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磨出中国职教名片

 
Comment(s)打印 E-mail 中国网 2023-01-03
调整字号大小:

“友谊如山川大地,对河流的接纳;友谊像蓝天白云,对鸟儿的关爱。”湖南生物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动物科技学院青年骨干教师马玉捷在中国援埃塞俄比亚农业职业教育技术援助项目20周年之际提笔写下这些诗句。作为第20期的援埃塞俄比亚职教组成员,马玉捷同20名教师一起圆满完成了为期9个月的赴非职教任务。是什么让她克服物资匮乏、语言不通、断电断网等重重困难,毅然选择为中国援埃塞俄比亚农业事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呢?

弃医从教,归来不忘初心

马玉捷自小就对各种动物“情根深种”,在电视上看了许多关于大自然的纪录片,对神秘的非洲大陆有一份热诚的向往之情。本硕均就读于中国农业大学的她,在毕业后决定回到家乡湖南发展,从事兽医一职,励志于提升家乡的动物医疗水平。但不久之后,她发现,地方的动物医疗水平受制于经济发展等诸多因素,光凭一己之力很难扭转。有时候即使医生拼尽全力救治,但在临床诊疗过程中还是不可避免地会发生无力回天的情况。马玉捷认识到,光靠一个人的力量还不够,需要有一批优秀的动物医疗人才方能产生显著变化。于是马玉捷选择“弃医从教”,来到湖南生物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动物科技学院传授动物医学的专业知识与技术。

湖南生物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是一所历史悠久的职业教育院校,曾为中埃农业职教发展事业作出了极大贡献,输出了许多职业技术培训精品课程,参与了多次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职教帮扶。马玉捷由此接触到了中国援助埃塞俄比亚的农业职教项目,她怀着激动的心情报了名,并于2019年7月顺利通过了中埃农业部的选拔与考核,成为了第20期援埃塞俄比亚队伍中最年轻的教师。其他教师大多年纪较长,家庭稳定,孩子没有考学压力,只有马玉捷还未成家,但她认为,“就是应该趁着年轻多走走,多看看。”

被“逼出来”的智慧

2019年10月14日,马玉捷同其他老师一起跨过山海,远赴重洋,来到埃塞俄比亚的Alage学院执行援助任务。

Alage学院地处自然保护区中,位置偏僻,占地面积很大,足有4700公顷,在学院中出行需车辆才能到达。整个学院内的教学物资和生活物资都很匮乏,且团队仅配有两辆车,通勤、采买多有不便。

教室中没有配套的教具、没有投影仪、多媒体,她就用自己的笔记本电脑搜集教学短片和图片给同学们播放讲解,用手举着一排排给同学们传阅。

马玉捷在Alage学院给当地学生上课现场图。[受访者供图]

低年级的当地学生普遍缺少教育,英语水平不高,不同民族之间的语言也有些许差异,上课时语言不通,马玉捷就依靠画图、手语表意。遇到重点、难点时,她还会想办法拜托班上英语较好的主要民族同学来帮忙翻译,确保不同民族、不同语言水平的埃塞俄比亚学生都能理解她的意思。

每周马玉捷都需出门40公里采购生活物资和实验示范材料,但2台配车根本不够11位老师同时使用,因此她坚持每天步行去学院兽医系的动物诊所上班,同时以最饱满的热情与当地牧民接触、交流。

马玉捷在当地动物诊所上班现场图。[受访者供图]

在诊所工作时,马玉捷也会积极学习一些医疗术语的当地叫法,并运用在课堂教学中。当地学生每每听到她说自己的母语,都会非常开心,觉得她很厉害,很佩服她。这种语言与文化上的分享和交流饱含温度,似乎比专业知识更能深入人心,搭建起人与人心灵的桥梁。

融入当地,行走的“中国名片”

马玉捷的吃苦耐劳、钻研敬业精神赢得了当地人的敬重与好感,被Alage学院院长Dr.Kebede盛赞。埃塞人民纷纷与她结为好友,谁家有什么婚礼仪式、生日宴会,都会叫上她一起。这些载歌载舞、欢声笑语的日子成为了马玉捷驻非生活中难忘的点滴。直到现在,他们还保持着联系,逢年过节时还会给对方发照片问候。

马玉捷参与当地聚会现场图。[受访者供图]

如果用几组词语来形容埃塞俄比亚人民的话,那应该是热情、真诚、乐观,这也是马玉捷喜欢这片土地的原因。她回忆道,刚来埃塞俄比亚时,每每走在路上都会有人热情、真诚地向你问好、行礼,不论你是什么身份或地位;初来乍到,由于不适应当地环境,对跳蚤过敏,马玉捷身上起了大片红疹,只有过一面之缘的当地妇女朋友们听闻后纷纷赶来慰问,自发地帮她清洗房间,让她十分感动;当地孩子普遍家庭条件较差,没钱读书,学校会资助他们一部分来减轻负担,但前提是他们需通过既定的学业考核,因此他们都非常好学,上课认真又努力;即便是这样拮据,他们的家长也会在他们过生日时想办法制作美食,装点家里,让孩子邀请伙伴来一起玩耍……

马玉捷说,在这里与埃塞人民共同生活,感受其精神面貌后,自己受到了深深的鼓舞,“感觉之前人生中遇到的困难都不叫事儿”。慢慢的,沐浴在当地快乐的氛围里,自己也由之前的悲观主义变成了一个乐天派。

再出发,用”心“书写中国职教故事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其实早在多年前,马玉捷就在为“中文+职业技能走出去”事业默默奉献着自己的力量,她曾利用课余时间独自完成了8万字英文版埃塞俄比亚农业职业教育兽医专业国家培养标准的翻译,在疫情期间也参与了多门高质量职业教育网课的制作。

看到中外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对动物医学专业感兴趣,希望从事相关职业,马玉捷感到非常高兴。同时,她也很期待我国的援外职教队伍迎来更多年轻血液的加入,让更多热爱这份职业的年轻老师将这些“希望之种”——更先进的技术、知识、教学方法等,传递给埃塞俄比亚的师生们。

从埃塞俄比亚回来后,马玉捷作出了一个决定,她打算自学考取中文教师资格证。她说,“当时身边的外国朋友都想学中文,但自己那时候不会教,所以想要考下这个资质,即是弥补文化交流上的遗憾,也是为下次能够更好的在职教过程中融入中文、中国文化做准备”。

当前正值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之际,校方领导知道了马玉捷的计划后表示非常支持,并且鼓励其他援外老师也尝试考取中文教学资格证,让语言优势与文化交流帮助我国职业教育更好地对接海外企业、服务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以及提升国际影响力。

采访人:吴童 庞伊淼

撰 稿:王姝静


分享到:

Go to Forum >>0 Comment(s)

No comments.

Add your comments...

  • User Name Required
  • Your Comment
  • Enter the words you see:   
    Racist, abusive and off-topic comments may be removed by the moderator.
Send your storiesGet more from China.org.cnMobileMobileRSSRSSNewsletterNewsle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