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轴线 北京记忆中的地标(图)

消失原因

筹建中央公园

据张先得《皇城与宫城》一文所述,千步廊于民国初年被拆除,其砖土木材用于筹建中央公园(今中山公园)之服务性房屋。

中华门

皇城正南门

中华门建于明朝永乐年间。建成时,为皇城的正南门。它的名称随朝代的更替而变迁,明朝时称大明门,是仿照洪武年间营建的南京城洪武门的建制建造的。大学士解缙题门联“日月光天德,山河壮帝居”。

清朝顺治元年(1644年)改名为大清门。辛亥革命后,1912年改名为中华门。原大清时的门匾材质是石头,并用青金石琢制成字,镶嵌在石中。中华民国成立后,在辛亥革命周年庆典的前夕,将大清门更名为中华门。原本的构想是把石匾拆下,翻用背面刻上“中华门”即可;但是待将石匾拆下后发现背面竟是“大明门”三字,原来清人早在二百多年前就已使用了这个办法。所以只好重新赶制了一块木匾。

消失原因

天安门广场改扩建

据史料记载,上世纪五十年代,为扩建天安门广场,在苏联专家的建议下拆除。1976年毛泽东逝世后,在其原址修建了毛主席纪念堂。

棋盘街

明代北京的“国市”

棋盘街,位于原大明门以南、正阳门以北,曾为六街汇聚的大明门广场。大明门广场的东北角和西北角、与千步廊东、西街南口相接,大明门广场的东南角和西南角,与正阳门之东顺城街西口和西顺城街东口相连。大明门广场的东、西两侧分别通往东江米巷和西江米巷。人们为了纪念我国传统棋种,将这个形似棋盘的地方称为“棋盘街”。

明代北京,商业中心在棋盘街一带,相当于现在的前门北侧,被誉为中轴线上的“国市”。数百年后的今天,棋盘街早已是另一番景象。记者日前来到毛主席纪念堂和前门大街之间探访,棋盘街商贾云集的红尘景象已不见踪迹,取而代之的是拿着单反相机和iPad留影的游人。面对雄伟壮阔的天安门广场,没有集市的喧闹,只有相机快门的声音和各地游客情不自禁的感叹。

消失原因

正阳门地区改造

民国初年,位于正阳门门楼与中华门之间的广场,经过改建,新辟装饰性喷泉。随着千步廊的拆除以及周边建筑的变迁,棋盘街的格局基本不复存在。

正阳门瓮城

防守内城要冲

据史料记载,正阳门原有一个巨大的瓮城,内有空场,四向各辟一门。北门开在宏伟的城楼下,面向大清门。瓮城南门外是护城河桥和外城的主要大街——前门大街。南门明清时为皇帝专用,其他人只能走东西两侧的瓮城门出入。

瓮城内宽108米,深85米,围墙基厚20米,相当于皇城最外面的庭院,也是防守内城的要冲之地。后来被商贩占用为市场,但仍是内外城之间的枢纽地带。

北京晨报     2013/12/23
     1   2   3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