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峰音乐纪录片《存在》首映 还原巨星背后那个为音乐执拗的人

 
Comment(s)打印 E-mail 中国网 2017-08-14
调整字号大小:

中国网8月14日讯 (记者 张锐)昨日,汪峰首部个人音乐纪录电影《存在》在北京首映,并在放映结束后与媒体和观众进行了互动。这部纪录片由英国人Maxwell Sanderson导演,讲述了这位摇滚歌王的成长故事。此外,片中他的家人和妻子章子怡也倾情出镜,动容之处更真情流露。

《存在》历经三年打造,耗资千万级别,曾参与《火星人》的后期制作、BBC《地球》系列纪录片等的ONSIGHT参与了后期制作。据汪峰自己透露,直到昨天最终版上映前,他已经看过十几个后期剪辑版本,但依然没有麻木,“我的感受肯定和你们的不一样,我只是知道在倒数第三四个版本的时候,我跟Max说,我自己本人看了这个版本,有些地方我还是感动。”

《存在》是一个充满暖意和情感的纪录片,记录了一个儿时学习古典音乐的少年如何成长为中国最著名的摇滚音乐人。片中有汪峰儿时和青年时代压箱底的罕见照片,也有当时初创乐队时录下的模糊视频,记叙着他成长的轨迹、内心矛盾、人生起落和时代的变迁。音乐路上的同伴的聚拢和离散、家人从不解到理解,从担忧到骄傲,以及当面临外界喧嚣时,他和爱人章子怡成为了“迎风”向前走的两个人,冷暖自知,都一一在片中展现。串起这一幕幕场景的是那些汪峰经年创作的金曲,或迷惘、或柔情、或激昂,那都是几代人的时代之音。

“其实我们的初衷并不是要树碑立传,”汪峰在解释这部纪录片的缘起时说,三年前他在“峰暴”巡演开始时,找来Maxwell Sanderson的团队全程跟拍,两年走下来,他们记录下了很多珍贵的瞬间,“一年多前我们有了这个想法:如果有这么多好的东西,为什么我们不去把它做成一个纪录片呢?Max正好有这个想法,他觉得这对于他来讲是一件特别好玩、特别有意义的事。而且他非常专注于做这种纪录电影,有很多真正电影方向的思路。”

“我想在这部片子里告诉大家的,其实并没有那么多深刻的、形而上的道理。我只是想陈述一个年轻人的成长。我比较幸运,也有自己的努力,有时代推动着我的因素,让我走到今天,”汪峰说,“我觉得最触动我内心的,不是我在台上唱《光明》《春天里》,而往往是一些微小的情节,比如我姐姐流下眼泪的一刻,和一些也许人们有同感的生活中的瞬间。在我的意识中,其实最最普通的大众是最值得我去反复谱写的,因为他们的生活其实是最伟大的。”

摇滚梦伴随“家人不理解”和露宿街头的迷茫

汪峰说自己有一颗想梦一样自由的摇滚灵魂,走上摇滚之路,却是偶然中的必然。纪录片《存在》中,人们可以看到汪峰出生在音乐家庭,父亲是一名海军乐团的长号手。汪峰5岁就开始拉小提琴,从中央音乐学院附小一直读到中央音乐学院附中,然后在中央音乐学院学习小提琴、大提琴专业。在大学期间拿过全国小提琴比赛第二名,也享受过鲜花和掌声,还曾到日本等地方比赛,曾随学院的青年交响乐团到欧洲亚洲等二十多个国家巡演。

这样的人生经历看似绚烂,值得大家羡慕,可汪峰却有一颗不安分的心,因为这些经历却并不是汪峰想要的。明明拿到了母亲所说的“铁饭碗”——入职中央芭蕾舞团,他却毅然要砸掉它,辞职去玩摇滚。长发、摇滚,让他心灵得到自由,却没有得到父母的理解,随后露宿街头、饥寒交迫,可是越这样,汪峰却离自己喜欢的音乐越近,“多少次荣耀却倍感屈辱,多少次狂喜却倍受痛楚。”这样的歌词,也只有经历过才能写得出。

1  2  3  >  


分享到:

Go to Forum >>0 Comment(s)

No comments.

Add your comments...

  • User Name Required
  • Your Comment
  • Enter the words you see:   
    Racist, abusive and off-topic comments may be removed by the moderator.
Send your storiesGet more from China.org.cnMobileMobileRSSRSSNewsletterNewsle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