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郊九古村入选首批中国传统村落
<<font color="#333399">
焦庄户地道战遗址纪念馆
顺义焦庄户:
京郊“地道战”第一村
东出北京60公里,燕山余脉歪坨山下的顺义焦庄户村在战争年代隶属于冀东抗日根据地。这里的人民创造了战时闻名的“地道战”,留下了宏大而完整的民间抗战地道系统,与古村中独具特色的北方传统民居环境紧密结合,形成了地上地下完美结合、蕴含丰富地道文化和民居文化的军事工程遗址,被誉为“人民第一堡垒”。
焦庄户古村落在明代就已建村,经多年繁衍生息,至抗日战争前,该村已发展到190多户、800多人规模的村庄。焦庄户古村落的街巷格局保存完好,同时古村范围内也保存下来众多传统北方民居建筑的典型实例,目前村内存在具有代表性的天地爷神龛的传统民居有3处,古井一处,老爷庙遗址一处,五道庙遗址一处,金鸡河古桥一处。
该村被划为北京市第二批历史文化保护区,焦庄户地道战遗址纪念馆作为北京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红色旅游和革命传统教育的载体。
水峪石碾
房山水峪村:
百盘古碾创中国之最
房山区南窖乡水峪村以古宅、古碾、古中幡、古商道为代表的四古文化蕴藏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历史气息,构成了水峪村特有的历史文化景观。
水峪村现在仍然完整地保留着明清时期的古宅120多套600多间,完美展现了明清时期的建筑风格和居住文化。古石碾有128盘,最早的是道光18年的石碾,这些石碾大小不同、用途各异、全部由当地所产青石制作,2008年获得了上海大世界基尼斯中国收藏之最的证书,一盘盘石碾现如今仍为村民所用,成为了水峪村一道独特的历史人文景观。而水峪村的中幡兴起于明朝洪武、永乐年间,是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参加过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垫场演出,以及新中国成立60周年的庆典等多场重大演出活动,已经成为水峪历史文化的一张名片。水峪村的古商道有27.5公里长,在没修国道之前,这里是西南方向进京的必经之路。
雪中岔道古城 龚文娟摄
延庆岔道村:
长城脚下古兵营
延庆县八达岭镇岔道村位于长城脚下,已有450年历史,原是明朝嘉靖三十年修筑的兵营岔道城的旧址。明清两代,这里居民逾千家,商业发达,是塞上和关内货物的集散地,素有“岔西雄关”之称和“岔道秋风”美誉。
岔道村成村以来,历经沧桑,古村内花岗岩石板墁路,城隍庙、关帝庙、古驿站、临街店铺、客栈、四合院等文物古迹处处可见。2001年被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并恢复岔道明城中心古街。
依托厚重的历史文化积淀和长城景区,岔道村大力发展民俗旅游,陆续完成岔道明城里的衙署、驿站建设和东西关的改造,修复了清真寺、北城墙、玉皇阁、三关庙。全村80%的劳动力从事旅游业,目前,全村通过民俗旅游标准验收共有25户,其中,独特古朴的“老院子”客栈渐渐成了岔道古城民俗院里的“领军者”,2012年8月被国家旅游局授予“国际驿站”招牌,成为八达岭镇有此特色金字招牌的惟一民俗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