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国博日历》:阅展览里的文物,品文物里的中国

 
Comment(s)打印 E-mail 中国网 2021-09-28
调整字号大小:

中国国家博物馆即将推出2022年《国博日历》,与读者一起 “隔空”走进2021年国家博物馆12个经典主题展,看专家和策展人如何从丰富的馆藏中遴选异彩纷呈的文物,又是如何让它们在展览中获得新的生命。

当我们还在辛丑年努力耕耘,对壬寅年的希冀已经崭露头角,新年总是充满新的希望,已走过三载春秋的《国博日历》也迎来了全新升级。

[来源:国博衍艺]

12个经典主题展,12段经典文物串联起来的“中国史”

一本手掌大小、约1千克重的日历,承载了中华文明的璀璨记忆,同时也是国博人汗水与匠心的结晶。

2022年《国博日历》的内容升级,囊括了12个不同类别的文物领域,由专家和各策展人亲撰文物说明,从收录文物的编排逻辑到内容审核严格把关,力求还原12场文物盛典,让读者体验身临其境之感,未能亲临国博的观众也可“隔空”看展,弥补遗憾。

在这里,文物不再是遥远而冰冷的器物,而是穿越千百年的时空,将祖先生活的气息和文明的密码一并带到我们所处的今天。它们也不再是独立的个体,而是依托展览,与文物伙伴一起,多维呈现立体“中国史”。

翻过一页页日历,仿佛能看到专家与策展人精心规划和布展的身影。神圣庄严、精致厚重的青铜器,典雅脱俗、秀丽轻盈的瓷器,神秘古拙、联接天人的甲骨文,绚烂璀璨、多姿多彩的历代服饰……

每一场展览的呈现、每一个单元的划分、每一个文物的选择……看似只是一个决定,其背后是浩如烟海的学术支撑。

[来源:国博衍艺]

品质保障一脉相承

封面设计沿袭了历年暗红色的主色调,皮质封面兼顾了视觉美观与触感细腻的双重优点,与烫金及压凹工艺的“强强联合”,彰显出“文物代表队”的非凡气场。金色的菱花形外框与文物剪影昭示了日历主题、虎年的标志,更带来了对内容的期待。

同时,内页的纸张依旧选用专业的文物印刷纸,还原最真实的文物色彩,令读者宛如穿过时间和空间站在文物面前。

[来源:国博衍艺]

匠心打造,将现代美学融进国风之美

环衬上整齐排列的12个烫金图案将封面上的剪影具象化,细看才会发现它们正是12个主题展的代表文物。设计师提炼精髓,将其勾勒成12款线条图案,既凸显了主题又在沉稳的风格中增添了几许灵动的气息。

内封上的老虎卧姿标准,可是卷起的尾部和张大的嘴巴却无不透露着它蓄势待发的状态,古老繁复的烫金线条彰显着悠远的年代感。这头来自商代的“老虎”取自国博馆藏精品文物“虎纹石磬”,三千多年的时光没有磨去它丝毫的光彩,流畅的器形和高度契合的虎纹仍在用古老的金石之音诉说着中华的礼乐文明。

即便在最易被忽视的书脊上也布满了取自“大宁铜镜”的纹饰。

[来源:国博衍艺]

以文会友,传承文化

《国博日历》不仅仅是实用的桌面历,还可以成为学习文化知识、交流文化感悟的读物。除了在日常工作学习之余学习文物及其背后的历史,您还可以带着它走访各大博物院,无论是在国博一睹文物真容,还是走访各地,在其他的文物前比照参观,感受文物与文化之间的差异。有所收获还可以随手记录在日历右侧的空白处。

[来源:国博衍艺]

2022年《国博日历》里的文物信息充分考虑到了读者的多元年龄层划分和历史知识背景的差异,用平实精炼的文字将文物本身和相关历史信息娓娓道来,不晦涩艰深,亦不流于苍白,如同一个睿智的朋友带您饱览各大精品展览。

中国国家博物馆作为集中反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国家最高历史文化艺术殿堂,承载着传播文化的重要使命,每一个精品展览都是观众触及并了解文明脉络的窗口。让我们透过这本小小的日历,望见博大的中华文明。

分享到:

Go to Forum >>0 Comment(s)

No comments.

Add your comments...

  • User Name Required
  • Your Comment
  • Enter the words you see:   
    Racist, abusive and off-topic comments may be removed by the moderator.
Send your storiesGet more from China.org.cnMobileMobileRSSRSSNewsletterNewsle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