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城之恋 情山恨海
于千万人之中,遇见你要遇见的人。于千百年之中,在无涯的时间荒野里,没早一年,也没有晚一步,遇上了也只能轻轻地说一句:“哦,你也在这里吗?”张爱玲写下这样的句子时充满了感恩之情。儿时的张爱玲在一个鲜少有爱的家庭中成长,应该不会想到二十几年后能遇到刻骨铭心的爱情。这一场堪称“传奇”的倾城之恋曾让张爱玲这朵花绽开得更艳丽、枯萎得更迅速、也凋谢得更为彻底,甚至还为它承受了一生一世的冷遇与非议。
张爱玲的小说《小团圆》迟至近些年才出版,颇似她以小说形式为自己书写的一部自传,其中着重描写了女主角盛九莉和汉奸邵之雍的相识、相知、相恋与劳燕分飞、各奔前程。开始并不轰轰烈烈,结局也非团团圆圆,故名之曰小团圆。
现实中,他们一个是当时上海最享盛名的女作家,一个是同样热衷文学的汪伪政府要员,就这样于千万人之中,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在滚滚红尘中彼此邂逅了。张爱玲孤芳自赏,对人性看得透彻,也不期待情感的恩赐,而胡兰成读懂了她的心,让她倾其所有的爱来感恩这百年一遇的相逢。
因为相知,所以懂得。这是胡兰成对张爱玲说的话,可见,真正让胡兰成走进张爱玲内心的原因,是于浩瀚的人海中,偶遇那个读懂自己的人。1944年初春的一天,在南京一座庭院的草坪上,一位中年男子在翻阅杂志《天地》,当他读到一篇小说时,顿时眼前一亮,坐直身子,反复阅读,细细品味。这个中年男人就是胡兰成,而吸引他眼球的小说,便是张爱玲的《封锁》。文人与文人之间的惺惺相惜,使他对张爱玲充满了好奇。这本杂志由红颜知己苏青所赠,于是胡兰成写信给苏青,对张爱玲的文章大加赞许,并表示想与作者相识。不久,胡兰成又收到苏青寄来的附有张爱玲文章及照片的杂志,听苏青推许张爱玲才气颇高,愈发想结识这位神秘女子。胡兰成在南京养病后回到上海,立即拜访苏青,希望苏向张爱玲引荐自己。苏青深谙张爱玲的脾气禀性,孤芳自赏、目中无人,更不喜结交陌生人,便一口回绝了。胡兰成并不死心,终于索要到张爱玲的住址,立即登门拜访。胡兰成从门缝递进去一张字条,写明拜访原因及住址、电话号码。令他惊喜的是,张爱玲第二天打电话来说要亲自来看他。胡兰成回忆说,亲眼见到张爱玲时发现与内心所想完全不一样,亭亭玉立、楚楚可人,压根不像个享有盛名的作家倒像个情窦初开的小女生。次日,胡兰成回访张爱玲,令人惊讶的是,她的房间雍容华贵,身着一件宝蓝绸袄裤,戴一副嫩黄边框眼镜。多年后的胡兰成对此记忆犹新。此后,他们经常见面,以文人特有的方式谈论文学,交流思想,倾诉感情,几乎无话不谈,而且很快双双坠入爱河,难以自拔。尽管胡已是使君有妇,并非自由之身。
胡兰成是张爱玲的知音,懂她贵族家庭背景下的高贵优雅,懂她孤傲冷淡性情中的我行我素,懂她不幸童年生成的享乐思想。他的“因为相知,所以懂得”让张爱玲神魂颠倒、如痴如醉地爱上了他。
因为懂得,所以谦卑。这是张爱玲对胡兰成的态度。她写道:见了他,她变得很低很低,低到尘埃里。但她心里是欢喜的,从尘埃里开出花来。当时世人并不看好他们的爱情,胡兰成的政治身份是汪伪政府成员,早有妻室,又年长15岁,世人对张爱玲的错爱是惋惜怜悯的。而这位特立独行的女子不愿以世俗的眼光去评价心爱的男友,她不问政治,世俗观念与她毫不相关,及时行乐才是她的人生真谛。汉奸也好,已有妻室也罢,她不愿去想,也没时间去想,从小缺少父爱的她,只是想着全副身心来爱这个年长的懂她的男人。1944年,胡兰成与第二任妻子离婚,胡张的爱情由此得到升华——结婚。没有仪式,没有章程,只凭婚书一纸,好友为证。岁月静好,现世安稳。
时局越来越动荡不安,无论张爱玲多么不谙世事,也无法拒绝国与家相连的现实。由于胡兰成的特殊身份,张爱玲与他注定要长期分离了。自此,岁月静好,现世安稳的局面被打破,张爱玲的爱情也陷入了危机与痛苦。胡兰成风流成性、浪漫不改,一贯喜新厌旧、见异思迁,同时保持与其他女性的暧昧关系。武汉汉阳医院的护士周训德,温州范秀美,上海黑帮老大妻室佘爱珍,都曾与他同床共枕、卿卿我我。张爱玲对此不是不知道,而是对世俗的流言蜚语本就不放在心上,一味包容着丈夫的滥情,为时长达一两年之久,在这期间,二人相见时日不多,胡兰成也毫无收敛之心,更有甚者,他当着张爱玲的面也能对情人不吝赞美,毫不掩饰。张爱玲委屈的心情无法倾诉,她的心里只有这一个男人,而这个男人心里却同时装着好几个女人,如何能不伤感?倾城之恋的墙垣坍塌了,张爱玲知道,自己这一生最珍视的感情,最美好的爱恋,已经走到了尽头,一去永不回了。
1947年,胡兰成收到了张爱玲的诀别信:“我已经不喜欢你了,你是早已经不喜欢我的了,你不要来寻找,即或写信来,我亦是不看的了。”自此以后,这场不被世人欣赏的传奇之恋结束了。后来,胡兰成欲挽回与张爱玲的感情,曾写信给其好友炎樱,求她从中斡旋,但是两个女人对他都不屑一顾。至此,这一出曾经惊世骇俗、夺人眼球的情场悲喜剧终于降下了帷幕。
张爱玲告诉胡兰成,她的感情萎谢了,而同时萎谢的不单单是感情,还有才华与文采。此后张爱玲的创作也进入了低谷。就像她在《金锁记》中所写的:隔着三十年后的人生苦旅往回看,再好的月亮也不免带点凄凉。二人相识相知,只有短短三年时光,但这却是张爱玲一生中浓墨重彩的一段经历。此后张爱玲移居美国,又有过一次婚姻,与大她三十岁的美国人赖雅相识于1956年,并于半年后结婚,共同生活了十一年,1967年赖雅因中风去世。
Go to Forum >>0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