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水北调力促高质量发展 国家水网加速主骨架构建

 
Comment(s)打印 E-mail 中国网 2022-12-12
调整字号大小:

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全面通水8年来,累计输水超586亿立方米,直接受益人口超1.5亿人。工程持续扩大调水综合效益,依托南水北调国家水网主骨架和大动脉,沿线受水区不断完善配套工程,国家水网加速构建。

随着渠成水到,华北大地上形成了一张张大小不一的区域水网,受水区水资源统筹调配能力、供水保障能力、战略储备能力进一步增强,南水北调工程已经成为沿线42座大中城市280多个县市区的生命线。

综合效益不断彰显 支撑国家重大战略实施

东中线一期工程初步实现了“四横三纵、南北调配、东西互济”的水资源配置格局,支撑了京津冀协同发展、雄安新区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复苏了河湖生态环境,防洪减灾效益明显。

东中线一期工程多次参与排涝、接力抗旱和河湖应急生态补水,保障了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水安全。今年夏季,长江中下游地区旱情严重,中线一期引江济汉工程、东线一期工程相继启动泵站,加入调水抗旱行动,南水成为湖北、江苏等沿线省市保障生产生活的“救命水”。

河南省禹州市神垕镇是“钧瓷之都”。“过去制作瓷器用水,都去驺虞河里拉水,河水干了之后,只好打深水井,电费高,水质差,便选择水窖接雨水用。”禹州供水公司神垕水厂董事长王敏霞说,“雨水也不够用,瓷器生产企业只好从30公里外拉水,每吨水近40元,很多企业支撑不下去。”

截至今年11月底,神垕镇累计使用南水2004.48万立方米,充足的南水让神垕镇钧瓷产业实现了规模化发展。

东中线一期工程促进了产业结构优化调整,沿线经济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江苏省江都市通过生态倒逼,传统制造业企业主动转型。河南省、河北省关停并转水源保护区内的污染企业和养殖项目,大力发展绿色、循环、低碳工业。邯郸钢铁、马头电厂、定州华电、保定长城等骨干工业产品质量进一步提升,为调结构、转方式、促转型创造了空间。

东中线一期工程长期助力华北地下水压采和河湖生态环境复苏,有力推进了沿线生态环境治理,沿线受制于水的旅游业被盘活。中线一期工程累计向50余条河流实施生态补水,补水总量89.54亿立方米。华北地区地下水位下降和漏斗面积增大的趋势得到有效遏制,部分区域地下水位开始止跌回升。南四湖多年没见的毛刀鱼回来了,济南市趵突泉等泉眼一年四季喷涌,南水北调输水干线、支线河道成为风景秀美的城市景观河道。北京永定河、石家庄滹沱河、邢台七里河成为市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焦作市“天河”生态公园获批国家4A级旅游景区。

白洋淀对于雄安新区规划建设意义重大、影响深远。自2017—2018年度以来,中线一期工程通过曲逆中支、蒲阳河、瀑河、北易水等退水闸向白洋淀及上游河流实施生态补水,目前累计补水8.49亿立方米。白洋淀水质由劣Ⅴ类提升至Ⅲ类,步入全国良好湖泊行列。截至12月12日,中线一期工程累计向雄安新区供水9134万立方米,为雄安新区建设,以及城市生活和工业用水提供了优质水资源保障。  今年4月至5月,水利部联合北京、天津、河北、山东四省(市)政府和南水北调集团开展京杭大运河2022年全线贯通补水工作,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北延工程向京杭大运河黄河以北707公里河段补水1.89亿立方米,助力京杭大运河实现了近百年来全线水流贯通。12月9日, 北延工程首次启动冬季大规模调水,将向河北、天津调水2.16亿立方米,调水量创历史新高。

东中线一期工程置换出大量地下水和地表水,原来被挤占的农业用水退还于农业,提高了沿线地区农田灌溉保证率。

今年,河北省魏县双井镇李照河村农民李俊平家的优质高产水稻亩产量达到了1000斤,利用水稻秸秆试种出的赤松茸每斤卖到了25元,腰包比往年鼓了不少。进入乡村振兴阶段后,魏县双井镇不仅在水稻种植模式上创新,还将打造集景观、游玩、农学、耕作于一体的稻香故园,发展乡村旅游,多业态增加农民收入。

2016年6月,魏县配套工程南水北调水厂正式切换南水。通过优化配置各种水资源,魏县充分利用黄河水、卫河水和岳城水库水,建设起“全域水网”,串起全县数百个村庄,大力发展农作物经济。魏县把优质高产水稻在试种基础上扩大到5000余亩,传承河北大鸭梨之乡美誉,把果树面积扩大到了20万亩,一座座农业蔬菜大棚连成了片。

“截至目前,魏县使用南水近9000万立方米。今年10月17日,魏县成功入选2022年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创建名单。”魏县南水北调水厂经理熊志军说,“2020年底,魏县在河北邯郸地区率先实现城乡供水一体化目标,全县106万群众全部用上了南水。”

以东中两线为主骨架初步形成国家区域水网

作为国家水网的主骨架和大动脉,东中线一期工程初步构筑起我国“四横三纵、南北调配、东西互济”的水网格局。

从万米高空俯瞰,东中线一期工程如两条巨龙蜿蜒千里。在水利部的科学指导下,工程沿线地方政府依托东中线一期工程之“纲”,初步织就起优化水资源配置的区域骨干水网之“目”,以重点调蓄工程和水源工程为“结”,不断编织出我国从南到北,从城市辐射乡村的两条带状水网。

纵向的东线一期工程(京杭大运河)与横向的长江、黄河、淮河自西向东相交,如一个“丰”字。2022年,东线北延应急供水工程助力京杭大运河实现了近百年来全线水流贯通。中线一期工程出丹江口水库,自南向北,一路沟通长江、淮河、黄河和海河流域,如多了一横的“丰”字。2021—2022年度,中线调水再创历史新高,超92亿立方米。

东线一期工程在江苏境内形成一个新老工程交织、调水线路交错的复杂水网。工程充分利用京杭大运河、入江水道、徐洪河等开放式河道,串联洪泽湖、骆马湖、南四湖,如一个麻花辫,有效提高了江苏境内受水区供水保证率。

东线一期山东干线工程及配套工程体系,构建起山东省T字型骨干水网格局,实现了长江水、黄河水、当地水的联合调度优化配置。山东省成为全国首批省级水网建设先导区,将全面构建“一轴三环、七纵九横、两湖多库”的总体布局。

淮水北调工程属于安徽省“三横三纵”水资源配置体系的跨区域骨干调水工程,也是南水北调东线的接力和延伸。工程建成运行以来,有效缓解了宿州、淮北等市水资源短缺现状。

北京市建成了一个沿着北五环、东五环、南五环及西四环的输水环路,拥有向城市东部和西部输水的支线工程,以及密云水库调蓄工程,累计接受南水84亿立方米,1500万人受益。全市构建起“地表水、地下水、外调水”三水联调、环向输水、放射供水、高效用水的安全保障格局。

82亿立方米南水源源不断输入天津后,1400万人受益,天津市逐步形成了一个以中线一期工程、引滦输水工程一横一纵为骨架横卧的十字型水网,于桥、尔王庄、北大港、王庆坨、北塘五座水库互联互通、互为补充、统筹运用。

中线总干渠与邢清干渠、石津干渠、保沧干渠和廊涿干渠等配套工程相连,在河北省形成了一个梳子状的水网。河北省3200万人受益,500多万群众告别了长期饮用高氟水和苦咸水的历史。河北省正统筹考虑中东线工程,构建“南水、水库水、地下水”三水联调、“两纵八横、多库群井”的配套工程体系。

中线总干渠与南水北调配套工程在河南省形成了南北一纵线、东西多横线的供水水网,形状像一个鱼骨架,供水覆盖南阳、平顶山等11座省辖市及41座县级市,受益人口2600万人。河南省正在积极打造“八横六纵,四域贯通”的河南现代水网。

分享到:

Go to Forum >>0 Comment(s)

No comments.

Add your comments...

  • User Name Required
  • Your Comment
  • Enter the words you see:   
    Racist, abusive and off-topic comments may be removed by the moderator.
Send your storiesGet more from China.org.cnMobileMobileRSSRSSNewsletterNewsle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