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志愿者刘剑涛(中)在坐公交车。【图片:新京报】 |
公司老总弃车挤公交
体验者:刘剑涛 年龄:41岁 身份:北京贝芙丽商贸有限公司总经理
下意识摸车钥匙
清晨6点半,北三环安贞桥附近的一间住宅里,刘剑涛准时醒来。虽是总经理,时间观念很强的刘剑涛每天都会早于其他同事到达位于工体北路的公司。
刘剑涛介绍,自己每天开车上班要花费半小时左右,周三限行时一般会打车上班,偶尔坐公交车。“对比乘坐公交车,开车或打车可以节省很多时间,即便遇到拥堵,开车和打车也能避免拥挤的乘车环境”。
7点20分,刘剑涛出门。“我平时从不在家做饭,一日三餐都在餐馆解决”。为节约开销,刘剑涛简单地吃了些饼干和坚果,又洗了些脆枣,用塑料袋装好,“我也体验一回,看看到底能不能6块3过一天。”
走到楼下,刘剑涛习惯性地把手伸进西裤兜去摸车钥匙,“突然想起来得省着钱,不能开车,半小时的车程,开了车,就不用吃饭了”。
借用公交卡省钱
经过短暂等待,7点35分,雨中117路公交车缓缓驶来,刘剑涛收伞排队上车。从上衣兜掏出卡包,贴到刷卡机上。刘剑涛说,自己左思右想找朋友借了张公交卡,“1块钱跟4毛钱,看似不多,但来回就能省1块2”。
7点半过后,安贞桥附近的车流量明显增多,这条平时打车23元钱的路,由于下雨和早高峰,几乎变成停车场。塞满乘客的117路走走停停,一站地走了近半小时。车里的空气湿乎乎的,刘剑涛西服裤子被雨伞滴下的水一再浸湿。8点半,公交车还在和平西路徘徊,刘剑涛抿了抿嘴,眼里闪过一丝急躁。
9点20分,在二环绕了一段的公交车终于抵达幸福三村站,5分钟后,刘剑涛走进办公室。
“比平时晚了1个小时,时间成本太大了”。
3个素馅儿包子
11点50分,为节省出行成本,刘剑涛在电话里婉拒了朋友共进午餐的邀请。吃了几颗脆枣,刘剑涛打开抽屉,拿出使用率并不高的餐卡,跟同事们一起到写字楼B1层的员工食堂吃饭。
公司在员工餐卡内打入一定餐费作为福利。“不常吃,余额绝对够吃一顿”。
面积并不宽敞的食堂内,聚集了写字楼各公司的员工,食堂内供应快餐、汤面以及包子馒头等。刘剑涛端着空餐盘,站在队伍里,“我不太喜欢吃荤,算是素食主义者吧”。刘剑涛选择了包子,“两个韭菜馅儿的,不,三个吧”。一米八左右的刘剑涛笑称,“三个包子两碗汤,多好的搭配啊。”端了碗免费的蛋花汤走到出口,一刷卡,3块6。
几位员工经过刘剑涛的餐位,惊奇地问:“刘总,您就吃包子啊?”刘剑涛笑道:“我只有6块3,不能吃多了!”
10分钟不到,刘剑涛搞定了午饭。
在电梯里,刘剑涛嘟囔着自己的账单,“6块3减3块6再减4毛,还剩2块3,够了,够了!”
加入员工讨论
整个下午,刘剑涛都在约见客户,“刘总平时不喜欢铺张浪费,除去公事,生活花销并不大”,从会议室倒水出来,秘书开始和同事悄悄议论“6块3过一天”的话题。
会客结束后,刘剑涛走到办公区加入讨论。临近下班时,大家对6块3过一天得出的共同观点是,“生活在北京就算刨去购物、人情及其他支出,仅在吃饭和出行上,每天花费6块3,也是难以生存的,这样过一天还有可能挺过去,但长时间下来,幸福指数估计会降低”。
“挺好,好久都没这样精细地关注生活了”,下班了,刘剑涛穿上衣服,独自走向公交车站。 新京报记者 李禹潼
Go to Forum >>0 Comment(s)