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犀相通 肝胆相照
——吴宓与吴芳吉的生死情谊

 
Comment(s)打印 E-mail 中国网  2012-12-24
调整字号大小:

作者:杜承南 王峰

吴宓 [资料图]

吴宓 [资料图]

千里迢迢下渝州

难忘的一九四九是中国近代史的分水岭,局势剧变,江山易帜,国民党政权一溃千里,共产党建立的人民中国迅速崛起于神州大地。在此天翻地覆之际,“每念国家危亡荼苦情形,神魂俱碎”的著名学者吴宓(1894-1978,字雨僧)也面临着何去何从的人生抉择。此前,香港大学征聘讲座教授的条件是能用英文讲授中国历史及中国宗教,友人力荐学贯中西的吴宓教授为不二人选,预期举荐水到渠成,不料吴宓却回函婉拒了。岭南大学校长陈序经以文学院院长之位邀吴宓南下广州,他也不为所动。台湾方面邀请吴宓担任台湾大学文学院院长,他以“不习南方水土”为由拒绝了台大的盛情邀请。当时不少学者纷纷赴美执教,而吴宓却斩钉截铁地表示:“宓极易得此机会,然宓决定不去”。

一九四九年四月二十九日,吴宓从汉口乘飞机入蜀,至北碚后,不再前行,应私立湘辉文法学院之请任该院教授,并在梁漱溟主持的勉仁文学院讲学。除在上述两校授课,吴宓还欣然前来重庆大学外文系任教。而重大的创始人之一吴芳吉正是吴宓的莫逆之交,情如手足。吴宓之所以只身入川,在重大任教,与好友吴芳吉不无关系。

吴宓坦承,就私人感情而言,他最心仪的女友是毛彦文,最知心的朋友则是吴芳吉(1896-1932,字碧柳,号白屋书生)。吴芳吉以诗名世,参与创办重庆大学,死后归葬江津白沙。吴宓曾对学生表示,死后亦要葬于吴芳吉墓旁,与自己的知已好友比邻相伴。

水木清华同窗谊

说来话长,“两吴”相识相交的深厚友谊要追溯到一九一一年,那时他们刚刚考入清华学堂。一九一二年间的一次学潮让两位少年熟悉起来。为抗议学校当局举措失当,清华学生奋起罢课,吴宓和吴芳吉都参与其中,并被选为代表。十名代表中,吴芳吉年龄最小,却最为积极活跃,颇具诗才的他还模仿骆宾王《讨武后檄》,写了一首《讨校长檄》,自署姓名张贴在食堂外的墙壁上。未久,学校当局暗中施压,拉拢分化,持续多日的学潮终告失败,吴宓等十名学生代表被迫离校。后经教育总长范源廉过问此事,校方同意十名学生代表“留校察看”,半年后无过激言行方可恢复学籍。吴宓等九人先后返校继续学习,只有性格刚烈的吴芳吉却坚持认为自己无错可言,无过可悔,终被校方勒令开除。吴芳吉表现出的与年龄不相称的成熟和勇气,吴宓大为叹服:“碧柳性格之激昂高洁,殆无可比。”

据吴宓回忆,众代表返校时均将责任归咎到吴芳吉身上,加之吴芳吉在学潮中最为坚定、慷慨激昂,既使他愿意认错悔过,校方也不会同意他返校。吴宓道德感极强,他后来意识到,其他学生代表所做之事至为不义,乃是典型的背叛行径。返校不久,得知吴芳吉陷入困顿,吴宓邀集其他同学募集款项,亲送至吴芳吉处。起初,吴芳吉闭门不纳,后见吴宓久久等待,确有真心实意,才把手言欢,尽释前嫌,从此两人正式订交、情同手足。

海角天涯情深深

一九一三年春,失学之后的吴芳吉在北京短暂逗留后,得同乡资助,回到四川。将至宜昌时,盘缠用完,加之长江航运因兵慌马乱受阻,吴芳吉只好上岸步行,一路忍饥挨饿、饱受磨难,历时五个月,绕行三千里,回家后大病一场。一年后,吴芳吉与本县蓑衣滩何树坤结婚,以教中学、做编辑维持生计,其父多年欠下巨额债务,家中一直入不敷出,只得寅支卯粮,勉强糊口。

一九一七年,吴宓赴美留学。抵达美国后,仍牵挂留在国内的吴芳吉,发动留学生为他募捐,还定下了五条原则:第一,数目多少不拘;第二,定期交纳;第三,只尽一己之义,不问受者用途;第四,永不要求回报;第五,待吴芳吉自立后,公议解除资助。其他人等不过一元、二元地捐助,多数款项都是吴宓从自己的生活费中挤出来的。自此,吴宓按时寄款给吴芳吉,同时还寄去英文书刊,鼓励他精进学业。吴宓见吴芳吉所做诗文颇有根底,大力鼓励他专走诗歌创作的道路,并搜罗英语诗集相寄。一九一九年,吴芳吉陆续写出《婉容词》《两父子》等脍炙人口的诗篇,声名鹊起,不胫而走。吴宓为之兴高采烈,写诗致贺:“此道今时无敌手,中华第一大诗人。”成名后的吴芳吉饮水思源,颇动感情地说:“雨僧者,吾良友而贤师也……吾诗有今日者,全赖雨僧之力也。”

一九二一年,吴宓归国后,两人往来更加密切。吴宓创办《学衡》杂志,与新文化运动对垒,遭受多方攻击,吴芳吉创办《湘君》杂志以为支援。对于命乖运蹇的吴芳吉,吴宓感同身受,除长期经济援助外,还多次帮助吴芳吉四处谋职,为其介绍西北大学、东北大学的教席。

一九二六年三月,身处西安的吴芳吉遭遇“围城”之困:吴佩孚部刘镇华率军包围西安,意在消灭陕西的国民军,双方展开拉锯战,势均力敌,相持不下。到了七月,西安城中粮尽薪空,西北大学师生杀马煮草,掘鼠捕雀而食。吴芳吉身陷险境,生死未卜,心境却坦然自若,有诗为证:“生命何渺茫,此心日恬泰。知到弦歌辍,坦然归上界。”(《民国十五年中秋后二日断粮》)吴宓在北京得讯,焦急万分,甚悔介绍吴芳吉入此虎狼之地。为弥补憾恨,吴宓写信拜托西安城内亲朋好友代为照料吴芳吉生活,并多次寄钱供养吴芳吉家人。

1   2   Next  


分享到:

Go to Forum >>0 Comment(s)

No comments.

Add your comments...

  • User Name Required
  • Your Comment
  • Enter the words you see:   
    Racist, abusive and off-topic comments may be removed by the moderator.
Send your storiesGet more from China.org.cnMobileMobileRSSRSSNewsletterNewsle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