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人文交流促进新时代中国话语国际传播

——“中国关键词”本土化传播的实践与思考

 
Comment(s)打印 E-mail 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 2021-07-13
调整字号大小:

作者:申阳

“与君远相知,不道云海深。”自2013年习近平主席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至今,中国人民与各国人民相识相知,升华了深厚的友好情谊,结成了紧密的合作伙伴。当前,百年变局与世纪疫情交织叠加,世界充满挑战,时代蕴涵希望。以平等、开放、互鉴、创新为底色的人文交流,无疑是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发展人类共同利益的柔韧力量,也是织绘“一带一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题中之意。

近年来,中国外文局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基于对外话语创新研究和“一带一路”国际传播研究,依托其重点打造的“中国关键词”系列智库产品,以泰国为起点,拓展在东盟、亚太、拉美等区域智库合作“朋友圈”,通过创新外译传播链条,拉紧人文交流纽带,推进跨界合作传播,突破性实现由国外智库围绕中国政策读物自发组织翻译、出版、发布、发行、研讨的全流程海外本土化,推动中国重要政治话语对外传播与跨界别对话合作有机耦合,为中国话语、中国叙事、中国形象国际传播探索新模式和新路径。

一、“中国关键词”致力于打造智库引领、特色鲜明、全面创新的中国话语国际传播新链条

1. 集聚力量打造“中国关键词”系列智库产品。“中国关键词”是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于2014年创建的国际传播重点项目。8年来,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充分发挥智库专业优势,依托中国外文局、中国翻译协会重大翻译工作审评委员会与中国翻译研究院重点翻译任务统筹工作机制的智力支持和业务动能,利用中国外文局国际传播综合势能,紧密衔接对外话语建构与外译传播,常态化发布立场鲜明、概念凝练、内容鲜活、平实流畅的“中国关键词”系列,旨在以外国受众听得懂、好理解、易接受的方式,对中国思想、中国政策、中国道路和中国方案进行权威解读和有效传递。

2. 持之以恒推进多语种、多媒体、多渠道、多形态特色建设。“中国关键词”系列专题重点突出、内容丰富,涉及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军事、外交、全球治理等多个领域。截至2021年6月,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累计对外发布1万余条多语种“中国关键词”,涵盖中文、英文、法文、俄文、西文、阿文、日文、韩文、德文、葡文、意文、土文、泰文、越南文、印尼文、老挝文、哈萨克文、巴西葡文、西里尔蒙古文等19个文版;出品图书、电子书、短视频等多语种外译传播产品,多次在全国两会、“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亚洲文明对话大会、金砖国家治国理政研讨会、当代中国与世界论坛、中韩媒体高层对话、中国—东盟媒体合作论坛、中国—东盟媒体智库云论坛、全球减贫伙伴研讨会等国内国际重要会议中首发亮相,并在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中国—东盟博览会等大型国际性展会上推介展示,取得良好传播效果。据不完全统计,“中国关键词”系列成果的引用率达70%,其中,“人类命运共同体”“一带一路”等词条英文表达已被联合国翻译处、欧盟翻译总司等官方机构作为权威表达采用。

3. 全面创新是“中国关键词”外宣效果显著的关键一招。“中国关键词”注重发挥外宣作用、突出效果导向、强调读者接受,不断推动全流程、多样态、纵深向创新。在内容建设方面,创新对外话语外译传播工作链条,将中国理念、中国方案转化为易于表达和理解、宜于传播和落地的“中国话语”。在国际传播方面,创新跨界传播国际合作机制,在智库思辨、媒体传声、出版落地、研讨反馈、知识分享等各环节释放能量。调查显示,2018年至2021年上半年,海外社交媒体推特、脸书用户对“China Keywords”(“中国关键词”英译表述)标签本身的关注度逐年递增,评论反馈以正向居多,接受或认同态度较高。

二、“中国关键词”致力于拓展“一国一策”、智识互鉴、逐步升级的东盟区域本土传播新路径

1. 遵循“一国一策”,深耕泰国试点,打造权威政策读本。2019年3月,在第二届“一带一路”高峰论坛举办前夕,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中国报道杂志社与泰中“一带一路”研究中心开展合作,采取本土化翻译—出版—发行的“最大限度本土化”模式,编辑出版了《中国关键词:“一带一路”篇》泰文版图书,并联合泰国国家研究院、泰中记者协会等泰国最具权威性和代表性的智库和媒体组织,在曼谷举办该书首发式暨中泰高端智库对话会系列活动,实现“一带一路”政策读物的本土化落地,开辟“智库+媒体+出版”融合传播新形式,成为当年度预热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的亮点活动之一。在中国驻泰大使馆等多方支持和推动下,这部权威解读“一带一路”倡议的图书获得泰国各界人士的热烈反响和积极反馈,不仅成为泰国巴育总理率团参加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的热门政策读物,还被推荐作为泰国国会上议院中文培训班的重要学习读本,成为《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卷)泰文版的有益补充。

同年10月,在泰举办的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学术研讨会上,中华人民共和国“友谊勋章”获得者——泰国诗琳通公主接受面赠并高度评价《中国关键词:“一带一路”篇》泰文版,认为这本书以中泰文对照形式介绍“一带一路”倡议,形式非常新颖、清晰易读,帮助她和更多泰国朋友清晰了解中国“一带一路”倡议。与此同时,中泰双方智库、媒体利用学术研讨和公共外交活动加强推介,泰国副总理、商业部部长朱林,泰中战略研究中心主任苏拉西•塔纳唐上将,泰国皇家军官学校校长、泰国副僧王等意见领袖纷纷表示该书有利于促进泰国军界、政界、学界全面理解中国“一带一路”倡议,是真正感知中国、正确认知中国和用心相知中国的重要读物。

随着深具威望的诗琳通公主和各界意见领袖“代言”推荐,以《中国关键词:“一带一路”篇》泰文版为代表的“中国关键词”系列图书正式走进泰国皇室,并透过精英群体逐渐进入普通民众视野,其关注度、影响力呈几何倍数持续发酵和扩散。据时任我驻泰大使吕健、政务参赞杨扬等介绍,《中国关键词:“一带一路”篇》已在泰国打出“响牌子”,并且在周边国家很受欢迎、反响良好,大家期待介绍中国脱贫经验的“中国关键词”,呼应巴育总理向王毅外长提出的研究学习中国扶贫经验的需求。该书泰文版译者、泰中战略研究中心研究员冯志伟认为,以往泰国学界对“一带一路”倡议的认识相对模糊,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将其误译为“丝绸之路”,搞不清二者的区别。甚有不怀好意的学者肆意曲解“一带一路”,在公开演讲等不同场合“瞎起哄”,声称“‘一带一路’是要把泰国变为中国的一个省”。这本书的问世,系统解读了“一带一路”理念、方案和实际收获,经过传播,让那些毫无事实依据就发表听闻言论的所谓学者“闭上了嘴”,起到了消除误解、弥合认识偏差的作用。调查显示,《中国关键词:“一带一路”篇》泰文版发布后,“一带一路”一词在泰国广泛传播,有助于泰国各阶层具象化理解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深刻内涵。

“中国关键词”遵循“一国一策”的对外原则,紧密结合泰国历史文化传统、现实舆论环境和受众需要,充分利用泰国皇室至高无上的地位与普通民众的尊崇心理,借助意见领袖优于媒体的极高话语权和公信力,创新中外合作模式,推动本土化精品生产和投放,为具有影响力的海外知华友华群体提供正面发声的权威依据和批驳谬论的理论武器,为推进合作传播、深度传播创造条件。

2. 拓展“智库+媒体+出版”,服务文明对话,升级外宣公共产品。聚焦2020年中国—东盟抗击疫情、减贫脱贫的共同话题,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因应策划内容,主动开展智库媒体交流合作,面向东盟10国使节官员、智库和主流媒体“云”集发布《中国关键词: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篇》《中国关键词:精准脱贫篇》多文种版图书和电子书,推动“中国关键词”外宣公共产品电子化、数字化,有力弥补了涉东盟语种权威主题读物的空白。多国驻华使馆和主流媒体代表主动扫码阅读、转发推荐,并请求定期推送《中国关键词》系列图书,以供研读使用。

基于国内发布的良好反响和在泰落地的成功经验,配合中国脱贫攻坚战取得决定性胜利的重要节点,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依托与泰国、老挝智库的交流合作,拓展“智库+媒体+出版”融合传播机制化,推进“精准脱贫”系列话语本土化传播。2020年6月,《中国关键词:精准脱贫篇》老挝文版在老挝国会全国代表会议上展示,得到老挝人民革命党中央政治局委员、万象市委书记兼市长辛拉冯•库派吞,老挝人民革命党中央委员、能源矿产部部长、老中友好协会主席肯玛尼•因提拉等老挝党政高层的高度评价。同年12月,《中国关键词:精准脱贫篇》泰文版在泰国曼谷发布,泰国商务部、农业部及泰方主要智库和媒体组织代表围绕本书呈现的中国脱贫攻坚理念与经验,对泰中减贫合作与经济复苏等议题展开深入研讨。

“中国关键词”开拓形成的中外“智库+媒体+出版”跨界合作传播机制,对外宣公共产品的海外本土化推介具有示范性和可复制性,有助于在中亚、东亚、中东欧、非洲等更多民意基础良好的区域和国家进行推广和创新。

3. 讲求“春风化雨”,辐射普通民众,延展公共知识产品。“中国关键词”突破外宣品范畴,另辟蹊径创新跨界合作传播,在智库合作与人文交流中发挥着政策解读、知识分享、经验互鉴的重要作用。《中国关键词:精准脱贫篇》泰文版发布后,受到军界和学术界的高度关注,经过一系列交流推介,泰国国防部及泰国主要军事战略智库研究机构、军事院校将包括该书在内的《中国关键词》系列作为其对华学术研究和相关课程教学用书。此外,在中国—东盟代表团2020年参访湖南的行程中,《中国关键词:精准脱贫篇》更是作为随团读物,帮助东盟10国使节、媒体代表深入理解和感知中国脱贫攻坚理念与贫困治理实践,“精准扶贫”“十八洞村”“易地扶贫搬迁”等关键词的规范化表达和立体化呈现,为其采访报道、对接合作提供了话语标准和一手素材。

“带着关键词观中国”的工作模式,推动鲜明的“中国话语”与生动的“人文体验”有机转化、相得益彰,既有助于团结和引导外国友华群体更好读懂和接受新时代的中国,放大其“二传手”的积极作用,又有利于在人文交流中消除隔阂和误解,争取大多数“路转粉”,为阐释中国话语、展示中国智慧、宣介中国方案筑牢民意基础。

三、“中国关键词”致力于实现细分对象、主体多元、技术赋能的中国故事精准传播新局面

以“中国关键词”为代表的对外话语创新实践成效渐显,但此类公共产品本土化传播尚处于“扬帆出海”的起步阶段,仍有相当的改进和提升空间:第一,主动传播规模不足,中国话语本土化传播的内容体系尚未形成;第二,合作传播效能有限,对海外受众对华认知“内卷”的破防能力有待提高;第三,延续性机制建设薄弱,对外话语传播工作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力度有待加强。

精心构建新时代对外话语体系,需要坚持观照古今、融通中外、厚植本土、聚同化异,也需要绵绵用力、扬长避短、久久为功、持之以恒。基于“中国关键词”本土化传播的经验总结和路径思考,未来我们将继续坚持内容为本、创新为要、合作为道,在以下几个方向持续作出努力,推动中国话语及其外化的中国故事在国际社会传播的更广、更深、更远。

1. 遵循规律、精准施策,打造贴近性、渗透性、服务性公共产品。按照“内外有别”“外外有别”规律要求,我们既要多视角深入研究我国的基本国情和价值理念、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又要多维度加强国别区域研究和系统性话语设计,善用人类情怀,创新阐释解读,优化译介表达,丰富内容体系。以“中国关键词”东盟合作传播为例,既可从宏观层面围绕“经贸合作”“文明互鉴”“科技创新”“全球治理”等重大议题策划推出常态化公共知识产品,又可针对泰国“国防和军事现代化”、老挝“共产党治国理政”、印尼“海上合作”、马来西亚“生态文明”、新加坡“青年与未来”等关切议题“量身打造”专题性合作传播产品。此外,还可拓展地方文化、中国制造等中观和微观内容系列,打造地方关键词、行业关键词等,多层面提升中国话语的影响力、感召力、说服力。

2. 广罗人脉、涵养口碑,开展动态化、开放化、分众化话语传播。话语的力量来自专业性,话语的精彩来自多元性。我们要借助政府、智库、媒体、高校、企业、社团等组织机构的对外交流与国际合作机制,针对不同圈层受众的认知水平和期待视野,开展具象的、动态的联合研究,建设多层次、多领域对话平台,动员多主体、多形态参与,挖掘和培养专业型、外向型话语使者直面发声、现身说法、切磋互动,吸聚和引导海外汉学家、翻译家、文化名人和在华外籍专家记录中国变化、讲述中国故事、传播中国话语。要借鉴和创新“带着关键词观中国”工作模式,策划组织国际青少年参访、国际翻译家研修、国际网红达人短视频大赛等常设性、主题性人文交流活动,多途径促进中国话语、中国形象深入人心。

3. 做强端口、建设机制,加强数据化、标准化、平台化话语治理。推动对外话语体系建设高质量发展,离不开技术加持和机制保障。我们要顺应新技术发展和媒体融合趋势,充分利用大数据、智能算法、短视频、VR/AR等前沿技术,打造多语种数据库、知识库、发布矩阵、客户端等跨媒介公共产品和一站式服务平台,为对外话语传播的内容体系、资源配置、渠道运维、受众体验等各环节赋能增效。要基于“中国关键词”等对外话语创新实践,努力打通融分类研究、细化阐释、对外译介、跨文化传播、反馈引介于一体的工作链条,加强中外专业智库、主流媒体、出版机构、科研院所、公关公司共建共享,多手段助益中国话语在网络空间竞争中占领制高点,在全球话语治理中把握主动权。

分享到:

Go to Forum >>0 Comment(s)

No comments.

Add your comments...

  • User Name Required
  • Your Comment
  • Enter the words you see:   
    Racist, abusive and off-topic comments may be removed by the moderator.
Send your storiesGet more from China.org.cnMobileMobileRSSRSSNewsletterNewsle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