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轴线 北京记忆中的地标(图)

消失原因

修建火车站

瓮城两侧修建火车站后,城门交通量剧增。民国初年,政府委托德国设计师制定改建计划。1915年开始实施改建以后,瓮城逐步被拆毁。

正阳桥

老北京地标

正阳桥因正阳门得名,就是当年架在正阳门外护城河上的石桥。但同北京很多地方一样,不但没有河,更看不到桥了。

其实在老北京,正阳桥前的牌楼比这桥还有名。老北京人一提“五牌楼”几乎人人皆知,其实它就是正阳门牌楼,是一座五开间的牌楼。五牌楼建于明正统年间,也是内城九门外最大的一座牌楼。当时,年幼的正统皇帝刚即位,需要京城面貌一新,同时加强城防,对内城九座城门楼都做了重新修缮,并在各城门外设置了牌楼。九门中八座城门外都是三开间的牌楼,唯有正阳门外是五开间牌楼。据李建平介绍,正阳门牌楼为木质结构,牌楼立柱为汉白玉石基座,雕刻有石狮子,牌楼正中的开间最大,两侧依次缩小。而且牌楼正中间恰好压在城市中轴线上。在牌楼中间上方,用满汉两种文字书写有“正阳桥”。

消失原因

影响交通被拆除

据古建专家王世仁回忆,五牌楼的形象,从19世纪末至20世纪50年代中有大量的照片。但是它的具体位置,自1955年因影响交通拆除后,在各种地形图中都已消失。而正阳桥自1919年改造后,其准确的位置尺寸也难以确定了。

专家观点

不建议历史节点复建

对于中轴线上各个时期先后消失的历史节点,是否要进行恢复呢?

著名文物专家谢辰生老先生告诉北京晨报记者,他坚决不赞成已经消失的中轴线历史节点复建,这也是坚持了《文物保护法》的原则,但应让公众了解中轴线的历史知识。“盲目地复建对中轴线申遗也没有好处,人家也不拿‘假古董’当真的,没有增光添彩,反而适得其反。”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清华大学国家遗产中心主任吕舟也表示,重建消失的地标没有意义。消失是一种历史过程,修修补补不能使历史事实被抹去。

古建专家王世仁表示,中轴线上消失的地标有些已经恢复,比如永定门已经恢复,五牌楼已经恢复了,天桥原址进行地面标识并对天桥双碑文化进行景观展示。但天安门广场里的棋盘街、中华门和千步廊,地安门都不可能再恢复了。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清华大学国家遗产中心主任吕舟表示,人民英雄纪念碑、人民大会堂、国家博物馆等,都是20世纪50年代代表国家尊严的建筑,体现出对于中轴线的尊重和强化。

链接

魅力中轴线

北京的城市规划具有以宫城为中心左右对称的特点,很多建筑都建在对称轴上,称为中轴线。北京的中轴线南起永定门,北至钟鼓楼,直线距离长约7.8公里。具体而言,从外城永定门,经内城正阳门、中华门、天安门、端门、午门、太和门,穿过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乾清宫、坤宁宫、神武门,越过景山,寿皇殿、鼓楼,直抵钟楼的中心点。这条中轴线连着四重城,即外城、内城、皇城和紫禁城,好似北京城的脊梁。

北京晨报     2013/12/23
     1   2   3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