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译制与传播高峰论坛暨中广联合会影视译制与传播委员会2022年年会成功召开

 
Comment(s)打印 E-mail 中国网 2022-11-22
调整字号大小:

11月19日,影视译制与传播高峰论坛暨中广联合会影视译制与传播委员会2022年会在线举办。论坛以“影视译制与国际传播:新时代的命题”为主题,设有一个主会场和六个平行分论坛。

本次活动由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国际合作司指导,中广联合会影视译制与传播委员会主办,广西广播电视台承办、北京外国语大学国家翻译能力研究中心协办。

在开幕式致辞环节,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国际合作司一级巡视员周继红从内容传播、渠道建设和新媒体走出去三个方面回顾了我国近年来在视听产业国际传播领域的成就,并提出“重视中外合作,提升译配效能”、“重视人脉建设,加强对外传播”和“提升专业性,繁荣译制产业”三点思考和期待。她鼓励影视译制领域专家学者和从业者用实际行动贯彻落实好二十大精神,为传递“全球发展倡议”和“构建全球发展命运共同体”理念贡献更多力量。

中广联合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黄炜在致辞中指出,中国是一个视听大国,具有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与东方哲学的戏曲片、功夫片、动画片、纪录片、故事片等在世界上备受关注与赞誉。鼓励相关领域从业者充分利用视听媒体对外传播的渠道,增强中国国际影响力,树立良好大国形象。

中广联合会影视译制与传播委员会会长李佐文在致辞中指出,提高影视译制质量,对促进世界读懂中国、读懂中华民族、读懂中国共产党具有重要意义。如何通过精准翻译和高水平传播来实现中外文化有效沟通是当前广大专家学者需要关注的重点,希望各位专家学者能通过本次高峰论坛从多元角度分享真知灼见,从而推动中国影视译制事业进一步发展,为真正实现中外文化交流互鉴做出贡献。

广西广播电视台副总编辑郑葵在致辞中回顾了近几年广西广播电视台在向东盟国家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华文化方面的实践和成果,并表示将携手行业同仁、东盟各国,互学互鉴,共同做好中国影视剧、视听节目、期刊杂志等各种媒介产品的对外传播,实现优秀中华文化走出去的伟大目标。

随后,来自中央电视台、中国广播艺术团、五洲传播公司、中国电影数字制作基地有限公司、广西广播电视台、北京四达时代传媒有限公司、中阿卫视、内蒙古广播电视台、八一制片厂、深圳天天成长影视有限公司、东方卫视、中国传媒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对外经贸大学等15家单位的16位国内影视译制领域的资深专家分别进行了主旨发言。

云南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刘树森在题为“中国影视译制方式及其传播特征的比较研究——基于配音与字幕发展历史的解读”的主旨发言中,从历史与现代的角度对影视进行了定义,强调了译制作品作为艺术作品、新闻媒介、大众文化消费产品的重要性,回顾了中国影视译制的发展历程,分析了影视译制配音“追求他性”的特征;同时刘树森教授从译制成本、观众的变化、当代文化传播的时效性等方面探讨了配音消失和字幕流行的原因,以及字幕对再现国外影视作品译制片艺术性的负面影响。

中国广播艺术团国家一级演员、资深配音演员、配音导演廖菁和中央电视台国家译制片导演、配音演员张伟在题为“重整旗鼓、再现辉煌”的发言中强调了译制传承的重要性。张伟表示,新人要传承好老一辈配音演员的优良传统,把握好影片语言的基调,配出大家喜闻乐见的好作品。廖菁表示,在译制片处于低迷期的大背景下,要注重对新人配音演员的专业考察与培养,要始终坚守剧本翻译要有味,演员配音要有神的译制原则,同时她表示影视配音对于保护汉语传统、展现汉语魅力具有重要意义,行业同仁应该重视译制片的传承和发展。

华侨大学副校长兼外国语学院院长、中国人民大学教授王建华在题为“国内外影视译制质量评估研究”的发言中指出,目前国内影视译制质量评估研究较少,且国内译制产业缺乏系统性评估标准,强调了梳理国外影视译制质量研究进展、从中提炼质量评估标准的重要性,同时提出了影视译制产业发展路径与翻译策略,以期能够更好推进中国影视外译与传播事业,为影视外译与传播良性发展提供科学性质量保障。

五洲传播有限公司总经理杨艳珺在题为“对外宣传中,如何做实精准化传播”的发言中指出五洲传播有限公司在实现精准化国际传播的道路上不断探索、不断尝试,分别从选好切入点、抓住共情点、找准落脚点、把握平衡点四个方面切入,深入分析了实现精准化内容生产和国际传播的具体路径。

中影电影数字制作基地有限公司副经理王宜风在题为“国产优秀电影民族语译制的发展与突破”的发言中,从素材制作、译制技术、译制标准、译制语言、院线放映等方面详细介绍了国产优秀电影民族语译制的发展与突破,他指出,如何在让少数民族看懂电影的基础上实现让更多群众看懂电影,是当前中影译制中心的关注重点和发展方向,强调实现电影民族语译制从对内推广到向国际传播具有重要意义。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英语学院教授王建国在题为“少数民族题材电影英译及研究回顾与展望”的发言中,回顾了1933年到2021年间中国少数民族题材电影的产出情况以及少数民族题材电影英译的三个阶段,探讨了新中国成立前后少数民族题材电影在英语国家的受众传播情况,并从技术和功能两个角度分别探索了少数民族题材电影英译研究的可发掘空间。

国家一级录音师、广西广播电视台译制专家雷庆胜在题为“中国-东盟译制合作与发展——缅甸语《红楼梦》译制过程浅析”的发言中,详细介绍了1987年版《红楼梦》电视剧的缅语译制全过程,以及中国-东盟译制中心在合作创新、搭建专线网络平台、实现AI云译制等方面取得的重大进展。

北京四达时代传媒有限公司总经理孟力在题为“海外传播本土化,中华文化放异彩——谈四达时代影视剧海外传播”的发言中从制作本地语频道、建设本地译制基地、译配剧目多元化、节目形式本土化等方面详细介绍了公司的本土化战略及在传播渠道方面的独特优势。

中阿卫视执行台长葛佳在题为“高水平译制是中国电视剧海外传播重中之重”的发言中介绍了我国阿拉伯语人才培养的现状,同时表达了自己对视听领域人工智能应用的思考。此外,她还例举了中国电视剧在阿拉伯语国家传播取得的丰硕成果,并根据自身从业经历,分析了中阿译制的相关经验。

中国传媒大学教授,中广联合会影视译制与传播委员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金海娜发表了题为“中国电影外译:历史的回响与时代的命题”的演讲。她系统地梳理了中国电影翻译史从上个世纪二十年代至今的发展脉络,并展示了二十一世纪以来中国电影产业的辉煌成就。她表示,在当下中国迈向电影强国之时,中国电影外译将帮助更多国际观众看懂中国电影,增强中国文化的吸引力和感召力,促进中外文化交流和文明互鉴。

广西广播电视台北部湾之声越南语专家温日豪在题为“守正创新,做好中越文化交流传播的译介工作”的发言中,从中越文化推介取得的良好成效进行切入,介绍了北部湾之声秉承守正创新精神,利用网络新媒体多元呈现中华文化的具体实践。他指出,在对外译介过程中,要做到传播内容上的守正。译介者要了解境外受众的思维情况,满足境外观众对我国文化的渴望。

内蒙古广播电视台项目科主任阿古拉在题为“中国译制影视剧对蒙古国传播的经验与收获”的发言中,从内蒙古译制的基本情况、工作成效、实践经验和个人思考四个层面,介绍了中蒙译制中的优秀歌曲与作品。他表示,当下应加强中蒙译制人才队伍的培养,促进双边文化传播,合作共赢。

八一电影制片厂编剧,电影翻译贾秀琰在题为“真正爱好,定能译好”的发言中,从“专业艺术素养,团队合作精神,真诚热爱态度”三个方面分享了自己在从事翻译院线进口片对白和字幕的15年时间里,通过实践和学习感受到的译事之难和译事之乐。

深圳天天成长影视有限公司总经理胡旭在题为“儿童现实题材影视剧的国际传播”的发言中,从“现实题材生活化讲述、人文关怀与社会温度、服务于全球家庭观众、努力提高译配质量”四个方面分享了儿童题材作品海外传播的心得体会。

东方卫视主持人、配音演员贝倩妮在题为“译制电影——不只是回忆”的发言中,以“剧本翻译要有味,配音要有神”为切入点,指出在字幕组当道的双语片时代,剧本翻译仍要有味,即使是需要配音的内容是动漫和游戏,也依旧要传神。她表示,翻译剧本应当深入走进一个人物,认识一种文化。

论坛还邀请了32名中青年学者分别在“视听翻译与国家形象构建”“字幕组翻译研究”“影视翻译教学与人才培养”“民族语译制与无障碍译制研究”“影视翻译与媒介文化”和“影视译制理论与研究方法探究”六个分论坛分别进行主题汇报,共同研讨影视译制,回答时代命题。本次论坛内容丰富,话题新颖,充分展示了影视译制与传播研究领域的活力景象,同时吸引了近万名观众通过腾讯会议、B站和视频号等线上平台共同观看本次论坛。

分享到:

Go to Forum >>0 Comment(s)

No comments.

Add your comments...

  • User Name Required
  • Your Comment
  • Enter the words you see:   
    Racist, abusive and off-topic comments may be removed by the moderator.
Send your storiesGet more from China.org.cnMobileMobileRSSRSSNewsletterNewsle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