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聚焦东巴古籍传承与跨学科数字化创新研究

 
Comment(s)打印 E-mail 中国网 2015-12-30
调整字号大小:

Read in English

 

 东巴古籍“敬奉山神”中的一页——收藏于北京东巴文化促进会

2015年12月25日,北京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举办了“世界记忆遗产”东巴古籍传承与跨学科数字化创新的学术前沿论坛,暨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12&ZD234东巴古籍数字化国际共享平台研究论坛。

来自北京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北京东巴文化艺术发展促进会、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央民族大学、中国文联、中国作协、北京戏曲学院、北京蓝深科创科技有限公司、光明日报等在京单位的专家学者及在校研究生共23人参加了会议。

本次论坛主题是“世界记忆遗产”东巴古籍传承与跨学科数字化创新。主旨是面对流失海外的东巴古籍藏品的现状,面向世界上唯一还在使用的象形文字并被称为“活着的象形文字”,研究如何采用数字网络化技术进行东巴经典文化遗产抢救与传承相的新模式。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12&ZD234首席专家徐小力教授主持会议。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教授、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12&ZD234首席专家徐小力教授主持了此次论坛并发言。

徐教授首先代表课题组、论坛承办方感谢了与会的各位社科联学术部负责人、嘉宾、学者等。在接下来的发言中,徐教授说,中国纳西族创造的东巴文是当今公认的世界上唯一还在使用的象形文字,被称为“活着的象形文字”。东巴经典古籍是由具有独特图形及发音的东巴文写成,2003年纳西族东巴经典古籍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记忆遗产”,确立了中国纳西族东巴文化在世界及中国的文化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而大部分东巴经典广布世界各地,国内外东巴经典学术研究处于分散的状态且彼此沟通不便;目前能释读东巴经典的川、滇、藏区的几位老东巴祭司已年逾古稀,经典传承面临濒危现状;东巴经典传承面临跨学科综合研究的问题。鉴于东巴经典具有卓越价值及独特传承意义,针对东巴经典传承面临的问题,为实现东巴经典的遗产保护、资源共享、文化传承与学术交流,他提出通过国际合作、跨学科(文理工)综合研究的方式构建一种东巴经典国际共享信息平台。

1  2  3  4  >  


分享到:

Go to Forum >>0 Comment(s)

No comments.

Add your comments...

  • User Name Required
  • Your Comment
  • Enter the words you see:   
    Racist, abusive and off-topic comments may be removed by the moderator.
Send your storiesGet more from China.org.cnMobileMobileRSSRSSNewsletterNewsle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