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游泳中心“水冰双驱”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

 
Comment(s)打印 E-mail 中国网 2023-07-25
调整字号大小:

“双奥场馆”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冰立方)经过2008年奥运会和2022年冬奥会的建设和改造,形成了水上与冰上双线业务,为京津冀地区市民百姓提供体育服务。同时,场馆经过双奥赛事运行工作的锻炼与检验,也逐步打造出了一支勇于开拓、善于管理、精于组织的干练团队,坚持以奥运水平服务京津冀体育事业和场馆多元利用的可持续发展。

[水立方 供图]

水上赛事:深耕多年,初具影响

奥运赛后,国家游泳中心在连年举办高水平国际赛事承办任务的基础上,通过组建水立方游泳俱乐部肩负起推广全民健身运动、繁荣群众体育的职责和使命。国家游泳中心与北京市游泳运动协会紧密合作,积极承办京津冀游泳公开赛。作为目前国内规模最大的室内群众游泳赛事,该赛事自2014年创办至今已连续举办八届,累计服务选手和观众超10万人次。

经过多年深耕细作,该赛事品牌及在京津冀地区的影响力日渐成型,赛事规模、群众基础、商业开发等各项赛事指标逐年提升,既落实了全民健身国家战略,促进了地区游泳健身事业高质量发展,更促进了京津冀地区游泳赛事及相关产业的良性发展。

实践之下,水立方游泳俱乐部也积累了赛事策划组织、现场保障、招商运营等工作的丰富经验,目前也逐步将这些经验应用到自主IP赛事——水立方青少年游泳系列赛中。该赛事仅2023年5月的一站比赛即吸引了1800余名青少年选手参赛,且赛事影响力已从京津冀地区辐射到了全国多个省市的77家俱乐部。


[水立方 供图]

冰上赛事:以“水”为鉴,蓄势进取

2022年冬奥会后,国家游泳中心的冰立方冰上运动中心作为冬奥遗产面向公众开放服务,并承担起传承双奥文化、推广冰壶运动、主推冰雪运动发展的历史使命。

冰上运动中心运用双奥赛事运维成果、借鉴水上赛事及项目成功经验,以滑冰及冰壶为核心产品,打造集冰上精品赛事举办、大众冰上健身、专业冰上培训、体育旅游地标、冰上演出平台、冰壶运动推广、冬奥文化基地七大功能于一体的综合冰上项目平台;力求以奥林匹克中心区为核心聚集地,不断扩大影响力辐射范围,促进群众冰雪运动和冰雪产业发展。2022年8月至今,冰上运动中心已接待来自本市及外省市冰上运动爱好者超过70000人次。

2023年5月,国家游泳中心承办了2023—2024国家花样滑冰等级测试-北京站,“冰立方”与“冰丝带”协同作战,服务了来自全国各地的6000余名参赛者。6月,冰上运动中心首次举办自主IP赛事——“ICE CUBE”杯冰壶邀请赛,吸引了来自京内外的12支队伍参加比赛。接下来,冰上运动中心还计划承办北京市青少年冰壶俱乐部联赛、全国中小学生冰壶锦标赛等。

此外,冬奥筹备及赛事举办期间,世界冰壶联合会、中国冰壶协会及北京国资公司已达成三方战略合作,在冰立方冰上运动中心设立“世界冰壶学院培训中心”;同时,中国冰壶协会、国家体育总局冬运中心、国家游泳中心在冰立方冰上运动中心也共同设立了“中国冰壶协会青少年发展中心”。未来,“两个中心”将在京津冀地区乃至全国范围内持续发展冰壶运动,推广冰壶文化。

[水立方 供图]

旅游服务:开发研学,探索蓝海

作为双奥地标性场馆,国家游泳中心一直是京津冀地区旅游打卡必到景点。冬奥赛后,国家游泳中心积极打造“体育+科技+文化”的业务布局,以多元业务融合为抓手、以提升旅游服务为目的,开发起“研学”市场的蓝海。

国家游泳中心打造了“水立方青少年成长俱乐部”自主IP,研创青少年成长“一站式”服务产品,通过组织开展营地、夜宿、小小讲解员、科学家讲座、趣味篮球对抗赛等主题研学活动,满足青少年深度体验双奥场馆体育、科技、文化和冬奥精神的需求。截至6月,青少年俱乐部已推出活动31场次、冬令营6场次及主题研学15场次;并与国家体育场、国家速滑馆以及国家体育馆达成四馆联动,创立《重返冬奥》主题营地和研学项目。

截至7月中旬,国家游泳中心共接待3500余名来自京津冀地区及全国各地的研学师生。以此为基础,国家游泳中心积极响应文化和旅游部资源开发司“协同开展红色旅游研学项目培育”的要求,进一步扩大研学项目受众面,面向广大青少年、学生群体、党团建团体提供双奥主题展览参观、双奥筹办历程回顾、智慧场馆科研创新讲解、水冰运动沉浸式体验等红色研学服务。以此为契机,国家游泳中心将在传播双奥文化的同时,进一步承担起弘扬北京奥运精神、展现新时代风貌的历史使命。

分享到:

Go to Forum >>0 Comment(s)

No comments.

Add your comments...

  • User Name Required
  • Your Comment
  • Enter the words you see:   
    Racist, abusive and off-topic comments may be removed by the moderator.
Send your storiesGet more from China.org.cnMobileMobileRSSRSSNewsletterNewsle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