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自然基金会和吉林省林业部门的工作人员打开栅栏将鹿群放归野外。 |
此次野放由WWF(世界自然基金会)与吉林省林业厅、汪清林业局合作完成,标志着珲春-汪清野生东北虎定居项目的正式启动。
去50多年来,由于大规模森林砍伐及经济发展的影响,特别是长期的盗猎压力,长白山区野生东北虎种群数量急剧下降,目前仅有15只左右。而俄罗斯远东地区生存着大约450只左右野生东北虎,并呈现向中国境内逐年扩散的趋势。
然而,WWF支持并组织实施的东北虎猎物——有蹄类本底调查结果显示,长白山区现有的大型有蹄类动物种群,特别是东北虎喜食的马鹿和梅花鹿,很难在自然条件下短时间内恢复到满足老虎生存需求的猎物水平,无法满足野生东北虎长期定居及繁衍的需求。
“在野生东北虎经珲春-汪清向长白山腹地扩散的主要通道上适当野放东北虎猎物,有助于建立猎物繁殖种群、增加猎物种群密度、提高猎物恢复速度,吸引东北虎种群向长白山腹地扩散和定居。” WWF(中国)物种项目主任范志勇介绍。
“此次野放鹿群是一次科学的尝试和探索,我们希望建立起野生东北虎猎物种群补充的规范和标准,为今后开展大范围的猎物恢复工作提供借鉴和指导。” WWF(中国)东北项目办公室朱江主任说,“通过示范快速恢复东北虎猎物、改造栖息地植被、反盗猎、种群监测等系统工作,我们希望在长白山地区建立一个东北虎定居单元,满足至少一只雌性东北虎定居的需求。”
在野放仪式上,吉林省林业厅野生动植物保护处处长于长春表示:“近年来,吉林省林业厅与WWF、WCS在东北虎保护上开展了富有成效的合作。特别是在种群定位监测项目中,多次通过远红外触发相机在珲春、汪清拍摄到东北虎、东北豹等珍稀野生动物的影像资料。我们希望通过这次野放项目,摸索恢复长白山区大型野生有蹄类动物种群的经验,为野生东北虎种群定居和扩散创造有利条件。”
Go to Forum >>0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