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域列车上最后一班岗

习惯克服高原反应

从北京到拉萨,从海拔40米到海拔5000多米,垂直落差超过100倍。高原反应是进藏人员的最大考验,即使是有着10年进藏经验的孙玉顺也不例外。

2月1日晚,列车刚过西宁不久,在进入海拔达3800米的关角隧道时,孙玉顺开始头晕。

孙玉顺说,高原反应不是说经常来适应了就不会再有,只是反应的强烈程度如何。反应大的会头疼、呕吐,轻的也会头晕、恶心。如果碰到感冒,反应会更强烈。但为了不麻烦同事,只要不是重感冒,当班乘警都会坚持不请假、不串班。

孙玉顺已经习惯了这种高原反应,只是一直没敢告诉妻儿,“怕他们担心”。每次家人问及,孙玉顺都说没事。

京藏列车上不但有供氧设备,而且在格尔木到拉萨区间,还会有随车医生从格尔木上车。一旦有旅客出现高原反应,乘警会协助医生对旅客实施救助。如果旅客症状严重,乘警们会联系前方车站准备急救。

长年频繁地往返高原,孙玉顺等乘警们都不同程度地感到身体不适,此时,孙玉顺和鲁鹏飞的巡查速度慢了很多。记者问及他们的感受,他们仍笑着说“能克服”。

2月2日下午两点,列车到达天空之城拉萨。孙玉顺与前来接车的拉萨车站铁路警察进行交接,说明车上治安状况等情况。

京华时报     2016/02/06
     1   2   3   4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