷主持编著了一部宫廷所藏书法作品的目录,叫做《宣和书谱》,其中“草书叙论”中记载:自汉晋宋以还,以草书得名者为多,流传于今者,蜀得诸葛亮。今御府所藏草书——《远涉帖》。上述记载说明,诸葛亮的《远涉帖》到宋朝时还被御府所收藏。我们今天看到的《远涉帖》,是晋代大书法家王羲之临摹的碑帖。王羲之在中国书法史上是什么地位?连他都去临摹《远涉帖》,足见诸葛亮书法作品的分量。

这27个字的碑帖属于草书,流畅潇洒却又没到狂放不羁的程度,有道是字如其人,从中也能看出诸葛亮是一个有“度”的人。最有意思的是信的结尾,“亮顿首”中的“亮”,是一个非常标准完美的楷书字,与全帖的风格截然不同,但并不显得格格不入,而是像一枚图章一样,镌在其中,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古人写信,常用“某某顿首”结束,也许这就是诸葛亮写信的独特风格。可惜,我们只能看到这一封信,无法对比,只能猜想了。

【配图:彭靖雯】

诸葛亮传世的文章以《出师表》最为著名,是诸葛亮出师北伐之前给后主刘禅上的表文。诸葛亮出山和刘备一起打天下的时候,刘禅刚刚出生,诸葛亮是看着刘禅长大的。刘禅虽然继位当了皇帝,但对诸葛亮极为尊重,呼之为“相父”。诸葛亮不仅操劳国事,也担起了父亲的责任,连刘禅的婚姻大事,都是诸葛亮亲自安排的。《三国演义》第八十五回:时后主未立皇后,孔明与群臣上言曰:“故车骑将军张飞之女甚贤,年十七岁,可纳为正宫皇后。”后主即纳之。

诸葛亮与刘禅的“君臣如父子”的特殊关系,在《出师表》中体现的非常明显。虽然这是一篇大臣给皇帝的工作备忘录,但字里行间流露的都是老臣对年轻皇帝的不放心和父亲般的牵挂。除了很少几句讲到北伐出征,大部分都是在嘱咐刘禅应该如何广开言路,如何赏罚分明,如何亲近贤臣、远离小人。文章夹叙夹议,兼有抒情,言辞恳切,感人至深。

第一句先讲形势,振聋发聩。

臣亮言: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罢敝,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罗慕士的译文:

Permit your servant, Liang, to observe: the late sovereign was taken from us while his life's work, the restoration of the Han, remained unfinished. Today, in a divided empire, our third, the province of Yizhou, war-worn and under duress, faces a season of crisis that threatens our very survival.

原文与译文一对比,就能看出汉语的张力还是相当大的。“臣亮言”三个字,是臣子上表的规范格式,完整翻译成英语大概是这样的:“Your humble servant Zhuge Liang, presents his observation to Your Majesty as follows”。罗慕士尽可能去芜存菁,最大限度地与原文保持一致,又不失古雅,将这三个字译为“Permit your servant, Liang, to observe”。

中国古代帝王去世叫崩,诸侯去世叫薨,老百姓去世叫死,各有各的说法,这一点与英语有很大差别,总之,不能直接说死,所以罗慕士来了个折衷的办法,将“中道崩殂”翻译成了the late sovereign was taken from us,就是永远离开了我们。“创业未半”一句,看似简单,翻译起来十分不易,这里的创业可不是start a business,所以,罗慕士不得不加了一个短语来补充说明,his life's work, the restoration of the Han, remained unfinished,先帝一生的事业,即光复汉室,还没有完成。

接下来,诸葛亮开始启发后主发奋图强,赏罚分明,采纳忠言,亲近贤臣。因为篇幅所限,不能全文抄录,只选取两段,并附上罗慕士的翻译,来对照学习。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罗慕士英译:

The Former Han thrived because its emperors stayed close to worthy vassals and far from conniving courtiers. The opposite policy led the Later Han to ruin. Whenever the late Emperor discussed this problem with me, he decried the failings of Emperors Huan and Ling.

这是一句警策名言,切中两汉兴衰的要害。“贤臣”译成了worthy vassals,worthy在这里是称职、可敬的意思。“小人”的译法很多,如base person、evil character、villain等等,但文中的小人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小人,而是特指朝廷中的坏人,所以,罗慕士用了一个形容词短语conniving courtiers(使阴谋诡计的朝臣)。

陛下亦宜自谋,以谘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今当远离,临表涕泣,不知所云。

罗慕士英译:

Your Majesty, take counsel with yourself and consult widely on the right course. Examine and adopt sound opinions, and never forget the last edict of the late Emperor. Overwhelmed with gratitude for the favor I have received from you, I now depart on a distant campaign. Blinded by my tears falling on this petition, I write I know not what.

写到最后,诸葛亮还是不放心,又嘱咐了一遍:陛下您也应该独立思考,听取忠言,多想想你父亲留下的教诲,老臣就感激不尽了。我就要出远门了,抚今追昔,老泪纵横,也不知说了些什么。六百余字的文章,一气贯穿,仿佛从肺腑中流淌而出,充满了真情实感。如果没有那些上表格式和尊称,这哪里是大臣对皇帝说的话,倒是更像是父亲给孩子的一封家书!

临表涕泣,罗慕士的翻译是“blinded by my tears falling on this petition”。英文表示哭的词很多,方式和程度各有不同,cry、weep、wail、shed tears、burst into tears均可。罗慕士根据自己的理解,想象诸葛亮写《出师表》的状态,不会嚎啕大哭,也不会抽抽嗒嗒地哭,而是心潮起伏,泪水模糊了双眼,所以,他选择了blinded by my tears falling on this petition, I write I know not what,来翻译“临表涕泣,不知所云”,有点儿像现在网络上流行的“泪目”。“表”是上给皇帝的奏章,一般的译法是memorial to an emperor,英译本中罗慕士的翻译是petition,petition主要是请愿书或者正式请求的意思,可能是罗慕士认为这是诸葛亮为请求北伐中原而给刘禅上表,从这个角度去翻译的。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陆游的这句诗,是对诸葛亮一生最高的评价。《远涉帖》和《出师表》,让我们看到了文人诸葛亮的一面,在羽扇纶巾、运筹帷幄的外表下,还有一个有血有肉有丰富情感的诸葛亮。

分享到:

Go to Forum >>0 Comment(s)

No comments.

Add your comments...

  • User Name Required
  • Your Comment
  • Enter the words you see:   
    Racist, abusive and off-topic comments may be removed by the moderator.
Send your storiesGet more from China.org.cnMobileMobileRSSRSSNewsletterNewsle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