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岐山反腐座谈会禁念稿 财产公开成会场焦点
New anti-graft head promises more supervision

 
Comment(s)打印 E-mail 新京报  2012-12-03
调整字号大小:

官员财产公开成焦点

房产价值高,官员率先实行房产公开,很容易查实其购房款是否来自合法收入,也是发现腐败的最明显线索

会上,多位专家谈到尽快实行官员财产收入申报公开问题。

周淑真教授提到,反腐败工作很早就有“关口前移,源头治理”的提法,但在推动落实中进展缓慢,政府官员财产申报制度是各国通行的预防腐败的有效做法,在我国虽然很早就在个别地区进行了试点,但迟迟没有在更大范围内开展,“建议立即建立财产申报制度”。

马怀德同样力主尽快建立领导干部财产申报制度,“财产申报制度的关键就是公开,公开才能达到财产申报的效果和目的。公开是反腐败的利器,只要公开了,很多腐败现象就没有藏身之地。”

红旗出版社原副总编辑黄苇町发言时进一步提出财产公示。从目前看,对社会上呼声最高的官员财产公开制度,应有所回应,“这也是国际反腐败斗争已证明行之有效的反腐败措施”。

黄苇町主张,可以将房产公开作为突破口。由于各种隐性收入大量存在,目前,核查官员全部财产和收入难度还较大。

不过,房产需实名登记已能够实现全国联网,查清领导干部及其配偶子女名下有多少房产,从技术层面不成问题,实施起来相对容易。而且,房产价值高,官员率先实行房产公开,很容易查实其购房款是否来自合法收入,也是发现腐败的最明显线索。

黄苇町还提出,在“立信”上要有新突破。

他认为,当前,群众仍对两种腐败活动反应最强烈。

一种是发生在身边的直接损害群众利益的腐败活动;另一种就是某些领导干部利用职权或职务影响,为配偶、子女、其他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谋取非法利益问题突出。

他说,当然,也有些属于领导干部的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打着领导旗号拿地、拿项目、入权力股,而领导本人并不知情。但不管是真是假,在群众中产生的政治影响都极其恶劣,都要以敢于碰硬的态度,一查到底。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任建明则更关注背后的制度设计细节,他认为,在中国特殊的文化,特殊的发展阶段有特殊的问题,不是说把国外的制度简单地搬过来就有效。

反腐败认识被提升

任建明感觉到,十八大后,对反腐败的认识被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王岐山在座谈会上称,党的作风关乎人心向背,关乎党的生死存亡。

任建明明显感觉到,十八大后,对反腐败的认识被显著提升。

马怀德从行政法预防腐败角度发言,他认为,反腐败既要靠人,也要靠制度,更需要制度的支撑和创新,而法律作为制度的最高形态,应该法治反腐。

在专家学者发言时,王岐山听得很认真,听到精彩观点,不断地点头。

与会专家说,王岐山常在代表发言后,再提出一些看法,与专家们交流。

座谈会结束时,王岐山说:“我们会经常联系你们,座谈会能发表自己的意见,有思想,有讨论的观点,大家还能相互启发。我以后可能会就某个问题来找您谈。”

“现在更能够激起思想火花。”其中一名专家说,会上,大家对彼此不同的观点会提出自己的观点。

   Previous   1   2   3   Next  


分享到:

Go to Forum >>0 Comment(s)

No comments.

Add your comments...

  • User Name Required
  • Your Comment
  • Enter the words you see:   
    Racist, abusive and off-topic comments may be removed by the moderator.
Send your storiesGet more from China.org.cnMobileMobileRSSRSSNewsletterNewsle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