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出圈的“露营经济”如何乘风而起

 
Comment(s)打印 E-mail 中国网 2022-05-31
调整字号大小:

       今年的五一小长假期间,露营经济在各大社交媒体上迅速出圈,小红书上刮起了一阵“露营风”。2022年以来,一到周末假期,朋友圈一定有人在露营,这已经成为一大新现象。

       携程发布的《春季出行趋势报告》数据显示,3-4月的露营产品环比增长120%;天猫数据显示,五一前天猫露营产品消费额同比增长达到300%。在小红书上,2020年五一期间,露营相关搜索量同比增长290%;2021年同期,搜索量同比增长230%;今年五一期间,搜索量同比增长746%。

       随着私家车的普及和城乡公路、基础设施的逐渐完善,露营经济作为社会经济发展的产物逐渐兴起。另外,当下疫情反复,出境旅游、国内中长距离出游严重受限,但居民的休闲需求一直都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背景下,露天开放的露营旅游依托短途、轻奢、亲近自然、社交等属性,成为了更多游客的选择以及微旅行时代下的生活方式。

       “露营”虽在国内属于迅速走红的新兴事物,但在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新西兰以及欧洲的一些发达国家早已成为一种成熟的旅行方式,融入到日常生活之中。1910年,美国露营地管理者协会成立,自此“露营”在西方国家作为一个独立的行业开始发展。在历经一个多世纪的发展后,欧美的露营旅游已经非常成熟,构建起了完整的露营体系,行业的规范性、营地的规模化以及信息化,使得露营活动有章可循。

       相较之下,我国露营经济的发展处于快速成长期,在其中暴露的问题值得思考。

       第一,面对从兴起到爆火只有两年的露营需求,营地经营者似乎没有做好充足的准备。以往露营地往往给民宿等休闲业态充当配套设施,而现在露营成了众多旅游活动的主体,并吸引了其他业态做配套,当主次角色发生了转换,露营企业有些措手不及。首先,体现在公共设施的供给上。在各大营地,公共配套设施很不齐备,公共洗手间大多数肮脏不堪。另外,在露营产品的供给上,大多数经营者在做住宿产品,而非露营产品,没有将重点放在露营体验上。他们认为营地只是疫情激发出来的短期需求,因此经营者选择花最少的成本,来赚一把快钱。在这种思维模式下,设计的露营旅游产品过于单一,参与性不足,可供选择少,容易给露营者带来审美疲劳。加之一些营地提供的餐饮品质较差,卖家秀与买家秀差距太大,大大影响了露营者的消费体验。其次,在露营地址的选择上,众多营地经营者不了解营地涉及的法律法规众多,易触及红线。2022年5月,广西南宁罗村20亩网红帐篷营地,就因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等法律法规,被勒令拆除。

       第二,游客的种种不文明行为污染生态环境。随着越来越多人加入露营大军,由于无人监管,一些人在非露营场地“安营扎寨”,随意践踏草坪,随意丢弃垃圾,大肆烧烤产生浓烟,这种种行为严重破坏了周边生态环境。

       第三,露营管理仍然存在较大提升空间。由于露营属于新兴行业,相关法律法规还处于空白阶段,目前对开设“露营公司”需要获得哪些额外审批,法律并未做明确性、具体性的规定。另外,露营行业进入门槛低,缺少行业标准,导致该行业鱼龙混杂的现象严重,大家以为只需要空地和帐篷就可以进行经营,露营管理的难度较大。

       露营旅游作为一种新兴的旅游形态,已经受到越来越多国内旅游者的追捧,成为了一支名副其实的“潜力股”。随着经济社会的整体发展,露营经济已经有了提档升级的现实可能性和消费需求。要实现我国露营旅游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关注以下几点:

       第一,营地经营者应完善自身,要加强露营地的合规性,消除露营者的“后顾之忧”,减少对生态环境的压力。首先,注重完善露营设施,提高露营生活需要的便利性是露营目的地建设的重中之重。营地应提供水资源、卫生设施、餐饮设施、废弃物收纳站、车辆服务设施、户外电源等基本服务,提高露营设备的智能化和便利化。另外,经营者应承担好生态责任。在露营地的建设上,开发者应更加注重营地对当地生态环境的影响,多角度考虑生物、污染等问题,采用环境友好型建筑方法,以高质量的标准建设适合当地的露营地,在场地环境的生态承受能力之内确定接纳容量和营地建设规模。其次,在赛道拥挤,越来越多新企业想要瓜分“露营”这块蛋糕时,做优产品品质尤为重要。在个性化上,营地应更加注重人性化设计,在细节上更为用心。面对不同的消费群体,提供差异化的露营体验。提高消费者对露营营地的信心,提高市场口碑,获得更强的竞争力。在多样性上,营地经营者应注重丰富露营内容,排列组合好“营地+景区”“营地+田园”“营地+研学”“营地+体育”“营地+玩乐”“营地+演艺”等不同模式,创造丰富多样的露营产品。

       第二,露营者应该规范自身的游客行为,严格遵守相关规定,减少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做文明的露营者。在露营全过程中做到环境保护,实现“除了脚印,什么也不要留下;除了照片,什么也不要带走”。注重所携带露营设备的环保属性,减少产生的大气污染、水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使露营地保持原始的自然风貌,让露营者与当地生态达到和谐共存的境界。

       第三,政府以及其他管理机构应逐步完善露营运营标准体系、监管体系以及惩罚机制,促进露营地管理流程规范化、标准化。露营市场虽然火爆,但仍处于稚嫩期,乱象丛生的各类现状急需整治。目前欧美露营旅游根据不同的标准已经形成了相对完整的分级管理体系,我国应借鉴学习、与国际标准接轨,制定适合我国国情的管理标准。只有管理部门的行业规范和宣传教育及时跟上,才能扭转露营产业野蛮生长所造成的各类乱象,切实规范露营企业以及露营者的各类行为,让相关人员有标准可遵循,创造健康清朗的露营行业气候。

       食于山野,宿于山野,露营是一种亲近自然、放松身心的良好生活方式。露营经济不是短平快的快钱项目,更不是韭菜项目,而是未来带动国内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新引擎。虽然目前我国同一些发达国家的露营产品存在较大差距,但是中国露营市场的潜力巨大,随着经济发展在未来势必有继续增长的趋势。若要有大作为,单靠建设营地远远不够。做优露营经济,对营地开发和运营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的是强大的服务能力和科学的管理思维,而非简单的一顶帐篷和三餐美食。只有当这种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生态保护的理念深入人心,露营产业才能乘风而起,实现真正质的飞跃。

作者:崔莉,教授、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中国生态文明治理现代化研究院执行院长

分享到:

Go to Forum >>0 Comment(s)

No comments.

Add your comments...

  • User Name Required
  • Your Comment
  • Enter the words you see:   
    Racist, abusive and off-topic comments may be removed by the moderator.
Send your storiesGet more from China.org.cnMobileMobileRSSRSSNewsletterNewsle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