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子李"第五代传人李连贵:扎出多彩生活滋味

技艺

通常制作一件彩牌楼工序繁复。包括:打绳、捆竹竿绑架子、拉串儿(用绳子在上下横竹竿间拉出斜网格)、铺地儿、拉带、码花(用皱纹纸做的各色纸花插在拉串儿的网格上,拼出各种图案也挡住露出来的竹竿)等多个步骤。平均制作一件大型彩牌楼,3个人同时制作,至少需要半个月的时间。

彩子业兴盛时期,北京城的手艺人数不胜数。而李家做彩活儿最与众不同的,就是能在平面的牌楼上做出各种“拐子活儿”。简单理解,“拐子活儿”指的就是牌楼上立体而出的那些棱棱角角。看起来简单,但是怎样让这些棱角在保证绝对安全不易掉的情况下,还与牌楼融为一体,其实难度极高。据说李连贵的父亲李增喜学到这个手法还有点传奇色彩。当年,一个乞丐连着一个多礼拜总在他家门前要饭睡觉,被李增喜让到家里去照顾后,日子长了,有一天这个乞丐指着李家做的彩活儿说,你们做的活儿都是平的,没意思,随后他将深藏不露的拐子活儿绝技传授给了李增喜。

李连贵说,自己也就学到了父亲手艺的十分之一,父亲做彩子活儿还有个绝技,就是从来不用尺子。那怎么量彩活儿的尺寸?用步子。耳濡目染,李连贵也学会了这个绝技。每次前期到现场量尺寸时,他几步走下来,将步数记在心里,回家做活儿做得都正合适。

讲究

扎彩子是北京民俗的一个缩影,这门技艺里包含着许多讲究。比如,李连贵曾应街坊之邀,为其女儿出嫁在娘家这边搭了个彩子,在两边分别挂了单喜字。典礼那天,很多邻居看后都奇怪,好事成双为什么老李不用双喜?李连贵说,按照老理儿,旧时女儿出阁时,娘家这边贴的就是单喜,到了婆家,那边搭的彩子才能用双喜。“既然用彩子,就得按照老讲究来。”

在老讲究里,喜棚必须要以红、黄、绿为主,寓意“连升三级”、“喜报三元”;冥婚以青黄两色为主,寓意“天青地黄”;祝寿用红黄两色为主,寓意“福寿双全”;丧祭又分新丧、周年等使用不同的颜色……这些细节之处,对北京民俗研究都具有很高的价值。

说到今后的传承,李连贵说:“2008年的时候,我儿子李超和我侄子李瑞开始和我正式学了。不管是开玩笑还是正式,反正给我磕了头了。还有―个大徒弟叫钟磊。我三哥,我侄子,我孩子,我外甥,还有徒弟都干得比较不错的。”

“过去四九城里都有做彩活儿的,现在几乎没人干了。有的是岁数大了,有的是不爱学的,有的是有能耐的不做。我的建议是传承下去。为什么我要干,就是怕老祖宗留下的东西失传了。我希望咱们政府部门,一定要把非遗文化传承下去。因为老祖宗留下的东西太不容易了。反正我这两三个徒弟应该是丢不了,他底下的人丢不丢就得看他们的了。”

北京晚报     2016/01/21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