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世界大河文明论坛”促进文明交流互鉴

 
Comment(s)打印 E-mail 中国网 2023-09-19
调整字号大小:

“黄河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根与魂。在漫长的中国历史中,从史前发展到各个王朝的更迭,绝大部分都是以黄河流域为舞台,中国的农业起源、政治制度、思想信仰也都是在黄河流域形成的。”在9月16日-9月18日在河南省郑州市举办的2023世界大河文明论坛上,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王巍一语道出了黄河文化之于中国的重大意义。

本次论坛以“文明交流互鉴·发展共创未来”为主题,除主论坛外,还设置了“世界大河文明的多样性与交流互鉴”“中华文明与黄河文化传承弘扬”“华夏文明与世界文明对话”和“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四个分论坛,旨在充分弘扬黄河文化,加强世界文明交流互鉴。

“中华文明与世界其他大国文明相比具备三大特征,连绵不断、兼收并蓄、多元一体。”王巍说,5000多年的中华文明史,其政治发展脉络清晰可循,文明传统历久弥新,具有突出的连续性,同时又吸收了很多外来文明,呈现一个吸收再创新的过程。

“世界上各个地区的古文明很多孕育在大河流域,然而并不是所有的大河流域都孕育了文明。”英国国家学术院院士克里斯多夫-埃凡斯教授认为,黄河流域文明的发生伴随着农业的产生与发展,是农业发展对定居和人口的增长这些促进文明产生的条件提供了基石。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刘海旺对此高度认同。他表示,人类文明的起源依托地理环境,尼罗河文明、两河流域文明包括中国的黄河文明和长江文明都是如此,“农耕文明是中华文明早期的最基本特征”。

北京大学教授、北京大学高等人文研究院执行院长王中江从发展的角度解读了中华文明的变迁。他说:“中国文化从远古时期到近代是一个不断扩展的过程。春秋战国时期百家子学的兴起,奠定了中国文化在以后几千年发展的源头活水,其创造性和包容性也让百家子学成为世界汉学界研究的对象。”

奥地利维也纳大学哲学系教授、奥地利科学院院士赫尔塔·纳格尔-多斯卡尔在发言中指出,东西方文化交流重在“求同存异”。“与会嘉宾进行深入交流并不仅仅致力于发现差异,而是要寻求共同点,寻找我们对于整个现代世界的共同关切。”他说,东西方思想虽然会有一些区别,但双方重要的共同点更不能忽视。

论坛现场。

论坛现场。


分享到:

Go to Forum >>0 Comment(s)

No comments.

Add your comments...

  • User Name Required
  • Your Comment
  • Enter the words you see:   
    Racist, abusive and off-topic comments may be removed by the moderator.
Send your storiesGet more from China.org.cnMobileMobileRSSRSSNewsletterNewsle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